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正好是中马建交40周年”,马来西亚国会议员刘镇东说,“但这个周年大概是不能庆祝了。”
吉隆坡飞往北京的夜航航班上,一位马来西亚空乘和中国乘客聊天时问,“现在马来西亚人到中国安全吗?”
这趟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夜航原本编号是MH370,现在已改为MH0318;乘客虽然不一定满员,但300余座位所剩也不多。
中国乘客对于这突然的一问,颇觉尴尬;看着这群同样才刚刚失去曾经朝夕相处的同事的马航机组员工,保持着良好的职业素质、亲切殷勤的照顾着机上的中国乘客,但对于即将抵达的中国却有着这样的担心。
“中国人很生气吧”,MH370马航失联事件的最初两周,马来西亚的民众碰见北京去的中国人,时常都会谨慎地搭上这么一问,话语中通常都是抱有七分同情、三分无奈。
“在国内我们是早已习惯政府这个样子了,做事效率不高,各部门之间经常信息不一致,这一次是把家丑亮到国际上了”,一位在家族企业做事的华裔女孩Sarah如此说。对于失去了154名同胞的中国人的急切,以及得不到准确信息的不满,已经三代在马来生活的Sarah和很多其他马来人一样,表示理解甚至是感同身受。
然而,在3月24日马国首相纳吉布宣布飞机终结于南印度洋之后,事态却开始起了变化。第二天中国乘客家属到马国驻华使馆示威游行,除悲恸之情的表达外,与警方发生冲突,怒斥马来政府与马来西亚航空是杀死亲人的侩子手的报道也迅疾被传回马来西亚国内。
接下来的一周,马国的社交媒体上开始出现了大量对中国批评的声音,这些声音往往会指出同在这趟航班上的也有马来西亚人。
“他们难道认为只有他们在为失联的飞机承受痛苦吗?”一名Facebook用户写道。
马来西亚电讯公司的一个员工哈瑞·苏莱曼说:“我不能赞同他们的行为,马来西亚已经竭尽所能的寻找飞机了。我和我的朋友们普遍感到吃惊,中国人竟然对马来西亚人有那么多的偏见。”
《纽约时报》将这场批评声潮总结为中国对马来西亚处理失联航班不当的批评终于引发了马国人“全国性的反击”。
马来西亚的主流英文媒体《新海峡时报》在一篇题为《双边关系威胁?》的文章中说:无论有多么巨大的悲恸,中国家属将马来西亚政府指责为凶手都是不公平的。尽管不可能对他们的痛苦完全感同身受,但马来西亚以及其他国家也在遭受同样的悲恸。现在已有的技术和公开的推断,还无法回答事故为什么发生以及如何发生,但这并不能掩盖马来政府正在竭尽全力的期望给各方一个交代。马来西亚需要时间和宽容。
对中国的批评声浪,一定程度上也使一直在本国网络舆论上饱受攻击的马国政府得到一定程度的解脱。马国的内政部长抨击中国媒体教唆乘客家属,但此举也遭致本国媒体的批评,认为这些言辞丝毫不能缓和矛盾,只能加重冲突。
来自马来主流华文媒体《星岛日报》的评论说,“和其他国籍的乘客家属相比,中国家属的反应确实是最激烈,这也许能从文化上找到某些归因。然而更关键的原因是他们被各种各样的阴谋论以及不真实信息所影响,放大了他们对马来政府的不信任。坦白说,在面临失去亲人的巨大压力下,中国家属的表现是完全正常与可以理解的,任何人都没有必要指责或过度反应。网络上穷凶极恶的口水战什么都有,只是没有理性。”
回归到理性而现实的角度说,中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投资者之一,马来西亚的旅游景点和商城里,人头攒动的都是中国人,载客200多人的失联航班上超过150个都是中国人,本身也说明了两国间的密切经济联系。而和中国关系一向不错的马来西亚,也是中国在东南亚地缘政治局势中稳定的一角。
来自路透社的评论指出,马来西亚本来是中国在东南亚地区为数不多的关系较好的国家。但这次中国国内对马来西亚的态度,让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很多东南亚国家,对待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态度更为小心谨慎了。
“今年正好是中马建交40周年”,马来西亚国会议员刘镇东说,“但这个周年大概是不能庆祝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