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里为何说“脾为后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这一经典认知,与中医的世界观不无关系。从阴阳五行上来看,脾在中央属土,地球上的万物都生于土地,脾在人体中就像广阔的大地一样,能够承载万物,五脏六腑均以脾土为基础而生长。
脾从进食的食物中提取人体所需“精微”。“精微”是人体气血化生的物质基础,脾气的健旺可以使人体肌肉强健、正气充足,增强抗病能力。所以,脾在人出生后的整个生命活动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关键脏腑,是后天生长发育的关键。
“先天精气”和“后天精气”
中医认为,人之所生,首先是由于父母生殖之精所化生。这种父母生殖之精属于“先天精气”(有些类似于现在所讲的“遗传基因”),先天精气对人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先天精气不足,生下来的小孩就容易出现畸形、发育不良,甚至患上遗传性疾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先天精气”还是充足的,决定以后身体发育正常与否的关键,是“后天精气”。所谓后天精气是指人出生之后,机体从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代谢所化生的精微物质。换言之,人在出生之后,机体生命活动的延续,就有赖于这些后天精气的滋养。人有五脏六腑,这些脏腑在人的生命活动中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其中与“后天精气”最为相关的脏腑,非脾莫属。
身体强壮与否,与脾有关
“脾为后天之本”这一认识的形成与脾的生理功能的认识有关。中医认为:
1.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所谓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的东西化生为人体所需的精微物质,并具有将这些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功能。
这里的精微物质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后天精气”,由此看来,脾是后天精气的制造者和提供者。
2.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由于脾具有消化饮食,化生、吸收和转输水谷精微的生理功能,而水谷精微又是人自出生以后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所以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医宗必读》中提到:“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
3.脾主肌肉四肢。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则能为四肢提供充足的营养,使四肢强健有力。因此《素问·痿论篇》有“脾主身之肌肉”的论述,而脾失健运,则四肢失气血之养,可出现肌肉软弱无力,萎缩等病症,所以身体的健壮与否与脾的功能密切相关。
4.脾为元气之本。中医学认为,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故《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此处所指的“正气”是人体抵抗疾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功能的总称。现代免疫学认为,免疫系统主要有三种功能,即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及免疫监视。其中免疫防御是机体抵抗各种致病微生物侵袭,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生理功能,由此可见,中医所讲的“正气”与现代医学所称的“免疫防御”所指趋同。
脾胃之气既伤,诸病之所由生
脾气健运、化源充足、气血旺盛,脏腑形体四肢百骸得养;正气充盛、抗病力强、腠理固密,能抵御外邪入侵。反之,脾虚失运、化源匮乏、气血无以由生,脏腑形体四肢百骸失养;正气亏衰、抗病力弱、腠理疏松,不耐邪犯而患诸疾。
因此,中医名家李东垣认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现代研究发现,脾虚时免疫系统会出现异常表现:免疫器官呈萎缩、功能细胞数减少等发育不良样改变,以及以低下为主的免疫功能紊乱。可见脾虚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抵抗力减弱,故易罹患诸病,且所患之病易发展、传变。
来源:古方中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