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新文艺”为了谁?
自2012年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以来,日本在解禁集体自卫权道路上突飞猛进,强行通过了安保法案,引起国际社会的警惕。然而,与这一趋势相辅相成的文艺领域的动向却很少引起注意,那就是架空二战以及正面描写自卫队的影视动漫作品大量涌现。这股悄然刮起的“新文艺”之风,其背后究竟隐藏了哪些“政治密码”?
“新文艺”的大规模出现可以追溯到2001年至2006年的小泉内阁时期,这期间日本大银幕上接连上映多部二战和军旅题材的电影并收获巨大的商业成功。2005年6月,作为角川集团创立60周年纪念作品的《战国自卫队1549》公映。片中多次表现出不能先制攻击以及因受制于和平宪法而不能有效守护国家的无奈。同年7月上映的《亡国的宙斯盾》表达了对日本身为“非正常国家”的懊恼之情。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影片在拍摄过程中大多获得日本自卫队的协助,例如调用军舰、战机、坦克等装备参与拍摄。
2012年,安倍出任首相以后,这种“新文艺”又呈现向动漫产业渗透的趋势,《少女与战车》、《舰队收藏》、《GATE奇幻自卫队》 等大量架空二战甚至正面描写自卫队的动漫作品集中涌现。与电影不同的是,此类动漫作品中多数难以直接看出“爱国”、“身为日本人的自豪”、“对非正常国家的不满”等政治信息,更多的是通过军事装备和美少女吸引年轻的男性观众,使其产生对自卫队的好感和兴趣。
既然是文艺,就回避不了文艺的首要问题,即“为了谁”。小泉内阁以来出现的这种“新文艺”显然是为了日本政府,为了日本防卫省和自卫队,也为了日本传媒产业资本。借助娱乐性文艺作品的宣传,日本政府和自卫队加强民众对自卫队的理解和支持,为军事正常化和将来行使集体自卫权进行预热。另一方面,日本媒体产业通过自卫队的协作节省了拍摄经费,又获得宣传的噱头,并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由于涉及日本国家正常化的政治利益、日本传媒产业的经济利益,且服务于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利益,日本这种“新文艺”的汹汹来势恐怕难以扭转。然而,如果日本玩出了位,演过了火,这种“新文艺”终将成为压垮日本自身的一根稻草,像二战中战争动员的文艺作品一样为后世唾弃。
来源: 解放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