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习近平主席正式宣布,今年5月中国将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旋即引起热烈反响。各国政府、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度正在不断提升,凸显出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必要,“一带一路”成为一门单独学科的条件也在逐步成熟。
事实上,2016年,国外智库已经开始系统研究“一带一路”。从康纳在《超级版图》中断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才是未来国家的最大软实力”,论证中国发展经验对世界发展的巨大牵引力;到弗兰科潘的《丝绸之路》从世界史角度切入,以扎实的史料,将2000多年来的丝绸之路演变,按时期不同依次定义为“信仰之路”“变革之路”“和睦之路”等24种“路”别……目前国外很多顶尖智库设立了“一带一路”以及与此相关的研究项目,比如互联互通与地缘政治、基础设施与亚洲发展等。有的则通过电子遥感、数据制图、资金流跟踪等多种方式,研究“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工程项目,呈现出理论化、学科化分析“走出去”的中国如何影响世界的学术研究新趋势。
两个多月前,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首次将“一带一路”倡议写入决议,得到193个会员国的一致赞同。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普遍支持与接纳,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世界对中国提供全球治理方案的热衷程度与学术偏好。中国学术界体系化、理论化、学科化地研究“一带一路”,进而引领全球“一带一路”研究、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思想交流与共享,这样的使命感、责任感,相比以往不是变轻了,而是变得更重了。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学科分类更细化,更聚焦于具体事务,而社会科学发展最大的动力,就是来源于现实需要。“一带一路”是近年来中国大范围引领世界学术风尚、设置全球议程的话语概念。基于实践经验而设立“一带一路学”,不仅可以重新总结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历史经验,也能重新阐释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发展现状,更能重新评估中国影响世界的未来前景,极大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的推进步伐。
可喜的是,国内已有几家研究机构将“一带一路”设为博士生研究方向。如果能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东风,鼓励更多海内外学者为“一带一路”研究的理论化、学术化做出贡献,假以时日,“一带一路”倡议肯定会在完善决策支撑体系、改进舆论引导方式、提升制度性国际话语权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更强大的推动力。
“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抓住时代机遇,用中国自己的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影响世界,“一带一路”才有可能获得更多国际认可和支持,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机制改革的一面旗帜。
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以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将有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部长级代表团、国际组织负责人、前政要、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等代表参会,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
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智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为“一带一路”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如果说政府是国家决策的大脑,智库就是政府的“外脑”。报道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举办智库分论坛,此举预示着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智库作用不可或缺,智库事业大有作为。
近日,中国文化交流网大型新媒体访谈互动栏目“丝路会客厅”推出专题节目《智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聚焦智库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发挥的智慧引擎作用。作为由“中国优秀政务网站”中国文化交流网推出的一档面向政、商、学、研等各界精英的大型新媒体访谈互动栏目,“丝路会客厅”栏目以直播访谈、嘉宾专访、现场采访、连线对话等多种方式,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传播形态,整合电视、纸媒、电台、网络、微博、微信等多介质传播平台,以跨越行业与时代的视角,发布“一带一路”权威信息,记录“一带一路”建设历程,展示“一带一路”发展成果,聚焦丝路热点话题,感悟丝路精英前沿思考,回应社会关切,洞察21世纪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之道,为政、商、学、研各界搭建起一座互动沟通的桥梁。
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宝贵资源,智库的繁荣和成熟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国家长远的发展前途。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不断强调智库建设。2015年1月,中国智库建设的里程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出台。按照《意见》规划,到2020年,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并将重点建设50至100个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发表重要言论,强调智库对于当前稳步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2016年6月,习近平在波兰参加丝路国际论坛时倡议“智力先行,强化智库的支撑引领作用”,要加强对“一带一路”建设方案和路径的研究,在规划对接、政策协调、机制设计上做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在理念传播、政策解读、民意通达上做好桥梁和纽带。同年8月,习近平在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时讲话指出:“要切实推进舆论宣传,积极宣传‘一带一路’建设的实实在在成果,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
于今年年初公布的《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国家间的智库交流与合作做了专门规划,“丝绸之路文化使者”计划就是其中之一。该计划包括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智库交流与合作,邀请800名著名智库学者、汉学家、翻译家来华交流、研修,与周边国家举办文化论坛等。
相关政策推出后,各界积极行动,一大批聚焦“一带一路”建设的智库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从各领域为“一带一路”建言献策。“丝路会客厅”本次节目重点聚焦近年来十分活跃权威性和影响力名列前茅的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研究院。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研究院的前身是成立于2015年5月的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后者是一家由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媒体从业者等各界精英组成的“一带一路”网络型智库。2016年11月,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与商务印书馆合作成立研究院,旨在助益“一带一路”的智慧对接、舆论对接、行动对接,加强“一带一路”倡议的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丝路会客厅”节目认为,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研究院将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注入鲜活的血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新的智慧引擎。
据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召集人、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赵磊介绍,研究院由《“一带一路”年度报告》编委会成员和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研究院研究员组成。编委会成员由国内有影响力的、在“一带一路”理论建设方面卓有成就的知名专家担任;研究院研究员由持续专注于“一带一路”研究的80后中青年骨干学者担任。研究院成立后的主要工作有图书出版、主办会议、推动国际交流等事项。
据了解,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研究院不但是一个研究型智库,更是一个行动型智库、传播型智库。研究院出版的《“一带一路”年度报告》致力于成为“一带一路”最权威的学术发布平台与案例孵化平台;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微信公众号每日发布新文章,每日都有新观点,顶级专家的评论文、调研报告在微信公众平台和网站上同步推送。研究院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文化交流网为百人论坛开设了“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网络专题,为赵磊、王义桅、柯银斌、陈平等百人论坛专家开设了网络学术中心;新浪财经、光明网、中国网、环球网等主流媒体为百人论坛开设了理论专栏。
赵磊表示,“一带一路”事业的有效推进既要靠政府,也要靠企业,两者是落实“一带一路”的双引擎,将两个轮子同步驱动必须要发挥智库的“催化”作用。“一带一路”智库的作用有三个:有利于凝聚学术共识、社会民众认知、完善相关政策。如果不能充分发挥上述三大基本功能,“一带一路”智库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几乎所有国家都已经关注到“一带一路”倡议,但还不够,还要让他们理解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智库作为思想的发动机、行动规划的解释者,顶层设计的建议者,在这一重任上责无旁贷——对内向高层提出更有可行性的建议、报告,对外提升中国的话语权,促进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政府、社会组织、学者、媒体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一带一路”。
根据人民日报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