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4|回复: 1

目前中国企业在非洲产业园的最大挑战是安全和融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29 02: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2833889917,506892309&fm=27&gp=0.jpg

  中非经济合作发展迅猛,中国已经成为非洲最大贸易合作伙伴和第三大投资来源地。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对非合作开启转型升级进程,成为国际社会对非合作的引领力量。随着经济合作规模的不断扩大,中非经济合作模式产生了深刻变化,其中,产能合作是中非经济合作趋势性和战略性的重点领域,共建产业园成为中非经济合作新趋势。

  正如中国社科院亚非所日前发布的非洲发展报告所指出的,去年中国与非洲创新性地通过双边和多边努力,推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成果得到快速和有效落实,开启了中非合作转型升级进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中非双方于去年7月份在北京召开协调人会议,推动中非领导人共识和论坛峰会成果落实;二是中非合作的热度、广度和频度均达到了新的高度,作为中非合作核心要素的经贸合作呈现出合作结构升级、合作主体转变与合作观念转变;三是中国大力推进涉非三方合作,推动非洲发展伙伴关系的更好建构;四是中国大力促进非洲在全球治理进程中的地位提升,特别是通过G20杭州峰会推出了多项惠及非洲的政策。

  与中非合作转型升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盟对非合作呈现“援助疲劳症”。英国脱欧不仅可能导致欧盟与非洲经济伙伴关系谈判更加困难,而且拖累了欧洲整体对非援助,使欧盟在非洲和平安全领域的影响力下降。欧盟对非洲和平基金预算结构的调整,也对其在非洲的和平支持行动产生了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中非合作日益被当作潜在竞争或效仿对象。去年,日本、韩国、印度等亚洲经济体纷纷效仿中国,加大对非合作力度。日本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非洲发展国际会议,这是日本首次在非洲大陆召开这一会议;韩国则通过推动总统访问非洲、举办韩非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印度总理莫迪于7月份访问非洲四国;土耳其经济部则将2016年定为“非洲年”。

  中国成为国际对非合作引领者,这为中国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提升能力建设、加强对非伙伴关系建设等提供了难得机遇,共建产业园代表着中非经济合作的发展新趋势。进入21世纪,非洲国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园区建设被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视为促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抓手。但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非洲绝大多数国家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工业园区,需要在资金融通、技术引进、经营管理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这就为依托产业园开展中非产能合作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作为中非产能合作的现实载体和系统集成,产业园的合作模式符合中非共同利益诉求,符合中非经济合作模式升级潮流,即由贸易和承包工程为主逐渐向产能、投资、技术、金融、服务等领域持续扩展,同时也契合“一带一路”倡议精神和非洲各国“2063年议程”的战略目标。目前,中国企业在非洲投入运营的产业园达30多个,建设中的产业园有70多个,几乎遍布所有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可以说,中非共建产业园代表着中非经济合作的发展新趋势。

  中国企业目前在非洲投入运营的产业园达30多个,建设中的产业园70多个,几乎遍布所有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8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非洲黄皮书:非洲发展报告(2016-2017)》指出,当前,中非共建产业园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并正向着集约化和产业分化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中非经济合作发展迅猛,中国已经成为非洲最大贸易合作伙伴和第三大投资来源地。随着经济合作规模的不断扩大,中非经济合作模式产生了深刻变化,由贸易和承包工程为主逐渐向产能、投资、技术、金融、服务等领域持续扩展,其中产能合作成为中非经济合作趋势性和战略性的重点领域。

  “作为中非产能合作的现实载体和系统集成,产业园的合作模式符合中非共同利益诉求,可以更高效地利用中非发展差异形成的比较优势。”报告副主编王洪一副研究员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中非共建产业园符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精神和非洲各国“2063年议程”的战略目标,代表着中非经济合作的发展新趋势。

  据了解,中国在非洲建设产业园肇始于2000年前后,经过了三个阶段的跨越式发展,由中非共同建设工业园,逐步发展到共建开发区和经济特区,合作层级不断提升。当前,中国与非洲在经济合作的各领域互有优势、互相需要、互为依赖,产能合作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

  “但是,受到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中非共建产业园也面临着形式多样的挑战。”王洪一在报告中指出,非洲各国普遍存在安全问题、金融问题、投资环境问题、经济政策问题,而中国的投资运营方也存在着同质竞争、缺乏协调、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入园企业还需要解决国际化、本地化和合规问题。

  未来,为促进中非共建产业园的健康发展,特别是针对产业园普遍面临的投资安全和融资难问题,黄皮书针对中国政府部门、非洲国家政府、建设运营方、入园企业分别提出了应对策略的建议。课题组认为,中国政府需要密切与非洲的安全对话,充分利用援助和两优贷款,鼓励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单位走向非洲。非洲国家应该努力改善政治和安全环境,加强服务意识,提升商业竞争力。园区运营企业应该合理定位产业发展方向,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入园企业则需要坚持“正确义利观”,融入非洲。无论是运营方企业还是入园企业,都需要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应对安全和金融风险的水平。

  在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亚,许多“第一”都与中国联系在一起。从工业园到风电,从高速公路、城市轻轨到跨国电气化铁路,中国和埃塞俄比亚的经贸合作正在书写一个又一个“第一”。

  世界银行统计,过去12年,埃塞俄比亚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0%,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中国已经成为埃塞俄比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工程承包方和主要投资来源国,为埃塞经济发展助推的强劲动力。

  在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亚,许多“第一”都与中国联系在一起。从工业园到风电,从高速公路、城市轻轨到跨国电气化铁路,中国和埃塞俄比亚的经贸合作正在书写一个又一个“第一”。

  世界银行统计,过去12年,埃塞俄比亚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0%,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中国已经成为埃塞俄比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工程承包方和主要投资来源国,为埃塞经济发展助推的强劲动力。

  在埃塞俄比亚高原的群山之间,湖泊星罗棋布,阿瓦萨湖便是其中之一。南方州首府阿瓦萨依湖而建,数千年来,农业、畜牧业是这里经济生活的主角。现在,古老的土地被现代化的工程机械唤醒,一首工业化序曲正在东非大裂谷的群山之间奏响。

  6月20日,埃塞俄比亚政府投资的首个国家工业园——阿瓦萨工业园正式运营。“今天,埃塞工业化进程掀开了令人激动的新篇章。”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表示,到2025年,埃塞将成为非洲制造业的中心,“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的轻工业,创造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

  俯瞰整座园区,整齐的厂房鳞次栉比,平坦宽阔的柏油路四通八达。在厂房内,埃塞当地工人熟练地操作着机器,一件件商品从这里生产并销往欧美市场。这座占地130公顷的工业园未来将为埃塞创造6万个就业岗位,每年出口创汇可达10亿美元。

  这座由中土公司承建和运营的工业园开创了“埃塞模式”,其特征是“国家投资,中方承建,代管三年,全埃塞推广”。就像种子一样,这里的运营经验将应用到未来几年陆续完工的10多座工业园。

  在当地民众眼中,工业园是现代化的象征,是国家经济腾飞的希望。根据埃塞政府的第二个“增长与转型”计划,到2020年,埃塞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目前的5%提升至10%,出口额比重提高至20%,重点发展纺织、皮革、农产品加工、电子装配等基础性进口替代型制造业,让埃塞于2025年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为此,埃塞政府制定了工业园发展规划。

  据悉,目前埃塞政府主导的8座在建工业园全部由中资企业承建。由中国企业投资开发的东方工业园、华坚国际轻工业园已经投入运营。以华坚鞋厂为例,该厂雇用了8000多名当地员工。华坚鞋厂车间经理德米西·德格夫向记者感慨道:“每一个员工背后就是一个家庭,一份工作就意味着一个家庭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中国选择了埃塞,埃塞也选择了中国。”非洲之角经社研究院执行主任阿里·伊萨向记者表示,“希望埃中的成功合作一个接着一个,埃塞国家的发展故事才刚开始。”

  “看,未来这里将建起一座40层的高楼,有100多米高,这是未来埃塞最高的建筑。”司机沃森指着埃塞俄比亚商业银行在建的大楼说道,在他的脸上写满了自豪。与亚的斯亚贝巴市内许多建筑一样,这座未来地标建筑也是由中国公司承建的。

  “中埃经贸合作已经成为中非新型经济合作的一个样板,非洲很多‘第一个’项目都在埃塞,比如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第一条城市轻轨。”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经商参赞刘峪向记者表示,“在埃塞工程承包领域,中资企业一枝独秀,埃塞很多亮丽的建筑都是由中资企业建设的。”

  事实上在亚的斯亚贝巴,大到工程项目,小到商店门脸,中文越来越常见,华为、中兴、传音等中国手机品牌出现在大街小巷。一名也门商人的妻子是埃塞人,两人在国外打拼10多年,回来后发现“跟以前比起来,中国的投资让亚的斯亚贝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很了不起的。”

  在亚的斯亚贝巴博莱国际机场出口处的标识牌上写着“新铁路,新生活”。亚吉铁路去年10月建成,埃塞与吉布提之间的陆路运输大动脉被打通了。埃塞进口货物的物流成本大幅降低,“埃塞制造”的产品将更加容易销往海外市场。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承建的亚吉铁路也是非洲首条现代化电气铁路。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力帆汽车埃塞俄比亚工厂的生产线上,当地员工正在忙碌。)

  从“中国重汽”重型卡车到“力帆”出租车,从华为、中兴的广告到超市收银系统的中文界面,“中国制造”正在改变着埃塞俄比亚人民的生活。记者近日碰到许多埃塞朋友,他们都有这样的感受:“生活因中国而更加美好。”

  在亚的斯亚贝巴,黄绿相间的崭新出租车与蓝白相间的老旧出租车形成了鲜明对比。一跑起来就冒黑烟的拉达出租车很快将成为城市历史旧照,中国力帆汽车埃塞俄比亚工厂为埃塞“量身定制”了新出租车,配备计价器、对讲机、顶灯等一整套系统。据力帆汽车埃塞公司商务经理苏飞翔介绍说,力帆汽车在埃塞俄比亚的工程为当地民众提供了数百个就业岗位,一大批工人成长为力帆汽车的业务骨干。

  在中国中铁工作了3年的翻译哥斯,对中国为埃塞带来的变化有着深刻的体会。“现在我的收入提高了,买了自己的车,家里也准备盖新房子。在中国公司的帮助下,轻轨、铁路都开通了,这让亚的斯亚贝巴变得更加现代化。中国公司为埃塞带来了很多工作机会,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中国公司来到埃塞。大家有了工作,未来生活一定会更好、更富裕。”

  在阿达玛风电场,100多台中国制造的风力发电机组矗立在起伏的丘陵之中。记者爬上了100多米高的发电机顶部,站在高处俯瞰这一片希望的田野。这是快速发展中的埃塞,经济发展改变了这片古老土地的风貌。远处是中国公司兴建的铁路和高速公路,近处是翻盖了新房的乡村。

  埃塞俄比亚中国商会已经有150多家注册会员,中国企业覆盖建筑、通讯、旅游、纺织等行业。不仅有国有大型企业,还有民营企业、私营企业。除了工业园、铁路建设等,中埃在水电站、输变电站、垃圾发电厂、高速公路、机场扩建等一系列项目上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我们已经有了亚吉铁路,未来铁路沿线将建成一条工业走廊。有了这条走廊,出口就更容易了。”埃塞俄比亚总理特使贝尔哈内向记者表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很多外国企业都可以来埃塞开设工厂了,但是中国企业肯定会是其中的主要参与者。

  数据显示,2003—2015年,中埃双边贸易额增长超过25倍。如今,中国是埃塞第一大贸易伙伴。“未来,中国仍将是埃塞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埃塞经济正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我们也在进行经济转型,我们相信埃塞可以生产出更多产品同世界进行贸易。”贝尔哈内说道。

  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腊翊凡表示,埃塞是中非产能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国家,也是“一带一路”延伸方向取得早期收获最多的国家之一。“现在中埃经贸合作用8个字形容,可以说是如火如荼,精彩纷呈。”刘峪说,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发展到处都有中国企业的身影,中埃合作潜力是无穷的。“埃塞致力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计划在全国建设14座工业园和17座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这对中国企业都是非常好的合作契机。”

  刘峪介绍说,埃塞政府总理和高官纷纷访华,希望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不久前埃塞总理率领包括20多位部长在内的大型代表团访问中国4个省份,历时12天,创下埃塞总理单次出访最长时间纪录,这样的规模史无前例。

  “埃塞俄比亚正在向中国学习发展的经验。”阿里·伊萨认为,中国发展进程给埃塞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仅仅用了一代人的时间。“我们学习中国在工业化、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经验,这种经验交流规模是巨大的。我们想做中国曾做的所有事情,将中国的经验与我们本国具体的环境相结合,这也是埃中合作中最令人感到振奋的地方。”

  根据中国青年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6-11 01: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