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42|回复: 0

科学传播少点耸人听闻为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9 23: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学传播少点耸人听闻为好

 科学传播少点耸人听闻为好


  还能不能愉快地吃肉了?难道要从此“皈依”素食?近日,一则加工肉制品为“致癌物”、红肉“致癌可能性较高”的科研发现传得沸沸扬扬。直到随后解释出现:其中的“致癌物”只表明吃了之后患癌风险比不吃增加,并且不过量摄入就于健康无碍,一场已然炸开的“食品恐慌”才逐渐平息。

  科研发现本该严谨客观,却何以演变成耸人听闻之事?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凡事有度,食品的“量”决定着它的“疗效”。比如,海参、鲍鱼虽好,吃得太多,也可能因高嘌呤诱发痛风,所以江湖上才有“任何不给具体分量的营养食物介绍和推荐,都是耍流氓”一说。而恰恰是在这极其重要的量上,不少消息却语焉不详,让人遗憾。另外,报告中的“致癌物”等级,是按照“会增加患癌风险”的确定程度来划分,与惯常理解的、让人谈之色变的直接致癌相去甚远。如此相互混淆,涉及到科学语言向日常话语转化的问题。

  当下的科研已相当专业,出于研究所需会创造一些科学语汇。这在科研圈儿里交流没有问题,但在向公众传播之时,便得费些口舌。传播者作为科学与公众间的桥梁,就得把科学语言变成大白话。在此过程之中,简化显然是必要且困难的,尤其是在字数有限的标题中如何准确无误地传递关键信息,相当考验人。事实上,或因能力不足,或想哗众取宠,不少传播者惯常采用的策略就是:简单粗暴、不问程度的两极化。稍有益处的食品,便说“治病”;稍有坏处,便称“致癌”。此次说“红肉致癌”,前些年还说“大米致癌”,若是全都信以为真,只怕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类似事件接连发生,折射出科学精神缺失的现实困境。相关机构作为“代言人”要真正扛起科学这面旗,媒体作为“传播者”要保证信息准确,一般公众也不能置身事外。“科学精神”貌似高高在上,实际很多时候也无非多反思一二、多问问常识。在这个信息繁杂、良莠不齐的网络时代,熟悉了快阅读、浅思考的我们一定要“点开全文”,避免落入“标题党”的陷阱,要有自己的判断而不可盲目偏信。毕竟,“我的思想我做主”,如果连自己都选择了不求甚解、甘坠谜网,别人再如何解释也是枉然了。

  来源: 北京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7 09: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