|
新华社柏林3月2日电通讯:与纳粹暴政受害者面对面
新华社记者冯玉婧 艾思奇
在德国,对纳粹暴政的记忆已随当年亲历者逐渐老去而变得珍稀。记者最近登门拜访曾受纳粹迫害的福尔克马尔·哈尼施,听这位87岁的老人讲历史,评现今。
哈尼施现任柏林普伦茨劳贝格区纳粹政权受害者协会和反法西斯主义者联盟的主席。1944年5月8日,年仅17岁的他因在位于图林根州的家乡成立反法西斯青年社团,被盖世太保逮捕入狱。由于“罪行”严重,他当年被隔离囚禁,亲友不得探访,一个月仅可与家人相互通信一次。
“1944年和1945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吃的。狱中我还要干活,编织手套,如果完成不了任务,分到的饭就会更少,”哈尼施说道。“因为不准外出散步,我只能呆在监狱里。冬天监狱里很冷,我的手脚都会冻得肿起来。”
1945年纳粹德国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哈尼施重获自由。一年的监狱生活让哈尼施对于不同习性、思想以及民族的人都变得更加宽容。1947年,哈尼施考入大学学习法律。直到退休,他一直效力于柏林普伦茨劳贝格区的纳粹政权受害者协会。
哈尼施说,成立协会的目的是为了把曾经被纳粹政权逮捕入狱的人重新聚在一起,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当年的同患难者离开了人世。
交谈中,老人从墙上取下一件手工艺品,上面隐约雕刻着一些黑白色的树木,这是一位同样被纳粹囚禁的朋友送给他的礼物,但他的这位朋友已经去世。
虽已是耄耋老人,哈尼施依然一刻不停地为协会忙碌着。他说,经历过战争就更加珍惜和维护现在的和平。在协会“不再有战争,不再有法西斯”的口号下,哈尼施每年都会为协会制定年度活动计划。
哈尼施认为德国在铲除纳粹势力余患方面做得仍然不够,尤其是新纳粹阴霾挥之不去让他极为担心。
哈尼施说:“人们要如实描述历史,不能如己所愿讲述历史,而是要复原历史真实的样子。”他认为,向孩子们正确讲述历史是学校和家长的责任,媒体也应帮助将正确反思历史融入日常生活。
他说:“今天人们有必要告诉年轻一代,这种事情曾在德国发生过一次,如果让新法西斯主义继续发展下去,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奥斯威辛集中营。”(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