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缺乏新生儿出生信息的联网管理,出生证明真伪难以识别。犯罪分子正是钻了这一空子,以假的出生证明,牟取非正当利益,甚至是为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洗白”。
近日,一起发生在湖南省卫计委工作人员联合“网络上线”变造、买卖出生医学证明的刑事案件的新闻报道,将倒卖医学出生证明的黑市网络揭开,而这一“内鬼”事件,反映出关于医学证明管理、出生人口登记、户籍管理等领域存在许多漏洞,也引发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出生医学证明》俗称“出生证”,由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统一印制,是新生儿进行登记和取得国籍、户籍、公民身份证号码的原始凭证和法律医学文书。因此,《出生医学证明》在性质上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出具的证明性文件,任何人不得造假、倒卖和冒用,否则将构成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
从曝光的事实中可以看到,一个国内跨省市买卖出生证的黑色“地下市场”一直存在多年。这个不起眼的“出生证”为何有如此“魔力”,让违法犯罪分子不惜铤而走险?事实上,在伪造、变造、倒卖出生证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特殊孩子”,他们来历不明、非合法途径领养,甚至是被拐卖、贩卖的孩子,因没有合法身份而不能落户,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黑户”。而一张出生证可以让这些“特殊孩子”顺利落户、办身份证等,实现身份的“转换”。这一需求激发了出生证明“黑市”的出现和壮大。
此外,现阶段卫生监管部门、医疗机构,对于出生医学证明的发放与管理相对宽松。出生证明的核发仍采取传统的纸质化管理方式,其存根登记、入册缺乏体系化的监管,无统一的规范化操作,甚至有些卫生行政部门常发生档案存根无法查询、档案遗失等问题。并且医学出生证明并没有新技术防伪标示,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生活中,新生儿办理户籍、申领身份证等事项,都需要医学出生证明,而公安机关是无法对出生医学证明的真伪进行识别和查询的。正是因为缺乏新生儿出生信息的联网管理,导致出生证明真伪难以识别。犯罪分子正是钻了这一空子,以假的出生证明,牟取非正当利益,甚至是为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洗白”。
在新生儿出生证明的管理方面,一些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在英国,新生儿必须在出生之后42天内在所在区域或次级区域登记,登记后即可获得出生证明。并且一旦登记,新生儿的信息就可以在注册总署的官网上查询,出生证明只是一张初步证明的文件,如果丢失、毁损则仍可以在注册总署的官网上、邮寄或者亲临申请补办。在美国,出生证明 与社会安全卡、驾照三类身份证明是联网管理的,公民可以网上申请和补办,政府通过这个联网系统对人口、社保、信用进行统一管理。所以通过对相关证明的信息化备案联网,是可以实现对虚假证件的识别和鉴别的。
从以往暴露出的造假现象看,出生证明造假屡禁不止的根源在于监管存在漏洞、造假成本较低。在监管体系中,对于异地出生证明的识别仅仅依靠印章,与当下信息化联网的要求相脱节。因此,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而卫生行政部门应联合公安、民政、基层街道等职能部门,将出生证明的审核发放与户籍办理、新生儿福利保障、母婴健康档案等工作相统筹,积极推进出生医学证明的信息化工作,建立一个全国互联互通、可查证识别的信息管理数据化平台。
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当积极运用防伪新技术,如在出生证明上添加防伪二维码,新生儿电子脚印、指纹等信息,并存储建立新生儿出生信息电子档案,便于核对和识别,使得出生证明不易造假、不能造假,让相关违法犯罪行为无处遁形。
来源: 工人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