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20年,也是民建联创立25周年。当年仅56个成员的爱国爱港「蚊型」政党,经常被支持港英政府的人打击奚落。谁又曾想到25年后的今天,民建联能成为全港最大党?作为现任民记「大当家」的李慧琼坦言,过去两年多的主席工作实不容易,但既然歷史拣选了这群「细路」接班,新一代的民建联都有「承前启后」的使命。面对第六个五年,她期望民建联未来人才多元化、工作数码化、服务专业化,继续向跨阶层政党迈步。
回顾民建联发展,李慧琼用了20个字总结:「第一至五个五年是创业维艰、大起大落、迈步向前、巩固地位以及承先启后,至于第六个五年嘛,那是由我们自己来写的。」
组织更多专业人士落区
如何勾画民建联下一个25年?李慧琼心中早有一幅蓝图,「我期望未来党內可以人才多元化、工作数码化、服务专业化、民建联管理更企业化,因为现时市民不只单期望看到我们,社会问题愈来愈复杂,我们要组织更多专业人士落区服务」。她说,过去大家都会认为民建联是基层为主的政党,但在复杂多变年代,民建联必须向跨阶层政党迈步,除服务基层外,同时要面向中产,爭取商界支持。
然而「创党难,守党更难」,尽管心中有愿景,李慧琼亦无法不喊累。她直言接任主席后重担多了,一路走来十分艰难,但指出新一代的民建联成员都拥有「承前启后」的使命,不会轻言放弃,「既然歷史拣选了我们这群年轻人接班,给予我们重大歷史任务,纵然这使命很艰难,有机会参与亦是十分难得的。」
25年来,谭耀宗亦与民建联一起走过了「择善有为」之路。1992年,谭耀宗与曾鈺成、程介南等56人创立民建联。经过多年来的高低起伏,民建联今天已发展成为拥有三万多名成员的政党。展望未来,谭耀宗期望,民建联能够为香港社会培育更多政治人才。
回想创党时的期望,谭耀宗道出12个字─「平稳过渡、繁荣创富、安居乐业」。他说,当时適逢回归前的过渡期,港督由卫奕信换成彭定康后,香港政权平稳过渡的工作出现爭拗,民建联不时要奔波于香港和內地之间,向中央政府反映港人忧虑。「我们(民建联)將港人的担心带上內地,例如公务员怕(回归后)没有双粮,还有机场问题、国籍问题等,这些中央后来都作出了安排。」
民建联未来將以更多元化来服务港民
2003年,民建联在区议会选举中大败。谭耀宗坦言,这对民建联的衝击很大,「对方(反对派)一句『踢走保皇党』,令我们很多议席都失去了。当年派了200多人参选,只有60席左右(当选)。」
那场选战过后,民建联痛定思痛,更加重视地区工作;2005年,民建联与港进联合併,加入很多专业界別和工商界人士,实力逐渐壮大。默默耕耘下,民建联在2008年立法会选举中取得13席,成为立法会第一大党。2016年,在港岛直选减少一席、多区竞爭极为激烈的情况下,民建联在立会选举中亦取得12席,维持立会第一大党的地位。
2008年,马力因病去世,谭耀宗临危受命,担任民建联主席,至前年卸任,由李慧琼接任。他认为,李慧琼接棒当上党主席,标志着民建联有新一代发展,「我们(歷任主席)原来都是创党成员和元老级人马,她(接任)有一种新的感觉:年轻、专业、女性。」
民建联需进一步提升
被问到对民建联未来的发展有何期望,谭耀宗表示,民建联已成立四分之一个世纪,需要有进一步提升。「香港专业人才不少,懂得政策的官员也很多,但是政治人才的培训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们(民建联)会为整个政治大局培训政治人才,可能是参政议政,可能是进入政府架构,我觉得我们应该要着力多些。」
根据新华网、大公网等综合采编
【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