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吉彤是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一名日勤班长,2015年青岛港湾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毕业后,来到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工作。虽然只有两年时间,但他却见证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心站的跨越式发展。
他刚工作那年,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货源偏少,面临“吃不饱”的情况。后来,青岛发往中亚地区的货运班列“青岛号”开通运行,省内部分城市的过境货物开始搭乘“青岛号”前往中亚。两年间,中心站国际国内班线不断增多。在开通了“胶黄小运转”省内循环班列,胶州至乌鲁木齐、西安、郑州、洛阳、宁夏西大滩、成都、新疆库尔勒7条省际固定班列的同时,还开通了“中亚班列”、“中韩快线”、“中蒙班列”、“东盟专线”、“中乌直通班列”(试运行)等5条国际班列,并成功打通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三大经济走廊。
苏吉彤告诉记者,“随着中心站‘中亚班列’‘ 石龙班列’等班列的成功运行,让我学会了怎么算时间账和经济账。”
苏吉彤所说的时间账和经济账是这样的:一个装有液晶玻璃面板的货柜在韩国仁川港海运到青岛港,办理完通关后,集卡车运到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通过胶州至石龙快速班列,发往广东石龙;胶州至石龙班列只需要38小时,比公路运输快4个小时,成本降低三分之一。
随着胶州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苏吉彤每天处理的货物运单越来越厚。尤其是“胶黄小运转”开通后,进出青岛港的集装箱按船期在中心站集结成列,然后通过“公交化”固定班次短途班列实现快速集港和疏港,从海上源源不断而来的世界各地货物,得以在青岛快速“转乘”铁路、公路、空运,继而便捷抵达目的地。借助胶州多式联运优势,中心站国际班列满足着丝路沿线国家间国际联运货物日益增长的运输需要。苏吉彤每天处理的货物运单也越来越厚,担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大。
苏吉彤说,这两年时间,胶黄班列开始出现趟趟“爆仓”的局面,“无需太多推介,班列已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中亚班列“也由刚开始每周一列逐渐增加到现在最少每周三列,石龙班列由每周三列增开至每周四列,后期还将继续增加开行班次。”
国际班次的增多,覆盖到了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中心站来发运货物,这些货物大多是汽车零配件,从青岛装箱后,通过中亚班列到达阿拉山口境和霍尔果斯境两个口岸站,然后在口岸站再转运到中亚五国。下一步,中心站还将在现有班列基础上增加发运班次,开通至全国各地的新班列,延伸‘一带一路’触角,我必须要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迎接新的挑战。”苏吉彤说,“国际班列是国家规划和支持的项目,将亚洲这么多国家通过铁路连接在一起,能参与其中,我感到特别光荣。”苏吉彤笑着说。
从“吃不饱”到“吃不下”,这种幸福的烦恼,仍在继续。今年一季度,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班列到发开行428列,同比增长24%,其中,发送286列,到达142列,货值近1亿美元,货重近40万吨。
“一带一路”建设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政府郑重提出的倡议。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这在国际合作发展史上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中国政府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倡议呢?这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世界形势的观察思考和科学判断。
从历史维度看,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各国利益深度融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全球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长期累积,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全球经济增长基础不够牢固,贸易和投资低迷,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发展不平衡加剧。
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难民移民大规模流动等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突出。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只有对接各国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
根据中国经济网、《求是》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