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56|回复: 0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2 03: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aaf1fa5d75aa329d.jpg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曹建明主持召开党组中心组学哲学用哲学专题学习会。他强调,全体检察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的优良传统,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做好充分思想准备。


  会上,院领导、检委会专职委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并就学习《实践论》《矛盾论》交流了心得体会。

  曹建明发表了总结讲话。他说,学哲学用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继承和弘扬重视哲学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典范,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重温《实践论》《矛盾论》,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曹建明指出,要以重温经典著作为契机,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更加自觉运用贯穿于《实践论》《矛盾论》中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指导实践、推进工作。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推进检察工作创新发展。要坚持矛盾的观点,一切从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要坚持“特殊”与“普遍”相统一是认识论和辩证法精髓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的支持和监督开展检察工作。

  曹建明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国理政新实践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了党的理论创新,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全体检察人员要深入学习领会,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充分思想理论准备、优异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提起马克思,你会想到什么?是那个写在课本里的陌生的大胡子老头,还是深奥难懂的《资本论》?

  一本名为《马克思靠谱》的理论读物,成为青年人关注的畅销书。身处社会思潮日益活跃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织广大专家学者自觉投身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引导更多人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结合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

  从高房价、看病难、就业难,到教育公平、反腐倡廉……面对百姓关心的焦点难点,工程推出的通俗理论读物“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以“百姓视角”,用“百姓语言”,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既解思想之渴,又解实践之惑,不断坚定人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获得巨大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举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国际会议也越来越多。频繁的学术交流,让世界通过这个“窗口”看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回望昨天,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展望明天,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须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

  思想文化的地域性传播,其一,接受地要有内在需求。中国是在民族危亡的背景下寻求救国救民先进思想文化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显然有内在需求。这个需求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二,思想文化地域性传播的效果取决于接受的程度。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要取决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十月革命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作为一种思想文化思潮在发挥作用,主要在知识分子中产生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说明马克思主义作为先进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并产生重大影响,有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实践作参照,这与中国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道路选择相契合。由此,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接受程度就大不一样了。带有俄国化特点的马克思主义连同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传入中国后,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工人运动,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得以确立。

  其三,思想文化的地域性传播,要落地生根,必须本土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之初,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梁启超、孙中山,包括陈独秀早期的《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等,是用中国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文化意蕴来表达的。比如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大同学”。毛泽东同志在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时,多次讲“民族形式”“民族特性”,他还提出要“新鲜活泼”,具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同志1944年说过一段话:“我们的态度是批判地接受我们自己的历史遗产和外国的思想。我们既反对盲目接受任何思想也反对盲目抵制任何思想。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

  其四,外来思想文化要能被接受并长久产生重要影响,必须在结合和融合中生长出新的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就是具有新的理论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本土化。好比种子和土壤的关系,包括气候和生态。种子必须适应这片土地,能成活;但种子在不同的土壤、气候和生态环境中,也会发生适应性改变,因此,生长出的植物和结出的果实,具有新的形态和新的成份。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这个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一新的思想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发展的新境界、新飞跃,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全面进步,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制度保障和环境条件”。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系统思想理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新的高度上,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保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

  马克思主义科学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和思想,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于,一方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新的更明确地概括,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和要求,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规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内涵、要求从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上作出了明确定位和阐释;另一方面,这个论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赋予了“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要义,表明和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什么别的主义,也不是片面、畸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而是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而不是简单相加,它包含“社会主义”根本方向,“中国特色”显著特征,“全面发展”本质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和主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和基本原理,全面总结社会主义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并进行系统阐述,从中国道路、理论体系、社会制度相统一的高度和本质上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时代特征。这是高瞻远瞩、思想深邃的关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新认识新视野,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又切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新成果新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新境界新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面向21世纪的历史必然和理论逻辑相统一的新篇章。

  真理总是客观的、具体的、实践的。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创造性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上,科学阐述和布局了新的伟大奋斗目标及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重大基本方略,贯彻和体现了社会主义深入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论的全面性、实践性和时代性要求,不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全面发展的新的伟大实践,不断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全面发展的大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规划和完善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的路线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和进步,是人民生活环境、生态文明的重大改善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全面性将更加彰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必然是全民族的复兴强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的充分体现。这个奋斗目标和路线图,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全面发展思想理论正确引导,不断实现社会主义全面推进、全面发展,越来越充分地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奋斗目标。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立场、人民观,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是首要任务的根本观点,也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需求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全面发展是本质和规律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全面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群众全面性、持续性的需求,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实践中,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深入全面发展思想在当代中国鲜活的运用和创造性的实践。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深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内在需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概括和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动力举措和领导保障,从总体布局和行动纲领的意义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的治国理政总方略。相互促进、协调贯彻好这一布局和纲领,就能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全面进步,建设起人民富强、国家强盛、环境优美的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全面发展的思想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加具体化、更具有现实指导性、更富有中国特色。

  新发展理念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全面发展的时代特征。在世界科技面临新突破、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下,与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从动力、特征、价值、目的的本质上揭示了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新方向和着力点,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意义上揭示了现代先进生产力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反映了人民对发展的新要求,体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深入全面进步发展的时代特征。

  强调社会制度完善和科学治理体现了社会主义深入全面发展的制度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反复强调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整体上综合发挥制度的优势、法治的保障、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作用,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整体推进的更深更高的新进程新要求,必将从制度、法治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结合统一上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全面进步。

  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出发创造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全面发展的国际环境。在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必须以世界历史的眼光审视世界,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参与和投入到世界经济和历史发展的潮流中。习近平总书记以更广阔的世界眼光,坚持在更高层次上的对外开放,高度重视创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明确指出:“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强调在国际舞台上倡导构造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我国社会主义的深入全面发展,必须善于吸收人类先进文明成果,善于与国际社会打交道,积极创造良好国际环境和条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全面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全面发展,对党的自身建设和领导核心作用,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全面从严治党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原则、目标要求和措施任务,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全面发展的需要。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为了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不变色、不变质,保证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全面发展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是深入全面向前发展,就越会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更高、更全面、更严格的要求。党也只有不断强化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确保党永远不脱离群众,确保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和发展,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根据人民网、环球网、检察日报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5 08: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