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维增还申请了一个尾号为119的座机号码,电话就放在床头。他把住址、固话和手机号码都印在名片上,找到镇里派出所所长,让民警执勤时帮着向村民发名片。
今年11月初,尹维增获得了公安部“热心消防公益事业”先进个人称号,获得30万元奖励。尹维增把奖金直接汇入了吉林省消防总队的账号,计划在消防总队帮助下再购置一辆设备更先进的消防车。
11月18日早晨6点,天刚蒙蒙亮,42岁的尹维增带着6名消防队员,沿着镇里的主干公路跑操,半个小时后大家再回到消防队里洗漱、吃早餐。只要不外出,他每天早上都会带着队员跑操。记者眼前的尹维增:一米七的个头,留着平头,戴着眼镜,有着东北人特有的大嗓门。
尹维增兄弟姐妹多,从小家里很穷,父亲35岁时患上严重的精神疾病,靠母亲一个人把孩子抚养大。最穷的时候,全家只靠吃土豆充饥。尹维增清楚记得,自己饿肚子时邻居送来米和面。吃过苦,体会过被帮助的尹维增有个心愿:以后发展好了,一定要回报社会。
2002年2月,尹维增开着油槽车去岔路口镇岔路口村送油,车开到村里时,看到一户村民的3间草房着了火,围观的人没人敢上前救火。听着女主人撕心裂肺的哭喊,尹维增心里一阵酸楚:“我这8吨容量的油槽车里如果装的是水,就能帮助灭火了。”在农村,房子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用当地人的话说“火烧当日穷”。看到这一幕,尹维增心里动了为村民义务灭火的念头。
第一次出勤,穿的是自己平时的衣服,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放水带、把水枪一系列程序都不熟练,“费了好大劲儿才把火灭了”。
尹维增的义务消防队在吉林长春所辖的德惠市岔路口镇主干路一侧的二层小楼上。尹维增一家人和6名消防队员都住在这二层小楼里。楼前是1800平方米没有栅栏的场院,停放着3台消防车,养着30多只鸡和一只大白鹅,一派农家景象。紧贴公路边的是尹维增经营的加油站。
到北京领奖、参加座谈会时,尹维增直言不讳:“挣了钱,花出去才有意义,花在22万人身上,更有意义。”很多人不相信一位农民能说出这般话,有点高调,但却是尹维增打心底里的想法。很多人生活不富裕,但仍旧热心、坚持帮助有需要的人。“先富起来的人,更应当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承担些社会责任。”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1)
2002年3月16日,尹维增有了第一辆消防车,成立了德惠市义务消防队。
2002年3月,尹维增成立了德惠市义务消防队。队员从起初的3人发展到现在的7人,除他之外,都是20岁出头的小伙子。
挂了电话,两分钟内尹维增带着两名消防队员出发赶往现场。
虽是“土八路”,但不掌握救火技能真不行。事后,尹维增找到德惠市公安消防大队,大队安排人对他的消防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并在装备器材上支援他。消防大队里有培训时,常叫上尹维增和他的队员参加。有培训、有实战,现在尹维增和队员们灭起火来已是驾轻就熟了。
尹维增的儿子尹显光今年21岁,读着成人大专,留学站,现在是义务消防队的副队长,每次灭火行动他都会到场。尹显光告诉记者,以后父亲干不动了,我会接替他把义务消防做下去。
当天吃晚饭时,他试探着和妻子说了自己的想法。“家里生活条件刚有好转,干义务消防费钱又危险,想做几件好事不难,你能坚持下去吗?”妻子杨俊华非常反对。但尹维增是个倔强脾气,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干。
截至今年11月18日,尹维增的义务消防队共灭火928起,个人投入共260多万元。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消防队成立一个多月后,尹维增接到了第一个灭火任务:岔路口镇南长沟村有4个连片草垛着火了,风力大,威胁周围的民房。
要想及时赶到着火点,得了解各村屯的道路才行。2004年,尹维增带着队员,用两个月的时间跑遍了4个乡镇的51个行政村,绘制了3张消防地图,哪个村子里有水源,就用简笔画鱼的形状标注,再用红色的单线绘出最快捷的路线。每次出勤,随身携带。
尹维增的义务消防队服务于德惠市朝阳乡、五台乡、岔路口镇、大房身镇4个乡镇51个行政村的22万多人口,德罗赛尔梅亚拿出了其貌不扬的胡桃夹子。在这区域内有养鸡厂、大米加工厂等56家工厂。村民家家户户都有草垛、柴火垛,逢年过节又喜欢放爆竹,火灾隐患很多。若发生火灾,德惠公安消防支队的消防车赶到各镇至少需要1个小时,等消防队员赶到,“一切都来不及了”。“有了尹维增的义务消防队,附近几个镇子的村民们心里就有底儿了。”一位曾接受过尹维增免费灭火服务的村民说道。
尹维增常告诉儿子“我不会给你留太多钱”,“给孩子留下一笔精神财富,才能让他受用一生”,尹维增边笑边用左手挠挠后脑勺。
义务消防队成立近10年来,尹维增和队员们从未受过重伤。尹维增说,常做好事,运气就好。他经营的加油站生意也越来越好,每年收入30万到50万元,能“养得起消防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