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97|回复: 0

台湾青年大陆创业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4 02: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2002722341,635948428&fm=11&gp=0.jpg

  数次搭乘往返于南京和台北的班机后,台湾女孩何思颖辞掉稳定的文案工作,决定到大陆为自己和更多台湾青年搭建一片创业“舞台”,收获各自的“小确幸”。

  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的何思颖,语速极快,逻辑清晰。短短两年不到,经她牵线来到大陆的创业青年已超过60个。

  “我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说,有一片自己的舞台就是成功。我要做的就是让有创业梦想的台湾年轻人,在大陆找到舞台。”何思颖5日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走进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的众创码头,数十间清新整洁的办公室有着迥然不同的装饰风格。每一个小隔间,都承载着台湾创客的小小梦想。

  在转角的隔间,不时散发阵阵草药香气。走进一看,百余种药材经过悉心搭配,装在精致小巧的包装里,与药铺截然不同。

  吴宜庭来自台湾中药世家,从小的耳濡目染让她对中医药兴趣浓厚。“5年前我来到大陆学习道地的中医,毕业后我希望将家传的台湾味道与养生之道也带来大陆。”

  吴宜庭称,“在台湾,例如姜母鸭、四物汤这类的药膳非常普遍,相信大陆的家庭也会慢慢接受。同时,我希望可以将自己的药膳做出品牌,让中药走向更多国家。”

  数次搭乘往返于南京和台北的班机后,台湾女孩何思颖辞掉稳定的文案工作,决定到大陆为自己和更多台湾青年搭建一片创业“舞台”,收获各自的“小确幸”。

  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的何思颖,语速极快,逻辑清晰。短短两年不到,经她牵线来到大陆的创业青年已超过60个。

  “我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说,有一片自己的舞台就是成功。我要做的就是让有创业梦想的台湾年轻人,在大陆找到舞台。”何思颖5日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走进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的众创码头,数十间清新整洁的办公室有着迥然不同的装饰风格。每一个小隔间,都承载着台湾创客的小小梦想。

  在转角的隔间,不时散发阵阵草药香气。走进一看,百余种药材经过悉心搭配,装在精致小巧的包装里,与药铺截然不同。

  吴宜庭来自台湾中药世家,从小的耳濡目染让她对中医药兴趣浓厚。“5年前我来到大陆学习道地的中医,毕业后我希望将家传的台湾味道与养生之道也带来大陆。”

  吴宜庭称,“在台湾,例如姜母鸭、四物汤这类的药膳非常普遍,相信大陆的家庭也会慢慢接受。同时,我希望可以将自己的药膳做出品牌,让中药走向更多国家。”

  与吴宜庭带来的“小清新”不同,活跃健谈的许趯镫创立了“台湾风味”的个性品牌——“躁咖”。

  等身大小的神像、描龙画凤的肚兜、五彩刺绣的锦旗……许趯镫的创业空间里充斥着强烈碰撞的色彩感。展架上,台南陶艺、剪黏等造型另类而夺目。

  “我希望把更多原汁原味的台湾民俗文化带来大陆。”这是许趯镫在南京打拼的第七个年头。从凤梨酥、太阳饼,到台湾饮料,无数台湾风味正通过这位“躁咖”不断进入大陆市场。

  “台青更懂台青创业需要什么。”作为这里60多位台湾创客的“红娘”与“管家”,何思颖在搭台的同时,也在渐渐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牵线和孵化这些企业,是何思颖的创业内容。“南京很特别,适宜创业者落地。两年下来,我感到这里市场开放,文化包容度高,政府和企业层面都愿意与台湾创客打交道。同时,南京所在的长三角高端、小众需求激增,这也是台湾青年创客所擅长的领域。”

  这间不大不小的众创码头,不断地为赴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提供落地注册、税务法律咨询、业务对接、融资服务等。

  “很多台湾青年都想创业,但他们大多不知道大陆有这些优势条件、优惠政策。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他们以最低成本、最快方式了解大陆市场,将大陆市场原本、详实地传达给台湾青年。其实只要还原这些信息,就有非常多台湾年轻人愿意来创业,我们都很看好在大陆创业前景。”何思颖说。

  最近几年,大陆的多个省区市相继建立了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各地也推出了扶持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了两岸青年社团交流的频次,尽管这样,因为缺乏畅通的传播渠道,这些资讯到达台湾青年的几率还是很低的,两岸青年社团的负责人呼吁重视这一问题,同时也在探讨如何改观这一状况。

  来自台湾的李昶志是中华青年创新网络协会的理事长,他表示,大陆方面这些年推出了不少惠及台湾青年来大陆求学、创业的政策,但是因为没有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信息到了台湾海峡就沉下去了,不能到达对岸。他建议能透过互联网搭建一个两岸青年共享、共建的视频平台,大家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对青创议题进行交流讨论。

  参会的台湾青年郑博宇一方面是台湾海峡两岸青年交流协会的执行长,同时他常住北京,担任首钢集团北京创业公社的港澳台及国际事业部总监。加入创业公社后,郑博宇重点拓展台湾事务板块,2016年10月成立了台湾青年创业驿站,短短半年入驻台湾团队由首批14家到目前的50家,拥有“双重身份”的他更加觉得…的重要。

  郑博宇说,现在亟需建立有公信力的平台,应该大家携手来做,把资源聚焦,并且多做推广,让更多来交流的台湾青年都知道有这样的平台,并且把这个平台,把平台上的信息带回台湾去,这种方式会是有效的。

  福建省和台湾地缘接近、文化亲近,是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就业的首选之地,目前有2500多名台湾青年在福建工作生活。在如何把福建惠及台湾青年的政策,提供的工作机会向台湾青年传播,福建省青年联合会做了有效的努力,福建青联副主席陈涛介绍说,福建省专门打造了台湾青年来闽创业的信息集散区--福建101,这是由三个线上平台组成的,一个是福建101的网站,第二个是福建101的微信公众号,第三个是福建101的手机APP。这些平台就直观地提供就业、创业、实习、政策、资讯几方面的信息,通过这三个平台的任何一个,台湾的年轻人都可以获取到他所需要的资讯。

  杨振家,1977年出生在台湾新北市一个非常传统的大家庭。电机专科毕业的他,在父辈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一直都勤勤恳恳地干着稳定的工作,从未想过去做冒险的事,包括创业。然而,平静安逸的生活却因为网络而改变。2005年,杨振家通过QQ认识了一位四川姑娘,陷入了甜蜜的爱恋。“全台湾2300万人里面你都找不到一个人结婚吗?”虽然家人反对,但杨振家还是千里迢迢来到四川,选择与爱人相守,并在大陆工作生活。

  2008年,他应聘来到无锡一家台企任管理经理。作为厂内唯一的台干,杨振家不在同事面前摆架子,除了职责份内的日常厂务管理、市场拓展外,他努力学习财务等新知识,并深入车间,人手紧缺时,甚至顶班与工人一起干活。两年的时间里,他付出很多,也收获很多,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公司老板考虑收缩无锡厂产能,安排杨振家去华南厂开拓市场。此时,杨振家的孩子刚刚出生,他觉得华南的生活环境不如无锡,而且,公司的营销理念与自己有较多不同。因此,最终他选择离职留在无锡。在杨振家着手寻找新工作的期间,妻子建议他:“与其再找一份工作不如自己出来创业。”但在传统保守家庭长大的他十分担心创业失败,害怕让妻子和孩子过上负债的生活。“怕什么,最多又回到原点。如果真要捱苦日子,我们一起捱!”在妻子的鼓励下,杨振家下定决心冒险一次。

  2011年3月,杨振家与以前的一位同事合资注册开设了无锡凯尚五金机械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电子专用钢板及相关产品和服务。虽然产品类别与前公司相同,但细分市场却有较大差别,杨振家将之前无法实现的营销理念一一落实在自家公司。刚开始,杨振家只做单纯的贸易,即接单后找熟识的加工厂代工交货。一段时间下来,他们发现这样的模式不利于掌控交货期和产品品质。于是,2014年,他们租赁了一个小厂房,购置了设备,开始自行生产加工。这个举措不仅让公司能够灵活应对客户的订单,也能确保产品质量,更容易取得客户的信任。

  杨振家介绍,这个行业进入门槛不高,公司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优质服务上。优质服务,不仅包括确保产品质量、确保交货期,也包括与客户打交道时真诚的态度,急客户之所急的行为。不管前一天加班到再晚,只要跟客户约好,杨振家都会提前等候在客户厂门前。当其他厂家只提供钢板产品,他的公司却愿意为客户提供研磨设备的修理维护服务。有一次,客户因研磨设备坏掉而停产,维修备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运到。杨振家听说后,立即检查自家库存,发现也没多余备货,就将自家设备上的零件拆下暂借给客户,确保了客户的正常生产,真正体现了“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凭借这些点点滴滴、贴心周到的服务,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争取到了健鼎、联茂等大公司的订单,经营收益也逐年看涨。

  即便事业日渐稳定,杨振家开拓市场、壮大企业的脚步从未停歇。在不断研究提高自身工艺技术和水平的同时,他还想尽办法发挥生产边角料的价值,既为降低成本,也为开发新客源。他还计划未来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能够尝试跨界经营,再次创业。

  杨振家在采访中谈到,跟他同期来大陆的伙伴们很多都撤回了台湾,对此他表示非常遗憾。他希望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更多来大陆、来无锡创业的台青朋友能勇敢突破自我,追求事业梦想。

  在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一品威客”创客空间里,台北青年田承明打开手机,为中新社记者展示“一品威客”网。来自海峡两岸的设计师定位在分布地图上跳跃,像一簇簇闪烁的小火苗。

  这是田承明和大陆好友联手打造的创意产品和服务电商集市,他出任CEO。成立刚满7年,两岸设计人才总量已高达1400余万人,交易总额近112亿元人民币。“大陆海量的文创设计需求,为台湾金点子们找到了用武之地。”田承明说。

  在“一品威客”创客空间,闽台合伙人“混搭”的经营模式特别吸引台湾青年创业者。目前,该创客空间已成功孵化300多家科技企业,其中“每五家就有一家是台湾企业”,今年还将引进100个台湾项目落地。

  同在厦门,已“登陆”打拼7年的台湾青年杨峻宇完成了从就业到创业的转身。从“刚到厦门,一开始连公交车都不知怎么坐,两眼一抹黑”,到2007年进入教育教学软件行业,他开办厦门大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自任总经理。

  “台湾青年已隐约感觉到,未来的方向在大陆。”杨竣宇建议台湾年轻人来到大陆不需急于创业,多攒生活经验和人脉,“当你认识足够多的大陆小伙伴,自主创业或者他们邀你共同创业,就水到渠成。”

  通过参加共青团福建省委发起的第一届“101台湾青年创业扶持计划”,台湾青年程伟驯的金融创业项目两年前落地福建。

  “‘小确幸’,已经不适合台湾青年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更积极地拥抱大陆市场,实打实地感受大陆市场的冲击,才能学到更多。”两年多的创业经历让程伟驯感到,两岸青年共同创业互动合作,可以让台湾软件、服务产业优势,真正实现与大陆硬件优势的良好结合。

  一组数据更直观呈现杨俊宇们“登陆”的大势:截至今年4月,在闽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有9000余人,主要集中在各类青创基地、台资企业、民营企业、高校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等。其中,福建现有各类台湾青年创业基地56家,累计吸引台湾青年创业就业2000多人。

  “台湾青年在闽就业创业正初步形成规模集聚示范效应。”台商二代、福州市台协会会长陈奕廷说,“青年”和“就业”已成为新一波来闽台胞的标签。

  小到生活经验,大到理想实现,对于到大陆闯荡的台湾青年来说,遇到的问题繁琐而具体。多位两岸专家建议,搭建海峡两岸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训平台,有助于帮助“登陆”台青“扎扎实实”沉下心来,做一番事业。

  在16日于厦门举行的第九届海峡论坛·两岸社区服务恳谈会上,台湾高雄市青年创业育成中心与福建山亚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孵化中心签订《两岸创业发展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两岸青年互动,扶持两岸青年创业。

  出席恳谈会的致公党中央副主席闫小培建议,加强两岸青年人交流互动,为年轻人创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建立更多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位于福州的山亚创业孵化中心已入驻50多家台湾企业,吸纳台湾青年上百人。总经理林代表示,将携手组织有意向创业的台湾青年到大陆考察,为入驻台湾创业项目提供协助,对接市场。

  台湾南山人寿有限公司业务主任傅建平认为,这样的合作模式,有助于解决台湾青年在大陆创业“最后一公里”问题,包括资讯获得、优惠政策落实等。

  根据新华社、中新网、国际在线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3 11: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