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部关于‘一带一路’的纪录片里,一位巴基斯坦小女孩要趁太阳还没下山赶紧做完作业,因为水电费占她家庭开支10%,她们需要节省用电,更何况还常停电。”6月27日上午,在2017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的“一带一路”能源投资版块,前中国银行副行长张燕玲认为能源合作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实实在在受益。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人均年用电量1700千瓦时,低于3000千瓦时的全球平均水准。”张燕玲认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电力合作潜力巨大,而且中国电力企业在海外具备一定优势,特高压输电市场也实现对欧美同行的超越,工程承包价不到欧美企业的一半。在市场潜力和技术兼备的情况下,中国电力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完全可以大展身手。
“能源专案是一揽子专案,许多能源专案位于偏远地带,涉及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修建配套道路等;能源专案也是大专案,需要很多资金。”哈佛大学能源地缘政治专案博士后余家豪介绍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特点。
张燕玲还认为,能源合作对“一带一路”的基础和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有两大优势:连接东亚和欧洲两大能源消费市场;覆盖中亚和西亚能源富集区。
“能源合作关键是妥善解决能源投资问题。”在能源投资风险管控方面,张燕玲认为有五大注意事项:一要符合东道国能源政策,以支持当地可持续和低碳经济发展为宗旨;二要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品质;三要防止国家债务风险集聚;四要明确適用法律、反腐败国际规则及纠纷爭议解决办法;五要锁定汇率、利率风险及偿债风险。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还为此次论坛准备了主题报告:《中国的能源革命——供给侧改革与结构优化,2017-2050》。记者翻阅了该报告全文,认为报告中关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三点方向性建议很值得关注。
一是建议石油央企实现从资源—生产型向资源—平臺型的转变。通过资本运作等手段,在全球范围內以合適的成本掌控油气资源,包括常规油气资源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石油央企可以把自己控制的资源交给专业化的勘探开发企业去组织生产,也可以培养自己的炼化生产能力和终端市场销售能力。通过在全球范围內选择最低成本和最为专业化的生产服务商,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最大化利润。
二是沿海地区应加强煤炭的进口资源替代,多进口澳大利亚、印尼甚至美国的优质煤炭,减少內陆地区煤炭开採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三是借助“一带一路”整体战略,西南地区可以建设区域性电力交易中心,向周边国家出口电力。隨著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西南地区的电力过剩还將持续。因此,链接西南地区电网与中南半岛国家的电力网络,並建设覆盖整个地区的电力交易中心,有助于各方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经济的融合发展,既为西南几省的电力产能找到出口,也有助于缓解中南半岛各国的缺电现象。
2017年“一带一路”国家太阳能应用研修班29日在兰州开班。来自埃及、缅甸、尼泊尔、约旦、亚美尼亚、汤加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19名官员和技术专家,將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学习掌握太阳能应用技术,以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
受中国商务部委託,由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承办的此次培训歷时35天,学员將通过专业授课、技术交流、经贸与技贸洽谈、实习与考察等活动,系统学习太阳能应用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
约旦能源矿产委员会官员阿尔卡哈塔布・阿玛尔・穆罕默德・阿贝达拉说,众所周知,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现在,作为世界上第二大工业大国的中国,能源安全是最重要的。由于能源的巨大需求,在21世纪以及將来,中国都是世界上使用可再生能源来替代石油和煤炭的大国。
“比如在太阳能领域,中国在光伏电池生产和出口可再生能源产品方面都在全世界排第一,並且在风能的研发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她表示,非常渴望能学习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先进经验,並且开展互利共贏的合作,从而促进自己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剑平说,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21世纪將成为改变能源结构、替代石油和煤炭的世界能源主角。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等领域的技术和产品,无论是数量还是品质,都达到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准,並在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许多成熟、適合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周剑平表示,中国愿意分享这些技术和经验、开展互利与合作。
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长期致力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並面向全球开展国际合作与培训。自1991年以来,已为131个国家培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政府官员和高级技术人才1600余名。
根据搜狐、新华网等综合采编
【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