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世的法源寺和出世的西砖胡同
北京有两个寺的出名,跟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有关。一个就是位于京西门头沟的潭柘寺,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之称,古刹创建距今已1700多年。比潭柘寺年份短些的,是因李敖《北京法源寺》一书而名声大噪、有1350多年历史的法源寺。
前者,路过而未有缘入内观瞻,后者,今天特意去拜谒。想去的原因,自然是因古刹历风霜年前,另中国佛教协会及中国佛学院驻此,对佛教有些关注的我,自然该去看看;当然,李敖的大手笔也有心理催化作用。
跟我所见到的北京别处的寺庙有所不同,这个在城市里的千年古刹,迎面没有八大处灵光寺那样高高的台阶,需拾阶而上,进山门后,也没有雄伟高企的大雄宝殿,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和。六进的院落,每个都是同高的。只有山门外那堵“南无阿弥陀佛”影壁,才提醒路人,这里是佛家领地。
看到“唐悯忠寺故址”塔碑后面郁郁葱葱的树荫时,一般人还会以为是一处历史古迹呢。但当你花五元钱买票进了侧门后,你才发现。这里面,热闹一如北京其他几个香火旺盛的寺庙。
在善男信女的目光之外,寺庙的各个角落处,散落着几多佛经碑刻,由于本人并不研究佛教,对这些看似古老的碑刻,无法知晓它的身世。而这些历史遗存,对前来烧香礼佛的善男信女来说,是不太在意的。他们在意的,也许是这里的高僧。
而按照佛家的说法,平素的烧香人,要想在一次偶然之行中,遇到高僧,还可以面授机宜,那样的可能性是很小的,除非你的佛缘很深。从我今天的此行来看,没见到一个高僧,而且连小和尚对我也似乎没兴趣。呵呵,看来我的佛缘还不够!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会是我这样的情况了。
不过,还是有信众,在庭院各处,或探讨佛理,或捧卷颂佛。倒是真正的出家人,我去时,也许还不是他们做功课的时候,反倒相对悠闲,或立门恭迎香客,或电话煲粥,或与信徒攀谈佛理。也许在他们看来,这也是修行的一部分吧。
在拜谒过法源寺后,绕道寺东的西砖胡同往广安门内大街去。因为对法源寺一带不是很熟,对南北向这条还算很长的西砖胡同,要说有什么特别突出的特点,也没有,跟北京城里其他的胡同一样,安逸宁静。不过,有一处四合院外,在一个看似养鸽子的网箱里,居然放着一些唐三彩类的瓷器,这是少见的装饰了。
由南往北,过了胡同的一半不到吧,两边的墙上到处画满了“拆”字。在断壁残垣后面,是庭院中那枝叶繁茂的槐树,是那紫得诱人的喇叭花,是那挂在电线杆上的老丝瓜,还有那只胆怯的小黑狗……它们无语着,看着那些墙一面一面的倒下,成为瓦砾,最终消失。
来源:博闻旅游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