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之所以选择了双城的人生,是因为这样的选择相对幸福,至少他自我的感觉是相对幸福的。
把白天献给北京,把夜晚留给天津。两百里,是早上与夜晚的距离,是工作与生活的距离。
最近,又有媒体报道了“京津人”的故事。他们工作在北京,房子在天津,每天五六点起床,搭上从天津到北京的城际高铁,再换乘地铁去上班,下班后再把行程反向复制一遍。山寨一句时髦的话说:一天花费四小时,才能达成北京与天津的和解。
这样的“双城生活”,近年来越来越普遍。比如昆山、苏州之于上海,惠州、东莞之于深圳,甚至开封之于郑州。“京津人”的报道下,过万的评论里,不少网友感慨,“悲哀”“不容易”“地狱一般”。
差一点,我又要被感动了。直到当我撕开手里的面包时,突然觉得,这些人好幸福。
报道里写道,京津人“梳洗、化妆、熬粥、跟家人一起吃早餐,然后分秒不差地奔向100公里外的北京上班。”至少,她还能熬粥,还能和家人一起吃早餐。而这些,之于很多“北漂”,都是奢求。
富裕的生活都一样,困窘的生活则有不同的困窘:呈现方式和程度不同罢了。
能在工作的地方有自己的房子当然好;没有自己的房子,能在通州、燕郊、廊坊、天津有,也相对不坏。至少,夜晚回去,面对的是一个完整的家。
当然,审视自己也是矫情的,我们只不过是在比惨而已。
一个人,之所以选择了双城的人生,是因为这样的选择相对幸福,至少他自我的感觉是相对幸福的。换句话说,对报道中的主人公而言,把家安在北京,生活的痛苦指数要比在天津高。“离北京近,通勤压力轻一点,但房贷压力重;像我们通勤压力比别人重三四倍,可是房贷压力可能在数量级上差了一个零。所以生活好坏,无非是自己的感受罢了。”
而之所以不留在天津工作,无非是即使每天花费四小时,于这些“京津人”而言,性价比还是要高。他们有通勤的烦恼,我们有合租的烦恼;一个远而安定的家,总比近但居无定所要好。
选择做京津人,不过是一种比较权衡后的抉择罢了。它或许无奈,但外人不必怜悯,局中人也不必哀伤,它已经是所能办到的最好结局。
我的出租屋楼下,正好是京津城际高铁经过的地方。每天,有数不清的白色列车由东向西、由西向东,盘桓着流年。其实看多了,分不清哪里是终点,哪里是起点。
那一条条巨龙里,载着的从来不是梦想,而是生活。
什么时候火车的另一头,不再有那么强的向心力,不再有必须依赖的资源,不再有你渴求的物质与精神追求,艰辛才会迎刃而解吧。
来源: 新京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