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21|回复: 0

“空巢青年”是现象也是心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3 18: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ownload.jpg


  除了备受关注的“空巢老人”之外,“空巢青年”一词近年也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与“空巢老人”的被动独居不同,“空巢青年”大多指是主动选择独居并且单身的年轻人——他们远离家乡,在大城市中打拼,还大都有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有专家指出,“空巢青年”的产生其实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空巢青年”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该引起学者的关注、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呢?

  空巢青年并非是一个伪问题

  毛建国

  有关“空巢青年”的概念,其实早就出来了。有声音认为,“空巢青年”只是一个伪问题,其理由是,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为理想而打拼的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一批又一批的奋斗者中,从来都不乏孤身在城市打拼的青年。

  确实,每个时代都有年轻的奋斗群像,“空巢”也是几代人的人生阶段。每个人都是从青年时代走过来的,在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前,大多数人都要经历这样的“中空”状态。但要看到,时代已然不同,今天所讲的“空巢青年”,并不是一个虚妄存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曾经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64.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的“空巢青年”多,55.1%的受访者认为“空巢青年”既是一种居住状态也是一种心态。有着这么多的“空巢青年”或者疑似“空巢青年”,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从生存状态上讲,由于陌生人社会状态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得益于或受困于互联网的发展,现在的“空巢青年”与过去相比,有着更强的孤独状态和感觉。这些“空巢青年”,大多背井离乡,独自在外打拼,为了理想而在城市“漂”。由于高房价的叠加效应,导致他们的生存压力更大。当然,并不否认,有些“空巢青年”并没有想象中的悲情,有人甚至追求这种“孤单的滋味”,但必须看到,对于多数“空巢青年”来说,城市的繁华和生存压力,让他们有着难以言说的孤独和艰辛。

  一个有着梦想并且为梦想打拼的人是值得尊重的,一个奋斗成为主流的社会是大有希望的社会。“空巢青年”的出现并非全是坏事,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整个社会并非铁板一块,依然有着上升的空间,特别是大城市的存在,为年轻人提供着流通的可能。大多数“空巢青年”有着奋斗青年的印记。奋斗的人生是最美丽的,尊重奋斗也是城市最美丽的色彩。对这些“空巢青年”的态度,影响着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城市应该正视、了解“空巢青年”,为其心灵“解冻”提供最大帮助。

  放眼未来,年轻人口的净流入度,将成为城市活力的一个最重要指标。在争取年轻人口特别是年轻人才上,大多数城市都自觉不自觉地有着自己的目标,有的甚至喊出了自己的口号。但是,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不会自动拥有,也不会轻松拥有。很多“空巢青年”看起来很坚强,其实坚硬外表之下依然有着柔软。对于城市来说,更应该走近“空巢青年”的身边,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关注他们的所盼所愿,解决他们的所痛所忧。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关怀,就有可能决定着城市的未来。

  “空巢青年”并非是一个伪问题,不仅应该引起学者关注,也应该引起城市关注。诚然,“空巢老人”更多是被动选择的结果,“空巢青年”更多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但这种为理想为人生的主动选择,难道不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和理解,关心与帮助吗?网上有一句话,“但愿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与你立黄昏”。关心空巢青年就是关心城市未来,城市应该扮演这种角色。

  别过度渲染“空巢青年”的悲情

  刘建国

  在常态思维下,提及“空巢”的概念,似乎总会联想到一些老人。然而,如今“空巢青年”也已经成为热词之一,这种现象确实令人颇为忧虑和不解。根据一组调查数据显示,64.3%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空巢青年”多,63.6%的受访者认为“空巢青年”未得到足够关注和理解。由此,“空巢青年”也被看作是“弱势群体”,其处境和遭遇令人唏嘘不已。

  何谓“空巢青年”?主要是指那些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现实中,该类型的人群其实并不少见,背井离乡、在外打拼,繁华都市下的生存压力让人倍感艰辛。在有关“空巢青年”的叙事里,越是在拥挤不堪的都市中,则越是存在创业的挣扎和崎岖,这个群体无可避免地被他们自己以及舆论染上悲情。然而,对于这个群体的描述,更多的来自于“无中生有”,只是一种矫情的表述,缺乏客观的心态评价,这表现出片面的认知和理解。

  再多的悲情,只是一种非理智情绪的表达。其实,仔细想想,谁不曾经是所谓的“空巢青年”呢?笔者如今已近中年,在二三十岁时,也曾经独处异乡,为了生活而拼搏和努力。然而,这难道就是“空巢青年”吗?每个人都会在年轻时面临挫折和坎坷,这正是人生的经历阶段,更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既然如此,何必非要将这个年轻的群体打上“空巢青年”的烙印呢?“漂”在异乡,即便是缺乏感情的慰藉,居住条件不甚理想,应该是拼搏奋斗的励志榜样,没有必要活在“空巢青年”的悲情之中。

  “空巢青年”并不是一种社会现象,而是一种社会心态。此种心态的滋生,更多的与青年自我定位和认知有关,故意贬低自我,充斥着一种浮躁的心态。如今,一些青年更多的向往成功,然而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放眼无数功成名就者,他们也曾经经历过磨难和挫折,他们曾经不也是“空巢青年”吗?厚积才能薄发,“空巢青年”的背后,实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然,缺乏应有的沉着和稳重,更表现出了其内心对生活的愤懑和自嘲。假如,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成为一个群体的心态,不仅不会走向成功,反而会为自己的未来增添更多的阻力和障碍。

  每个人都在奋斗,“空巢”不是一些青年人的象征和符号,只要秉持拼搏进取的心态,生活必然会变得更加美好。鸡汤式的励志,虽然并不能成为左右命运的砝码,但与吐槽抱怨相比,无疑可以远离“空巢青年”的悲情。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6 00: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