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53|回复: 0

魏根生:云端看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4 19: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郑瑟 于 2014-8-4 19:30 编辑



     魏根生作品。

  有这样一组照片:黄浦江和两岸建筑在云层下方若隐若现;飘过的白云上,映着上海中心塔吊的影子,并笼罩着绚丽的彩虹光环。风景不同,视角却都在云层之上,因为拍摄者在五六百米的高空工作。

  他叫魏根生,不是摄影师,只是一位普通的吊车工人。然而,这组《海上奇观——虹》的照片刚刚获得了上海市摄影艺术展览银奖。这是个含金量极高的奖项,作品在网上疯转,赞帖无数,魏根生成了大家追捧的红人。  

  身在六百米高空
  早晨5点,整个城市还在沉睡,魏根生便起床,梳洗准备完毕,出门,坐上头班车,赶往黄浦江边的上海中心工地。

  上海中心是申城在建的第一高楼,总高632米,结构高度580米。魏师傅的工作地点在大楼顶上的塔吊里。曾有人将建设中的上海中心比喻成一个打蛋器,最顶端的4根“触角”就是东南西北4部高空塔吊,魏根生驾驶的是其中的南塔。

  从地面转3部工作电梯,再爬50米的塔身,进入驾驶室,换下前一位塔吊司机。12小时后,会有另一位司机前来接替。“我的1/3时间,都在驾驶室里度过的。”魏根生说。

  塔吊的驾驶室长1.5米、宽1.2米,四面是钢化玻璃。12个小时,魏师傅全在驾驶室里。吃饭,由其他工人送来,从驾驶室放下吊着50米长绳子的篮子,工人将饭盒放入,高空风大,篮子里得放些榔头、扳手等重物,避免被吹翻。上厕所,驾驶室中有一个2平方米的废水箱,只能小便,不能大便,“这么多年,习惯了。”魏师傅说道。

  高空没有手机信号,与外界的联系只有一个对讲机,根据对讲机传来的要求,魏师傅驾驶塔吊,将建筑所需各种结构件吊装到位。

  高空作业,一颗钉子坠落就可能伤及他人,群塔施工,吊臂极易碰擦,操纵时得要非常小心,“上面的塔吊动几厘米,下面的构件就要动好几米”,所以起步要缓慢,停止也要缓慢,让构件缓缓到位。

  “这部进口塔吊是目前国内民用建筑工程中最大型的高空塔吊,828米高的迪拜塔建造时,用的就是这款塔吊。”魏根生说。这个“大家伙”自重达400吨,最大起吊重量达100吨,高空风一刮,整个塔身都会剧烈晃动,但魏根生丝毫不惊,在他的稳稳操纵下,塔吊乖乖听话。由于工作认真、技术娴熟,魏根生成了单位的“老先进”。

  由简单记录转向创作
  魏根生1975年从部队复员后,进入上海建工机施集团当了吊车司机,一晃38年。摄影,一直是他的爱好。“我买的第一台相机是海鸥DF,360元,花了我一年的工资,还得托关系。”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因为有相机,又酷爱拍照,很快成了亲朋好友结婚时的“御用摄影师”。家里就是暗房,等到天黑,拿床单遮住窗户,开始洗印相片。“我自己做了一个放大机,现在还保留着呢。”

  1996年,他参与了陆家嘴金茂大厦的最后建设,从地面作业转向驾驶高空塔吊。此后他不断参与“上海之巅”的建设,见证上海这座城市的日益长高,同时开始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上海的成长。 

  从黑白胶片时代,到如今的数码时代,魏根生从未放下手中的相机。在他工作的塔吊驾驶室里,总有两个“宝贝”陪着他:一个跟随他多年的小松鼠布偶,一个佳能单反相机。工作间隙,他就会拿出相机,在高空中取景,记录常人见不到的别样之美。

  不过,魏根生坦言,在很长时间里,他的摄影只是记录,并不懂创作。

  2007年,他到了陆家嘴的国金中心建设工地上,随着国金中心的长高,他发现蜿蜒的黄浦江边,高耸的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等组成了独特的风景,突然有了创作的冲动。于是,一张塔吊“吊”东方明珠的照片出笼,趣味横生。此后,他又“吊”了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构图颇具想象力。

  希望能办个摄影展
  2010年,他驾着塔吊开进了上海中心建设工地,同时也进入了自己的创作鼎盛期。以环球金融中心为衬托,他用照片记录了上海中心的“成长”,从仰视,到平视,到俯视,上海中心越来越挺拔,终于在去年8月完成了580米的结构封顶。

  “大厦长到500米以后,穿越了云层,景象十分丰富。”魏根生拍摄的作品越来越多,尤其是去年夏天,每天要拍二三十张。晨曦、日出、晚霞、云海,在他的镜头下不断翻新。

  有个电视台摄像记者看了他的照片后,觉得不能光拍天空的景象,没有背景交代。魏根生听了这一建议后,开始有意识地加入背景:云卷云舒之间,一侧环球金融中心的玻璃幕墙映射着;云蒸霞蔚之中,上海中心塔吊投影着雄姿。他的照片拍得越来越专业。

  女儿看了,建议道:“爸爸,您开微博吧!”在女儿手把手教导下,2011年国庆,魏根生开始在微博上“发表”摄影作品。渐渐地,粉丝量达到了2000多人,点击量更高。去年3月16日,上海市政府的政务网站“上海发布”以“上海中心塔吊顶端的风景”为题,发布了魏根生拍的一组照片,众多网友转发、点赞,“两天被@了3000多次”。

  “云上的风景”越来越有名,而上海中心的建设接近了尾声。2013年11月,魏根生告别了守候了3年的“上海之巅”,回到了地面。不久,他工作的南塔被拆除。

  “这是我操纵的最后一个塔吊了,2014年我就退休了。”魏根生语气有些留恋。但是,能参与上海第一高楼的建设,并用镜头记录下这座城市的成长,魏根生觉得值了。“如果可能,我希望能办一个‘云上的日子’摄影展,最好上海中心大厦建成后,在它的顶层办。”

  魏根生与“上海之巅”的缘分还将继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3 04: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