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5日,《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发布暨研讨会在察哈尔学会成功举办。于洪君、姚培生、王海运、张国斌、周洪波、邹明等来自外交、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十余位专家共同出席,就“一带一路”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本次会议由察哈尔学会和商务印书馆联合举办,会议由察哈尔学会副秘书长马文生主持。
发布会现场
张国斌秘书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察哈尔学会的发展及学会与王义桅教授的渊源。张秘书长指出,作为非官方智库,察哈尔学会自成立以来,为中国的公共外交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王义桅教授作为察哈尔学会的高级研究员,为学会的工作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世界是通的》一书在“一带一路”研究中是很有分量的作品。
商务印书馆总编周洪波指出,王义桅教授关注社会的重大话题,关注国家的战略和需求,体现了中国学者的胸怀和担当。《世界是通的》超越了其第一本专著,纵观世界文明,但处处体现着中国视角、中国风格,中国关怀。是对西方中心论的颠覆,也是对“世界是平的”逻辑的超越。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既有历史的合法性,还有现实需求,并能够引领未来,从中可以挖掘出中国模式和中国智慧。
中联部前副部长,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于洪君指出,一带一路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大战略。《世界是通的》一书的出版可以引领“一带一路”研究走向更高层次,“一带一路”的推进,首先是要以创新的思维和模式提升区域合作水平。世界是通的,但我们也需要直面问题,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是不通的,互联互通意愿还不够强烈。“一带一路”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全球经济振兴计划,推进该项目的困难是可以想见的,对此要有清醒的估计。
前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姚培生指出,“一带一路”主要是要实现两个方面的通,实的“通”指贸易、货币等相通,虚的“通”指民心相通,这些我们都在推进了,推进过程中会遇到挑战,但越是困难的情况下,我们越是要做。中国需要走向世界,拥抱世界,要营造合作共赢的局面。
王义桅教授对察哈尔学会和商务印书馆的努力表示了感谢。他以参禅的三重境界,即第一重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重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第三重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为喻,讲解自己对“一带一路”认识的深入过程。他指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要第一时间拿出自己的解读,这是中国学者的担当。他强调,我们在思想上不要对西方思想迷信,本书主题是“一带一路”,但讲的是整个人类。过去的全球化是部分全球化,或者说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对全球治理,对整个世界做出文明的贡献。“一带一路”的灵感来自五千年文明,在对其研究的过程中要有中国视角,东方智慧,体现人类关怀。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引领未来,探索包容、均衡、互惠的合作模式。
讨论环节:中国驻俄罗斯前陆海空武官王海运指出,“一带一路”研究既要有高度、又要有深度,要和中国现实相结合,并增添正能量。要讲好中国故事,积极推动亚欧大陆整合。路权时代已经到来,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不仅对中国有利,更对整个世界有利。
凤凰网总裁邹明指出,王义桅教授已成为“一带一路”研究领域的顶级学者,《世界是通的》一书不单讲“一带一路”,还讲了互联互通环境下,中国的国际责任,这为世界问题的中国解决方案做出了贡献。“一带一路”是伟大的战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人类共赢研究院院长马国书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目前还处于单边倡导阶段,尚未达成多边共识。要将单边引领至多边,需要更多对外交流,需要争取话语权。目前的世界秩序处于转型之中,中国需要构建自己关于“一带一路”的多边主义理论。“通”在构建这种理论中占有核心地位,关键在于打破西方的零和博弈思维。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金相淳结合中韩关系对“一带一路”战略发表了看法,他指出,中韩关系总是因为外部问题而非常被动。这要求我们告别西方视角,要增强主动性,主动促进双边关系,最实际的方法就是一带一路和欧亚倡议。他并且指出,《世界是通的》在韩国出版后,对让韩国理解“一带一路”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石海明指出,《世界是通的》为一带一路的安全逻辑起到了启发作用。察哈尔学会研究员王毅指出,理解“一带一路”要在整个人类的框架下理解,本书为打破西方中心主义打开了一扇窗。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朱峰指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要注重青年交流。
会上,与会嘉宾还就“一带一路”及当今世界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根据 环球网 等 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