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京华时报
既要努力构建内部平衡,下一步更要放开视野与格局,要着眼于企业利润的外部分成。二次分配必须要真金白银地涨起来,让老百姓得到真实惠,为经济注入真动能。
养老金的议题,总能聚起关注的目光。据报道,养老保险顶层设计初步工作方案已经形成。吸引人的地方包括:一是全国统筹,二是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也即根据经济发展、收入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逐步建立兼顾各类人员利益的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这将在“11年连涨”基础上,给出更大的改革红包。
平衡,可以说是预期中的最大亮点。比如物价因素,之前有不少观点认为,每年上涨的企业养老金,扣除物价水平之后的涨幅其实很有限。再比如,有的后退休人员养老金甚至会少于先退休人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养老金差距也愈发明显,这些都不符合公平原则。简单“普涨”会给财政增加不小压力,容易产生新的缺口与新的“不公情绪”。
对此,考虑多方因素,动用多种机制,统筹平衡各地、各类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势在必行。一方面,要避免老人、新人之间的“倒挂”,形成代际公平;另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的“双轨制”改革,也要继续发力,与企业之间形成横向公平。同时,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如何平衡,也是新的考验。
为什么讲究平衡?这不仅是个简单的道德问题,更是要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全社会消费能力之举。很多企业退休人员的收入不高,子女教育、老人医疗的负担却不小,每个月两三千块钱的养老金着实不太够花。他们生活的捉襟见肘,将进一步影响全社会内需能力与宏观经济稳定。让穷人多挣钱、多花钱,不仅是穷人的幸福,更是富人的幸福。
因此,“老有所养”含金量的提升,既要努力构建内部平衡,缩小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下一步更要放开视野与格局,要着眼于企业利润的外部分成。也就是说,通过税收严格征管及社会保险强制缴纳等,缓和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让退休工人获得应有的报酬与尊严。市场经济条件下,动谁的奶酪谁都不乐意。越是艰难,政府部门就越该有所作为。比如,相关制度设计的科学性、法治化;比如,对剥削率过高行业的税收减免要有所控制,要更多体现向底层劳动者、重体力劳动者退休之后的待遇倾斜。换言之,二次分配必须要真金白银地涨起来,让老百姓得到真实惠,为经济注入真动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话说了几千年。而现实利益的平衡,还在呼唤更多的情怀。养老金问题非常专业,需要准确的计算,更重要的是突出市场经济中“人”的价值,避免“人的异化”,国家政策、企业经营、人民期待,才能实现同频共振。
来源: 京华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