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上月底,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首次突破500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11日元),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高达90%。这一数值高出欧洲央行3倍,是美联储的3倍。
日央行资产负债表大幅攀升,始于“安倍经济学”正式出台的2013年。为实现2%的通胀目标,日本央行开始实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QQE),其中包括购买巨额国债、实施负利率等。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日本央行的总资产很快从当年4月不足200万亿日元涨至次年底的300万亿日元,此后,节节攀升至现在几乎与GDP等量齐观的规模。
从政策效果看,长达4年的超级宽松并没有让日本实现2%的通胀目标。目前,日本的核心通胀率仍不足1%。这种情况下,预计央行仍会维持宽松不变,其资产负债表也会进一步膨胀,随之而来的政策风险将不断加大。
首先,购债政策空间已触顶。目前,日本央行持有国债共计427.2万亿日元,持有国债比例超过40%。由于民间金融机构,如日本邮储银行持有的国债数量有限,央行不能无限量地购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统计,日本民间金融机构卖出国债规模2018年将达220万亿日元,这意味着央行将迎来国债购买上限,从而陷入无债可买的窘况。
其次,央行财务健全性难保。目前日本处于低利率和负利率的环境,央行高价购买国债,暂不需要过多考虑支付利息的问题。一旦日本退出宽松导致利率上涨,日本央行要支付比原来更高的利息。据日本专家测算,为达到2%的通胀目标,日银至少要保持10年或更长时间的赤字,这也增加了日本银行业陷入债务危机的风险。目前,针对何时退出超级宽松的疑问,央行一直以“时机尚早”为由,含糊其辞,其政策的不透明,也加大了退出风险。据估算,这一风险目前已积累至数十万亿日元的规模。
再次,财政重建更加困难。日本政府提出在2020年实现基础财政收支盈利目标,但在经济持续低迷背景下,日本政府一再延缓消费税增税,财政收入无新税可征,也无可开之源。此外,如何稳定消化长期国债、抑制国债利息也是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20年度至2025年度,日本国债利息将达15万亿至20万亿日元,“节流”几乎是一道完不成的难题。“开源节流”都难实现,如此一来,实现2%的通胀目标,恐怕也只能纸上谈兵。
目前,日本的新发国债几乎均由央行在流通市场收购,这种实质意义上的“财政赤字货币化”现象,是造成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膨胀的真实原因。央行如果不重视对其资产负债表进行“量”的管理,巨额债务将成为日本财政重建道路上的一块巨大“绊脚石”。
来源: 人民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