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淮海工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办学渠道,主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全方位、多层次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去年10月,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中亚国家的16名留学生进入淮海工学院,开展为期3个月的学习和文化交流。与此同时,“连云港市中亚留学生培养基地”也落户淮海工学院。今年5月,学校又迎来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泰国的宋卡王子大学50位留学生。
除了吸引留学生来校,学校还积极搭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交流平台。学校与哈萨克斯坦KIMEP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组织师生互访,共建科研平台。此外,今年10月,学校和哈萨克斯坦KIMEP大学、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将联合举办第一届“一带一路”中哈物流学术论坛。
淮海工学院不仅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契机,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迈上新台阶,而且还想方设法主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去年11月,由淮海工学院与江苏省律师协会合作共建的“江苏省‘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是江苏省司法厅主管的全省第一家专门从事“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型法律服务与研究机构,旨在帮助江苏企业更安全更稳妥地“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投资与贸易。近日,该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建“一带一路”(连云港)研究基地也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双方将在“一带一路”相关项目联合攻关、开放课题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取得更多实质成果。
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一带一路”战略方面的理论研究,由该校教师撰写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开发开放》、《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亚欧大陆桥物流业的机遇与挑战》等相关专著和论文已相继出版。“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关系研究——基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背景”、“江苏沿海港口物流协同机制研究”等相关研究项目也陆续开展。
为了寻求在“一带一路”文化传播方面有所作为,淮海工学院立足地方传统文化,深入开展西游文化海内外传播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淮海工学院学报》的“西游记研究”栏目累计刊发西游记专题论文百余篇。日前,该栏目被评为第五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淮海工学院地处黄海之滨,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一带一路”交汇点连云港,长期以来,该校致力于打造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校园文化,用海洋文化滋养学生,让青年大学生胸怀如海,心向大海,志存四海。
6月8日世界海洋日,淮海工学院海洋馆里迎来了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来自连云港师专一附小盐河校区的小学生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大海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一定要保护好。”小学生申忱一边听着大学生哥哥讲解,一边在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做笔记。
淮海工学院海洋馆建于2007年,拥有1200多种海洋生物标本,在江苏省高校首屈一指。海洋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目前已成为连云港市提升市民海洋意识的宣传教育基地。3米长的中华鲟标本,重达425千克的东海水晶,形成于40亿年前的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这些都是海洋馆的“镇馆之宝”。
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药物活性分子筛选重点实验室、海洋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校加强校地合作,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建立了一系列涉海的科技文化研发平台,而了解海洋,研究海洋、保护海洋,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守望。
在淮海园里,水族协会、蓝色海洋协会、生命海洋协会等妙趣横生的涉海类社团有十几个,海洋文化节、海洋科技文化周等届次性海洋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涉海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如火如荼,为学生搭建了海纳百川的成长成才舞台,培养了青年学子胸怀如海的气质。
今年3月,“依托淮海工学院建设江苏海洋大学”写入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这意味着,全体淮工人吹响了“大学梦”号角。
“我们将奋力打造海洋品牌,全力彰显海洋特色,不断加快江苏海洋大学创建步伐。”校党委书记赵炳起激情澎湃,“我们要用海的文化、海的精神,培养具有海一般宽阔的视野、海一般广阔的胸襟,勇立潮头、直挂云帆的时代弄潮儿。”
近年来,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奖、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进步奖……一个个科研项目硕果累累;世界龙舟赛夺冠,世界数学建模大赛折桂,江苏音超联赛站上最高奖台……一幕幕精彩瞬间层出不穷。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校园文化,塑造了淮工师生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励淮工师生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根据 新华日报网等 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