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81|回复: 0

遨游太空的天舟一号,同样也书写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骄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4 01: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G00241daf44f244386170616.jpg

  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于4月20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东北特钢集团为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提供了高强钢、高温合金、不锈钢、高强度不锈弹簧钢丝、碳素弹簧钢丝,以及精密合金冷轧带等多牌号,用来制造零部件的高端特殊钢原材料。 图为大连精密合金公司员工在监控真空感应炉真空冶炼。

  据悉,天舟一号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在海南文昌文星发射基地发射,升空后由北京飞控中心进行全程监测和控制。“天舟一号”航天任务成功的背后,是一群奋力拼搏的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自主创新、自力更生创造出的累累硕果。

  航天五院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总体研制团队中就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他们有的从二十八九岁开始便和天舟结缘,从蓝图到首飞,伴随天舟成长。他们用六年的苦功实干把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方案里画了出来,在厂房中造了出来,在火箭上竖了起来。他们用自己最宝贵的年华、不悔的青春托举起了这艘承载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未来的希望之舟。

  据了解,两相子系统在实验中发挥两个主要功能:支撑蒸发冷凝实验,包括为冷凝实验散热和控温、清理实验池;验证空间站两相实验柜一些关键技术。

  微重力蒸发冷凝两相实验项目包括空间蒸发与冷凝科学实验、两相系统实验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两个部分。参研单位包括中科院、中山大学等单位。

  据悉,两相系统实验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是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上4项科学实验或技术验证之一,还将开展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非牛顿引力实验检验的关键技术验证、主动隔振关键技术验证。近日调试结果表明,两相回路子系统工作正常,达到设计要求。

  任何一项复杂的航天任务都离不开科学周密的顶层设计,而系统总体团队正是负责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总体研制的顶层设计。

  六年寒暑,系统总体的工作贯穿型号始终。在立项论证阶段,系统总体团队在继承神舟和天宫的基础上,需要拿出高水平天舟方案;在初样阶段,团队并行完成全密封、半开放两种构型货船的详细设计方案,为未来的货运飞船的型谱化“定型”;在成功完成货船初样力学、热学、电磁兼容性、大系统联式等大型试验后,团队又开始紧张的双线作战,一部分设计师奔赴文昌基地开展全密封构型船合练工作,另一部分则留在北京继续深入开展半密封构型船研制试验……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系统方案、飞行方案、技术状态、大型试验、技术流程、可靠性安全性、货物装载等,全部由这支队伍负责完成。毫不夸张地说,系统总体团队集中了大部分的天舟一号创造者,是他们的集智攻关让天舟从方案走向投产,从大型试验走到型号首飞。而组成这一团队的“老天舟”就是一群最小32岁、最大35岁的年轻党员。

  在外行看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很多人看到的可能是太空加油的壮举,但对于航天人来说,货船内在的提升,才更让他们自豪。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副主任张健表示,系统总体团队为货船设计了全新的轨道,这种轨道更省燃料、对接适应能力更强。

  在每一次飞船研制转入新阶段之前,系统总体团队都会有一次“集同”,就好比闭关修炼。让张健印象最深的是天舟一号出厂前那次,九个同事在一间会议室里把自己“与世隔绝”,从早上八点一直干到后半夜,一干就是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里,家远的同事为了节省时间,索性住在单位附近,半夜肚子饿了大家就吃点饼干面包。

  团队在“闭关”中系统总结验证、检查产品状态、开展任务准备,把148项系统级试验项目的海量数据一点点查过去,把飞行任务中107项关键事件、4800余项指令级动作和328项飞控预案一个个推演过去……一路走来,他们没有岁月静好,更多的是披星戴月,伴着追赶时间的仆仆风尘,他们在载人航天的进程中赢得了信心,更赢得了设计未来的能力。

  电总体团队负责干什么?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凡是和“电”沾边的项目,他们都管。从能源系统、信息系统、软件顶层设计再到电磁兼容性设计,于磊、李光日、王静华、王宏佳、孙犇各自独当一面,从开始和天舟一号打交道起,他们就付出了常人想象不到的辛苦。

  无论是100伏高压全分散配电系统和高压锂电池的应用,还是货船“天基”为主的测控体制和内部以太网高速信息系统,再到针对载荷单独规划出供电、信息流,从强电到弱电,电总体团队要建立的,就是一套套全新的电子和信息系统。“无法借鉴,从零开始。”主任设计师于磊说。研制之初,合格的供电电源模块,符合要求的高速传输导线都找不到,他们跑遍了厂家,做足了各种试验,就是为了给未来铺路。

  没有合乎要求的国产电源,团队就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联合厂家共同研制。最终,天舟一号在国内航天器上首次采用了国产100V厚膜电源模块,这种电源模块突破了国外封锁限制、应用在了整船所有的关键电子单机上,奠定了100V高压传输的基础、优化了整船几十公斤的配电设备和电缆重量、推动了航天器核心元器件设计的国产化进程。

  进入正样阶段,工作目标又变成了提高健壮性和可靠性。为了让自己彻底放心,在总体电路分系统设计人员王林涛和李慧军帮助下,团队晚间工作结束后,开始对整船上万个节点的阻值进行一一测量,一干就是连续几天的通宵。这样的测试,他们在加电之前又做了一次,船上设备软件升级后,他们又做了第三次。于磊自豪地介绍:“从最初开始,整船加电就很让人放心!”

  自2016年11月初到2017年4月,五个多月以来,整船加电超过1900小时,折算出的平均每天10个多小时背后,是长期连续无休、每天总长超过12小时的工作,而这些只算是电总体工作的一部分。于磊说,只要货船连着一点电,他的团队就一定在。

  机械总体负责的工作有的直达顶层,也有的精细到部件,而这个团队的核心成员只有三个年轻人——贾东永、郭军辉和韩彬。

  成百上千名设计师、在一个统一搭建起来的数字平台上,按照通用的规则,遵照各自的权限,对自己所负责的部分进行设计,没有纸质图纸文件、不用人工审签。通过数字流程,“数字天舟”的数据被传输到制造设备上,就可以制造出真实的各种结构、部件、管路……这曾经是略带憧憬的未来,而这条通向未来的必经之路,就是由机械总体团队打通了。

  六年来,在老专家的指导下,机械总体团队开创了很多“革命性”的先河,其中之一首推三维数字化研制。贾东永自豪地说:“我们现在协调工作,都不带纸质文件,直接打开电脑对照模型讨论。”

  将天舟一号当成自己的孩子,倾注心血,伴其成长,但一提到家人,这些“拼命三郎”又沉默了。他们有的想起了家乡病重的父母,有的愧对被送回老家的孩子,有的对默默承受太多的妻子充满歉意……这是一群光荣伟大的航天人,同样也是一群平凡普通的航天人。他们在载人工程的道路上,在航天强国的征程中,无悔付出着、努力奋斗着。他们托举起了遨游太空的天舟一号,同样也书写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骄傲。

  根据 央视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3 11: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