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发性金融介于商业金融与政策性金融之间,能够有效应对市场和政府同时失灵。开发性金融在支持“一带一路”中大有所为。“一带一路”的特点和开发性金融的逻辑正好是匹配的,其核心在于开发性金融要凭藉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优势实现“跨越週期”,在中长期实现盈利]
在当前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背景下,金融如何支持“一带一路”?本文分享一下我的研究心得,尤其是对开发性金融的理解。
背景:世界经济疲软
2016年以来,世界经济復苏延续了较为疲软的态势,整体情况弱于预期,国际货幣基金组织屡次下调对全球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率约2.8%,为近20年来最低。总体上,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发达经济体內部、新兴经济体內部,以及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分化。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低位震盪,资本跨境流动比较频繁,民粹主义导致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趋于复杂。
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復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投资贸易规则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它解决了过去全球化方式所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等负面影响问题,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金融的作用
金融在支持“一带一路”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一是支撑作用。金融可充分发挥杠杆作用,促进资本在短期间內快速增加和集聚,有效解决资金短缺瓶颈,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效支撑,促进“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建设。二是优化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是金融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一带一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千差万別,可以充分利用金融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三是服务作用。“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资金投入、计价、融资、汇兑、结算、套期保值、保险等金融支持,金融部门可以提供良好的服务。
“一带一路”涉及多个国家、多个幣种,相互之间的金融沟通协调並不十分发达,从而产生了货幣合作的需求。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应当鼓励使用本幣结算和融资,以防范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为支持本幣结算和融资,货幣当局之间签署的双边本幣互换协议可以发挥重要作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参与区域和双边金融合作,签署了一系列双边本幣互换协议。人民银行签署的货幣互换协议与发达国家为应对危机进行的货幣互换有所不同,除在危机时期提供流动性支持以外,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推动双边贸易和投资。如果双方企业需要对方经济体货幣,可以向商业银行提出申请,商业银行再向中央银行提出申请,中央银行之间动用双边本幣互换。通过货幣互换,对方货幣当局在获得人民幣后,能够向商业银行並最终向本国企业提供人民幣融资,以支持从中国內地进口商品。同样,该国或地区向中国出口也可直接收取人民幣。
通过这种货幣互换安排,能够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费用,推动双边与多边的贸易增长。同时,一旦出现流动性问题,还可以通过双边货幣互换协议提供支持。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双边本幣互换协议,支持双边本幣的使用,从而有助于推动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直接投资发展。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与36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货幣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幣互换协议,额度超过3.3万亿元人民幣。截至2016年9月末,境外货幣当局动用人民幣余额210.99亿元,人民银行动用外幣余额折合10.36亿美元,未来发展空间仍十分广阔。
开发性金融独具优势
开发性金融介于商业金融与政策性金融之间,能够有效应对市场和政府同时失灵。
从市场失灵来看,表现为不盈利或商业性金融机构认为不盈利,会出现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意做的情况,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资讯不对称,一些专案和企业可能风险不高,但商业性金融机构由于不掌握充分资讯,认为存在很大风险,过高估计了风险。二是顺週期和短期化行为,一些专案期限较长,商业性金融机构基于期限匹配和资本佔用原因,不愿意提供融资。三是规模效应,对一些专案而言,在融资支持的初期可能不盈利,但在持续支持下,其规模超过某一临界点,就会出现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从长期和整体看可以实现盈利。
从政府失灵角度看,部分专案虽然短期可能不盈利,將来是有盈利的,如果政府补贴会在长期形成过高的盈利,对商业性金融形成不公平竞爭,由此形成政府失灵。
应对上述市场和政府同时失灵情形,並不需要政策性金融,而开发性金融则可以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矫正市场失灵。
综合分析,开发性金融具备独特优势。一是开发性金融解决资讯不对称问题的优势。开发性金融与规划相配套,和政府密切合作,资讯掌握较为完全,有利于做出科学判断。二是开发性金融的规模效应优势,从而可以形成集聚优势,在比较大的地区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基础设施相关配套,形成合力。三是开发性金融在政府支持下具备独特的跨週期优势,可以有效避免商业性金融的顺週期问题。
未来,开发性金融的发展空间广阔。开发性金融和经济发展特定阶段密切相关。对中国来说,大规模开发的阶段仍然相当漫长。中国城乡、区域、产业三大结构调整的潜力巨大。此外,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和经济追赶效应相关的投资需求仍然较强。从全球角度看,与发达经济体相比,非洲、拉美、中亚、东南亚等地区很多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还相对滯后,这也意味著具有较高的潜在投资回报率,开发性金融大有可为。
一些国际金融组织在全球进行了开发性金融的实践,但大规模开展开发性金融则是中国的创新,在这方面国家开发银行积累了很多经验。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中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中长期信贷银行和债券银行。开发性金融要取得成功,政府应当提供支持,建立促进开发性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
从负债方看,给予开发性金融长期国家信用支持。从资本看,建立可持续的合格资本金补充机制。开发性金融机构同商业性金融机构一样,都需要尊重资本金约束,要求资本金有承担风险的能力,並且能为实现利润做出贡献。由于开发性金融机构为支持大规模开发,其资产需要保持较高的增速,相应地需要建立可持续的合格资本金补充机制。从融资成本看,货幣当局可以通过货幣政策操作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適当的资金来源,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开发性金融机构降低融资成本。
开发性金融在支持“一带一路”中大有所为。一方面“一带一路”的专案规模大、期限长,存在市场失灵,完全通过商业金融提供融资支持不现实。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的专案未来可能实现盈利,因此也有政府失灵现象,不適合完全採取无偿援助或者政策性金融的方式。因此“一带一路”的特点和开发性金融的逻辑正好是匹配的,其核心在于开发性金融要凭藉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优势实现“跨越週期”,在中长期实现盈利。
在金融支持“一带一路”中开发性金融需要加强合作。
一是中国可以將开发性金融的经验与“一带一路”其他国家分享,促进其他国家开发性金融的发展。二是加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合作,上海合作组织银联体就是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式。三是开发性金融可以和商业性金融合作。开发性金融主要发挥起引领作用,当实现盈利后,开发性金融机构可以將部分融资转让给商业性金融机构,將退出的资金继续用于其他开发性金融专案,实现资金的良性周转。四是倡议探索开发性金融的国际最佳实践。按照“最低标准、最佳实践”的原则,將开发性金融的一些要点,如规划先行、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政策支持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国际经验,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推动全球化过程中,为全球金融发展分享中国智慧。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宣导“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会后,在中哈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连云港市政府与哈萨克斯坦国有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中哈国际物流合作专案协议,此专案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的首个实体平臺。从此,“一带一路”的构想横空出世,“一带一路”的理念惠及万邦。连云港,也因为有中哈物流基地这样的专案而生机焕发。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 新华社记者 王曄 摄
“一带一路”的合作蓝图从提出到建设已历三载春秋。三载苦心孤诣、三载扎实推进,“一带一路”为世界提供了一项充满中国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
在今年8月17日召开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的当前成果: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态度积极,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专案逐步落地。“‘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
2000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把中国和世界联繫在一起。如今,已初步完成规划和佈局,正在向深耕细作、持久发展阶段迈进的“一带一路”建设已实现新的发展跨越。
大道通衢联八方
“五通”大平臺 促进区域高效合作
2016年6月,寧波会展中心热闹非凡。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上,当地市民足不出户,就能轻鬆购买到来自中东欧16个国家的众多商品,而这正是贸易畅通为广大人民群众释放的实际“红利”。而贸易畅通正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成果之一。
一带一路创新经济创新
復兴丝绸之路,旨在重启、强化其联通作用,搭建起一座地区间便捷沟通的桥樑。
在2015年3月28日发佈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与民心相通构成了合作的主要內容。促进区域高效合作与资源流动配置,“五通”是关键。
三年规划佈局,全面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资源共用,共同繁荣的发展之路。
政策沟通是国家间务实合作的基础与重要保障。习近平在论述丝路经济带合作“五通”模式时,將“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的政策沟通列在首位。自2013年9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出至今,中国已经与以中亚为主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政策沟通,如上合组织框架、亚欧大陆桥协商机制、“欧亚经济论坛”等对话形式。与沿线各国达成的广泛共识,构成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主要基础。
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初期的重点。“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在“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中发挥著先导性作用。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地理上的障碍在不断被打破;高速公路、高铁列车、港口轮船、跨境光缆,互联互通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贸易畅通成为打开彼此市场的“金钥匙”,资金融通为金融合作“注活水”。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投资贸易日益便利化,沿线国家双边本幣互换、结算规模日益扩大。2015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开展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共计150亿美元。与此同时,金融支撑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今年初开业运营,丝路基金首批投资专案正式启动。金融合作正在迅速展开,为重点专案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16年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埃及总统塞西在古老的卢克索神庙广场共同出席中埃建交60周年庆祝活动暨2016中埃文化年开幕式。新华社记者 张鐸 摄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2016年1月21日,习近平主席和埃及总统塞西在古老的卢克索神庙广场共同见证2016中埃文化年拉开序幕。夜幕下的卢克索神庙熠熠生辉,舞臺上的中国红灯笼与埃及金字塔形象相映成趣,中埃文明在这一刻完美相融。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习近平曾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扩大留学生规模、简化旅游签证、联合拍摄影视作品、共同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丰富多元的人文交流是“丝绸之路”重要的组成部分。各民族文明的对话与交融,构成了別具特色的“丝路精神”,形成了五色交辉、八音合奏的当代文明交流盛况。
达则兼济天下
合作为沿线带来“如太阳般的光泽”
就像《人民日报》文章所说,千百年来,商贸之路的变迁,在广袤欧亚大陆上影响著不同地区和国度的兴衰。曾经,古丝绸之路和琥珀之路在中东欧土地上交汇,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激荡,为沿线国家的发展带来“如太阳般的光泽”。
在去年8月17日召开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要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臺。“引进来、走出去”,传统的国际合作並不罕见,而“一带一路”的促进发展战略对接与合作,贵在其“新”。
根据人民日报、新华网等综合采编
【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