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漂是老有所安还是老来彷徨?
有这么一群老年人,大多年过半百,本应在家乡安享晚年,却要离开故土,来到陌生的城市落脚。他们操着不同的口音,来往于家和幼儿园之间;他们生活的重心就是一家人的衣食住行……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一个共同的称呼“老年漂”。“老年漂”,顾名思义,年老了,还漂着,泛指那些到了晚年,却离开故土来大城市与子女长期同住的老人。
老了老了,漂着漂着。虽有儿女子孙在侧,却无奈早已背井离乡。又有谁能说清,这到底是老有所安,抑或是老来彷徨呢?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老年漂”的境况让人感慨良多。亲情难弃、故土难离,当两者无法两全,所谓“取舍”总归艰难。可以预见,随着城市化的深入,随着人口流动的频繁,“老年漂”群体势必会不断壮大。只是,在陌生的环境里,他们过得好吗?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老年漂”的产生,无疑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将他们称作“进城老人”,直至近来才有了“老年漂”的称呼。一个“漂”字,折射出这些老人内心的孤独、精神的游离。远离了故土的风物人情,远离了熟悉的生活日常,在完全陌生的城市环境中,“老年漂”们不得不做出改变。这是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早已定型的老人们,被迫去习得全新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这其中的种种纠结,不难想见。
如今的社会结构,几乎注定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老年漂”;可是,我们的公共服务,却未就此做好准备。比如,医疗保险的关系转移和异地结算,还很不方便……诸如此类,涉老公共服务的“地域区隔”,严重影响了“老年漂”的切身利益。不知有多少人,会因此平添烦恼?
当“漂”成为无可奈何的选择,我们只是希望,他们至少能“漂”得安稳些、踏实些。亲情的召唤,从来有着无与伦比的能量。决意发挥余热的老年漂,当然有理由获得更多的善待。这一方面有赖于子女的自觉。那些忙碌的年轻人,总不能只顾着让父母帮忙,而忘了感恩与回报吧;另一方面,则要依靠公共服务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规则设计,有义务尽快适应不可逆转的现实,而不是反过来横加阻拦。
来源: 京华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