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20|回复: 0

乡村创客,在农村大地种上创新创业的种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7 20: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1450SJ5-0.jpg

  对创客而言,发现市场的痛点,就等于掌握了新机遇。鸡泽县阿珣童车布艺加工中心老板刘瑞莎,就很好地抓住了痛点。

  刘瑞莎是邯郸鸡泽县西张六固村人,原来在外打工,曾目睹乡亲们涌向城市,大量儿童留守,老人独居,村庄逐步空心化。“2011年,女儿呱呱落地,不能让小宝贝孤孤单单度过童年。”但她又很矛盾:“自己不出去,咋赚钱?”

  刘瑞莎的纠结,看似是个例,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宏大的课题——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民是走是留?留下来,怎么办?

  创业,创业!大众媒体上一个个成功创客的故事,不断激励着她、催促着她。

  刘瑞莎相信,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痛点的慧眼,人生处处有机遇。2012年,她跟着邻居加工童车车座,但开张两个月就“黄”了。“我们尽心尽力做了,怎么会失败?”她百思不得其解。客户一句话,令她茅塞顿开:“布料味大,谁敢用?”

  “宝宝受伤害,是妈妈心中永远的痛。”身为人母的刘瑞莎,决心化痛点为赢利点。

  阿珣童车布艺加工中心应运而生。筹资、招聘、采购原材料、寻找童车商……怀着满腔热忱,一头扎入商海的刘瑞莎终于接下“单飞”后的第一单。一家企业给了她机会——10辆童车的布艺加工。

  这笔交易,数量虽不多,但能“决生死”。原料要好,做工要扎实,大小要合适……历时半月,刘瑞莎与两名工人起早贪黑,精心打磨。交货那天,厂方接货人员把成品套到车架上时,她的心几乎要跳出胸膛。“不皱,赞!没味,赞!舒适,赞!”厂方连连给赞,加订了200套。

  之后,经营状况越来越好,订单不断,生产红火。如今,该企业雇员已达120人,还带动了周边村多个加工点,吸纳了300余人就业。

  “这意味着,400多个家庭免受离别与相思之苦。”对于未来,刘瑞莎信心十足:“企业刚过‘婴儿期’,将来会越长越大,让更多孩子不再留守、更多老人不再孤单。”

  彩绘葫芦尚未离开车间,其规格、照片、价格等信息就挂到“云端”,通过“创梦葫芦定制”电子销售平台,被全国各地的景点订走,几种小清新产品成为“爆款”,刚“飘”上“云端”便被秒杀。

  短短两年间,崔刚毅创建的沙河市新城镇创意葫芦种植示范基地,开发出几百种葫芦创意产品,并成功推向全国市场。崔刚毅认为,事业的快速发展是因为他们站在了“云”的肩膀上。

  崔刚毅是邢台沙河市新城镇北掌村人,2007年从河北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看到自己生长的这片热土缺乏致富项目,乡亲们年年奔波却依然贫穷困苦,他决定带头创业。

  创意就是好点子。这位从小看着《葫芦兄弟》长大的农村娃寻思,能不能面向旅游市场,做工艺葫芦?这一想法得到沙河市大力支持,有关部门给崔刚毅提供了15亩试种土地,2014年新城镇创意葫芦种植示范基地成立。他们赴山东聊城学习制作工艺,结合沙河市工艺玻璃和邯郸工艺陶瓷制作工艺,创新生产出了独具特色的工艺彩绘葫芦。

  然而,一盆冷水迎头浇下,葫芦销售惨淡。崔刚毅有些纳闷,彩绘葫芦美观大方,很多人都喜欢,为什么销路不畅?

  酒香也怕巷子深。彩绘葫芦销售链这条“巷子”尤其深,产地在农村,市场在景区,相隔万重山。更何况,传统销售需要经销商层层过手,环节多、价格高,消费者不买账。

  撬动市场,他们还缺乏一个“支点”。“电子商务能扩展销售半径、压缩流通环节,正是打开市场大门的钥匙。”崔刚毅通过O2O模式,打造“创梦葫芦定制”平台,手机微店“创意葫芦”也渐入佳境。

  行到水穷处,借力云起时。“传统销售模式日渐式微,我们选择踏上电商这朵‘云’,一举打开了销路。”崔刚毅说,基地已扩大到100亩,年销售葫芦十几万个,累计为百余位农民提供了工作岗位。

  对乡村创客来讲,除了创意和渠道,也要有合理的经营模式。产品“应供链”,就是耿涛创建的新模式。

  耿涛出生在葡萄种植之乡秦皇岛昌黎县耿庄村,2005年大学毕业后在天津从事红酒酿造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她决定回乡发展自己的酒堡。

  生产红酒,传统做法是,农民种植葡萄,提供给酒厂酿酒,通过各级经销商销售,俗称为供应链。对于农民而言,种什么葡萄,全凭经验和预测,往往跟着感觉走。

  耿涛意识到,处于供应链末端的农民,其生产方式比较盲目。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红酒销量减少,葡萄收购价被进一步压低,当地有许多种植户不收葡萄,任其烂在地里,甚至砍拔葡萄树,令人心痛。

  于是,耿涛找到很多经销商,采集了大量数据并加以分析:昌黎地区生产的葡萄酒产品干酒居多,但市场上半甜酒需求量很大,是片蓝海。“别人讲供应链,我们却要讲‘应供链’。”耿涛说,其实质是通过大数据研究需求端,并以此为依据调整供给端,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这便是耿涛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来‘我生产啥在市场卖啥’,现在‘市场需要啥我生产啥’。”

  她开始研究半甜酒,每天葡萄园、实验室“两点一线”,有时为了一个指标,不吃不睡,甚至要在实验室熬十几个小时。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玫瑰香、桃红半甜葡萄酒终于研制成功。

  拿开瓶器拔出软木塞,果香、酒香四溢,品一口,酒体甘甜、爽顺,产品上市不久就征服了广大女士的味蕾。耿涛的生意越来越红火,酒堡2016年营业额稳步提升,达300万元左右。

  2007年8月,在耿涛提议下,博凯葡萄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吸收周边村庄156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受益群众达600余人。

  “乡村创客,在农村大地种上创新创业的种子,结出财富的果实,是一支推进‘三农’工作的有生力量。”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说,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让农村繁荣起来的希望。

  纵观农村的贫困,往往受制于一些普遍的约束,包括自然条件的先天不足,交通设施的配置落后,发展资金的严重匮乏等等。各地情况不一,人才的短缺却都是共性且关键的因素,因其从根本上制约了村庄面向市场发展的能力。以木桶村为例,这个人口不足500人的小山村,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多数村民还停留在依靠传统种植业为生的状态。有些人养羊、养猪,但也寻不到好的销路。在过去,人们习惯挑着百十斤的农货,在山路上穿梭几个小时,辗转把东西卖到州府吉首已经是“顶破天”了。贫穷围困了村寨许多年,一条通往山外的道路刚修通,年轻人便迫不及待地走出去讨生活。

  就像农村的许多地方一样,这里只剩下了白发老者和垂髫少年,思维上的局限显而易见。然而正是这样的村庄,在城镇化大潮下才更加急迫地需要注入新鲜血液。

  近年来,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进城务工,乡村发展所必须的高素质人才一直处于流失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村逐渐失血,留守农村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样的劳动力结构已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木桶村来看,这些来自名校的毕业生恰恰可以弥补乡村的这种不足。参与乡村创客计划的这些年轻人往往具有金融、商业、科技等专业的知识背景,因此更有条件看清一地乡村贫困的本质所在;他们的眼界更为开阔,知道外面的世界消费结构已经升级,大山里的绿色农副产品价值开始迅速提升;他们能够认识到叫得出每种植物名字的阿婆的珍贵,并且有办法将这些山野之物包装成更为高端的消费品;他们能够敏感地意识到乡土社会的价值,并且在开发当中小心翼翼地保护村庄域内的乡土文明。

  如今农村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也已不同,市场化大潮使得所有乡村都不能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求生存。对于一个处于大山深处的村庄来说,发展的核心也必须由自给自足的传统状态迅速转变为有效对接市场和寻找可靠的项目上来,因此急需此类的人才储备。创客作为一种外部力量的注入,在村庄发展中的作用已有具体呈现。木桶村的创客便选择了利用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联结农村和市场,她们有意识地请村民做实验,以便找出最好的腌制腊肉的调料配比和熏制时间;她们懂得如何就地取材,创造出既带着烟火气的乡土滋味,又符合城市消费者胃口的美味佳肴;她们懂得如何将农民组织起来以便更有效地叩开市场的大门。这种对接市场,选择项目,搭建销售网络,把握市场规则,以及标准化作业的意识和能力正是乡村所需要的,也是眼下绝大部分贫困村庄所没有的。

  乡村社会的摆脱贫困和蓬勃发展,依赖于村民思维意识的全面调整。外部人才的注入是撬动乡村发展的一个有效支点,却并不总是可持续的。乡村活力要想真正释放,还需从内部发力,最根本的则在于村民思维意识的转变。创客们的入驻乡村,恰恰可以起到“鲶鱼”的作用,他们带来了全新的思想,开阔了村民的眼界,丰富了人们的头脑,重启了乡村活力的按钮。比如到木桶村的毕业生就搬出《新闻联播》,把关于合作社的片段播放给村民看,使大家意识到组织起来谋发展的重要。她们还在协议上特意标明:不按标准制作的腊肉不予收购,即使村民走了半个多小时山路挑来的货物也不能通过,以此强化了村民普遍的契约意识。她们还帮助村民解决包括公共卫生在内的民生领域最迫切的一些问题,她们让村民看到了读书与知识的力量。总之,这群年轻人给乡村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庄整体的意识和行为。

  任何巨大的改变都是由细小的事情发生的。乡村创客计划虽然力量不大,却立意深远,让人们看到了一种新的有活力的思维正在跟传统的土地、劳动力资源进行碰撞。这些具有全新的思维方式,遵循市场规律并且脚踏实地的年轻人,身体力行来到偏僻贫困的村庄,去指导村民做一些具体而有意义的事情,不仅带来了丰厚的物质产出,更激活了一片贫瘠的土地。

  如今的乡村,特别是贫困农村尤其需要这样的组织和尝试。主体可以不同,大学毕业生,村庄内的能人,或者乡贤乡老,蹲点干部都是潜力所在。众多活跃的力量通过不同的途径注入,足以激活一方经济,重构乡村秩序,进而将乡村推入到一种新的更高层级的发展循环中。

  有一天或许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曾经争先恐后出走的年轻人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面前的这片大山,并且有能力去重新定义和经营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乡村的面貌已变,机会在增加。就如一位乡村创客所感受到的那样:把信用卡递给皮肤晒红的农民交换新鲜的果蔬,农民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小镇工作,那里的公共服务像大城市一样便利。乡村,便成了一个美好的去处。

  根据河北日报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7 20: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