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阳光体育运动课程的实践研究》也在“三年600公里”启动仪式上开题。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白荣正教授说,希望能在全国推广这样模式,每日锻炼不仅能帮助学生在课间放松,更对其一生有益。“目前小学一二年级每周有4节体育课,三到六年级有3节课,初中3节课,高中只有2节,我们也在呼吁增加高中的体育课时间……” 10月14日上午,成都七中万达学校操场上,4000余名师生、家长一同完成了千米长跑。与平日的大课间不同,这次长跑是学校在全川首创“三年600公里”体育教育改革的启动仪式。 校长陈刚向全校学生宣布:从2014年入校新生开始,每一届学生都需要在三年中完成600公里跑步目标。三年后,根据学生达标情况颁发体育毕业证书,“先获得体育毕业证书,才能拿到毕业证。”也就是说,“体育毕业证”是学生拿到初中和高中毕业证的必要条件。 专家观点:天天1000米,炼身体更炼意志 “就全国范围来看,学生体质不容乐观,问题在于部分学校、老师、家长对于定时、定质、定量的体育锻炼意识薄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中心主任于素梅教授表示,学校对学生体质方面的关注应该放在首位,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应该和饮食划等号。成都七中万达校区3年600公里的体育锻炼“任务”,符合学生在增强体质层面的需求,在辅助学习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于素梅认为,学生跑步这项体育锻炼“经济又实惠”,“学校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人力物力,仅仅只需要一个宽敞的体育场地,确保学生安全。”概括起来,跑步计划的优势总结为三点:在学生进校时,布置三年的体育锻炼任务,其实变相让学生更深刻地学会坚持;让学生树立锻炼目标,学生在每天的跑步中建立锻炼目标,把锻炼变成习惯;回归学生健康成长本质,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健康成长。“该校的体育锻炼举措,在一段时间过后,辐射面会更广泛,为此,现阶段是‘起跑’时期,增强学生体质,促成德、智、体同步发展将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