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驻加蓬经商参处
气候变化的灾难性的影响如今已经席卷全球,非洲也不例外。2011年非洲之角地区由于干旱引起的饥荒影响到超过1000万人口,造成25.7万人死亡和超过1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联合国环境署近期的一份报告也警告说,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到2070年,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农作物产量下降20%。
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让非洲在努力寻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从容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呢?联合国下属刊物《非洲革新》近日刊发的一篇文章建议说,这个问题,非洲国家可以通过发展环保产品和相关服务来加以解决。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非洲贸易》的文章提出,通过合理地使用一些生态技术和服务,非洲国家可以用极小的花费来保护其自然资源,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推进非洲与世界其他地区国家之间以及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对非洲而言,这是一个能够带来更大经济消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赢策略。
文章列举了多种基于生态系统的增产办法。其中一种被称作“天然授粉媒介”(又名“农夫和蜜蜂交朋友)。这种生态技术鼓励农民尽量减少对土地的耕作、允许作物开花、借助开花灌木来构筑绿篱或防风墙、减少乃至杜绝使用杀虫剂,以此达到保护蜜蜂栖息地的效果。农民在保护蜜蜂上所做的此类投资将直接转化为对其生产的农作物的投资,因为相关研究显示,蜜蜂的授粉活动加上其他的一些管理技术可以使作物产量增长5%。此外,将单一栽培转为多种作物的间作、混作、套作等种植方法同样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赞比亚的农民就是通过此类方法并结合其他一些可持续的农业技术将产量提高了60%。
除了提高农业产量,生态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例如,在西非的布基纳法索,可以用于加工食用油脂的非洲酪脂树种子是该国仅次于棉花的第二大出口经济作物。近期,该国开展了一项针对当地妇女的生态技术培训项目,向120名妇女传授了有关综合管理土地、水和生活资料的技术,让她们能培育出质量上乘的非洲酪脂树种子。产品质量的提高带来了销量的增加,给每位接受培训的妇女带来了每月18美元的额外收入。这样一来,这些妇女在保护相关树木、使其免遭采伐破坏方面也有了更多的积极性。国际粮农组织的报告显示,这一地区有约400-500万妇女依靠非洲酪脂树种子培育生活。因此,上述生态技术在西非地区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随着气候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加强,所以针对“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因此非洲国家的农民如能及时采用间作、田边作物、固氮作物等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将可以生产出许多高品质的、环境友好的农产品。这些产品因为顺应新兴的市场需求,将可以卖到更高的价格。
即便环保产品和生态技术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更多的贸易机会,现有的各种贸易壁垒仍然会消解这一利好。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做贸易所花的费用通常是在东亚地区的两倍。同时,这一地区商品进出口通关需要等候的时间平均分别为38天和32天,这样的速度也是世界最慢的。因此文章建议非洲国家努力降低跨境贸易成本,消除诸如原产地限制、价格高昂的许可证等一些非关税贸易壁垒。(文章来自:人民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