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中国能源报社主办的2016首届能源互联网领袖论坛公布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已成为可再生能源的第一投资大国,以投资增速20%计算,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与相关产业链增加值将超过6000亿美元,能源供应与新增能效投资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未来的能源产业可谓潜力巨大。
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报刊协会和中国经济网联合主办,中国微能源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办的2016泰山论坛暨《巴黎协定》实施研讨会、中国微能源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年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适逢《巴黎协定》11月4日正式生效,已有74个国家正式批准了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这些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58.82%。
对此,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全国政协资环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本次研讨会上以“巴黎气候协定与中国能源产业发展”为主题作了主旨演讲。解振华表示,《巴黎协定》的正式生效,事关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安排,它的生效将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步,同时开启了全球气候治理新阶段。
在解振华看来,《巴黎协定》的实施将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将其付诸实践也会遇到不少需要克服的困难。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侯变化工作,“十二五”以来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机遇,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采取强有力政策行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侯变化的能力,推动应对气侯变化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截至2016年9月,全国7个试点碳市场配额现货累计成交量达到1.2亿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金额超过了32亿元人民币。这些进展彰显了我国以实际行动应对气侯变化的决心。”解振华说,《巴黎协定》生效以后,世界目光将投向“落实行动”,全世界范围内将迎来考验各方能否兑现承诺、积极推动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实现的新阶段。
泰山论坛主席、微能源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原经济日报总编辑艾丰则表示,《巴黎协定》实施之际,能源革命既需要技术革命又需要体系革命,其中能源体系革命必须从中介体系入手,通过“互联网+”来解决能源问题,同时也要创造性地落实供给侧改革。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莫新元也表示,当前正在北京肆虐的雾霾让每个人都认识到了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责任,大家应该呼吁社会各界,为《巴黎协定》的实施“鼓与呼”,为促进解决全球范围内气侯变化“鼓与呼”,为节能环保工作“鼓与呼”。
那么近两年在能源领域兴起的能源互联网是什么,未来将在能源产业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能源发展研究所所长陈铮认为,能源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应用到能源的开采、配送各个环节中,把能源利用从原来的集中式变成分散式,将电力、油气、交通、信息等网络集合起来,成为能源共享的网络。与此同时,能源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的战略支撑,对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升能源综合效率、推动能源市场开放和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是近两年的新生事物,但能源互联网正在成为企业竞相布局的热点,从分布式发电、储能、智能微网、主动配电网、智能电网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再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分时租赁,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国家能源局安全司司长童光毅表示,当前应该务实地从智能电网做起,由于我国智能电网的理论和思路都已非常成熟,政策上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也正式出台了有关指导性文件,智能电网从手段、理念到目标都非常清晰。因此应该在已有智能电网的基础上,让互联网和智能电网深度融合,才会走向能源互联网。
“新一代能源系统的核心就是电网。电网承担着传输电能的任务,一边连着众多的发电企业和能源供给侧企业,一边连着广大电力用户。”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研究司司长唐元表示,智能电网的二次通信系统与互联网构成了能源互联网的生态系统,基于这个生态系统可以建立新型的能源市场交易体系和商业运营平台。“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煤炭、石油、天然气、电、热等一二次能源的互联互通和互补,可以发展储能和电动汽车应用、智慧用能和增值服务、绿色能源灵活交易、能源大数据同步利用等新模式和新业态,实现能源流的优化调度和高效利用。”唐元说。
此外,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必须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原则,但政府不能包打天下,要重点发挥引导作用,多出台一些政策,少抓一些具体项目,重点营造好发展生态,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唐元表示,政府部门要甘当“店小二”,做好行业服务,具体的项目,要充分发挥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的作用,让企业唱主角。“能源行业是大企业集中的行业,要充分调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石化、中石油、国电投等中央企业的积极性,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但决不能搞垄断,要鼓励和支持广大民营企业参与能源互联网建设,形成各类企业有序竞争的工作格局。”唐元说。
而针对能源互联网的下一步发展,陈铮认为会在多个领域迸发出活力。在分布式发电方面,会与配网和微网相结合,产生服务外包、融资租赁等更多新的应用模式。在智能设施方面,智能家居、智能楼宇中的气表、电表、水表的“多表合一”会诞生非常前沿的应用。分布式储能方面,将会发挥能源互联网的核心作用,在微能源系统当中充当蓄水池。商业模式创新方面,随着气改和电改的展开,能源交易与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碳金融都会产生良好的合作效应。“明年有可能陆续实施几项措施,一是绿色的电力证书。二是碳排放交易,2017年要全面开放。随着碳和绿色两个概念的进展,能源互联网在交易领域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陈铮说。
“发展微能源、建设微能源网,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是能够大行其道的大事。”政协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石军说到,发展微能源、建设微能源网,有利于保障能源供应,有利于保护环境,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居民福祉,同时广大居民还能通过微能源开发利用使全球温降、环境改善,从而分享到良好的生态环境。
华北电力大学输配电系统研究所所长、国家973计划能源专家咨询组成员张建华在论坛上表示,当前,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产业结构和能源分布不合理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微能源网,并逐步过渡到能源互联网。他表示,微能源网和传统电网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微能源网可以对分布式能源进行就地消化、就地平衡,同时也可以和大电网进行能量交换,因此微电网内部的控制和相关保护技术,和大电网相比有一些相应的区别。
据石军介绍,2015年7月,国家能源局专门印发了《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充分肯定了微能源网建设的重要意义,清晰明确了示范项目建设的目的、原则和内容,并提出了微能源网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办法和制定配套支持政策等方面的要求,对于指导和支持微能源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配电研究所、能源互联网团标和国标起草人陆一鸣则表示,多重市场动力要求发展智慧能源,智慧能源需要从若干个微能源网或者区域能源网发展而来,如果这些网络可以通过市场准入条件的认可,就可以组成一个更大规模的能源互联网,进而组成全球能源互联网,这个过程应该是市场的选择。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刘振亚表示,当前,世界能源发展面临着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应对挑战,必须加快实施“两个替代”,即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中国倡议,以清洁和绿色发展为原则,以满足全球电力需求为目标,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为实施“两个替代”、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输送、使用的基础平台。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全球电网互联、实现世界能源互联,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抓手,将有力促进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不仅推动世界能源转型发展,保障能源和电力供应,而且催生大量新业态、新模式,带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动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将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强大引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开创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新局面,将大幅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能够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地区差距,减少国际争端,增进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实现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
目前,合作组织已发布《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报告》等研究成果,正在积极推进蒙-中-韩-日电力联网工程等重点示范项目,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力互联互通。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国家电网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倡议精神,发起成立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引领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是世界能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开启了全球经济和能源低碳转型的新时代,标志着全球能源互联网进入战略实施新阶段。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世界经济低碳转型的重要平台,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能源变革转型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还将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能升级,要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根据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