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由于环保核查多带来的压力和河北安全事故、京津冀雾霾等因素叠加,农药原药生产企业开工率普遍不高,直接造成农药制剂生产升本上升,因此目前我国农药市场上产能明显下降,供给情况也比较严峻。
“化工入园”、工信部原则上不再新增农药生产企业备案的政策、环保政策三者叠加化解过剩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环保带来的去产能不同于以往,其具有不可逆性。
国内农药供需关系初现逆转,全球农药市场初现复苏迹象近期我国农药出口明显复苏,2016年成为我国农药行业转折之年,全球农药市场初现复苏迹象,农药行业景气度触底回升,持续向好,给予农药行业“推荐”评级。
全球农药市场以前六大巨头为主导。全球农药类企业主要分为两种商业模式:
一种是农药创制类企业商业模式,由于农药新产品的创制难度大,对技术和投入要求高,但是新药在专利保护期内拥有极高的利润率。所以六大跨国巨头实行农药创制类企业商业模式,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形成利润到研发的良性循环。
另一种是农药仿制类企业商业模式,仿制类企业主要生产专利到期的农药和无专利农药,凭借生产能力和控制成本,利用新设备的投入和工艺优化来占领市场。
海外巨头产能投入减少,我国农药产业地位愈发重要。2010年以来,我国的农药产业已呈现出鲜明的出口导向型特征,而与此同时,海外巨头在固定资产上的投入增速却大大减缓,甚至出现了固定资产的收缩。在经济全球化形成的精细分工中,逐渐形成了国外创新型农药公司进行研发、而由中国企业对农药原药进行定制或是仿制生产并向外出口的经济模式。2016年,我国农药原药出口量达到140万吨,比上年大增19.2%,创下历史新高,预计在产能转移的大背景下,未来五年我国农药出口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根据中国农药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