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越南前江省签订合作协议,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在前江省龙江工业园区投资建厂,项目总投资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26.6亿元)。
记者14日从贵州省商务厅获悉上述信息。
据了解,该项目分三期进行,2018年完成一期厂房建设,2019年投产。一期实现年产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120万条,年销售收入1.16亿美元。二期、三期实现工程轮胎、重卡轮胎、大型农业轮胎及载重轮胎扩产发展,并适时延伸产业链,建设天然橡胶生产、加工、仓储、贸易基地。
贵州省商务厅副厅长马雷表示,此次合作是贵州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一项新举措,标志着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迎来新机遇、迈向新征程。在世界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之一的越南投资建厂,不仅从根本上解决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远离原材料供应市场和产品出口市场“两头在外”弊端,还从源头上有效规避“双反”(反倾销、反补贴)影响。
贵州省商务厅厅长季泓说,作为中国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贵州抢抓“走出去”有利条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加快推进传统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型,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加快走出去步伐,做大走出去总量、优化走出去结构。
近年来,贵州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点带线带面、抓大促小、做大总量,促进“走出去”总量大幅提升。
2017年1月至7月,贵州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累计完成额为6.4亿美元,2017年有望突破11亿美元;“走出去”主体不断壮大,截至2017年6月,贵州省拥有“走出去”经营资质的企业共有142家;“走出去”领域逐步拓宽,贵州“走出去”企业在境外承揽的对外承包工程行业从单一的房屋建筑、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向水利、石油化工、电力、工业建设等领域扩展。
同时,贵州在境外开展投资业务从批发零售业、制造、采矿业、商务服务业逐步向金融业、餐饮业、农业、科研等领域延伸。2016年,贵州方累计备案协议投资额为4.04亿美元,同比增长118.39%,直接投资净额为2.90亿美元,同比增长120.37%。贵州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约项目合同额为4.46亿美元,同比增长668.93%,累计完成营业额为2.85亿美元,同比增长38.24%。
贵州官方将对国家鼓励或允许“走出去”的行业提高境外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强对企业“走出去”联合指导,并进一步推进国际产能与合作,搭建外经贸窗口平台,为企业融入“一带一路”撑好保护伞。
“今年春季,我在老挝种600亩西瓜赚了42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口寨村的老支书杨灿喜自豪地说,过去口寨村村民都是给别人打工,如今凭种西瓜的好技术,他从“技术工人”变身为“中国老板”。
口寨村,作为贵州跨国农技输出第一村,从1995年起开始农技输出业务,范围从云南西双版纳扩展到东南亚的缅甸、老挝等国家,“榕江农技”的名声也在湄公河沿岸成功打响。
忆及2010年初到老挝的情景,杨灿喜表示,当时老挝农业十分落后,一片片肥沃的土地没有充分开发利用,到那里种上西瓜后,当地人都竖起大拇指说“中国贵州的农民技术员,真行!”
杨灿喜告诉记者,通过“传帮带”的作用,口寨村已有两代人在缅甸、老挝种植西瓜,目前该村共有6个投资小组近150人,分布在老挝南塔省孟龙县及孟帅省孟混县等地。
2013年10月,杨灿喜和同村村民杨光跃等12人共集资60万元,在老挝承包160亩土地创办了西瓜基地,自己当上了老板。因技术精湛,管理科学,次年西瓜产量达52万余公斤获利60万元。
每年四月,贵州山村村民种植的西瓜,都会通过中老公路,运往古代丝绸之路的长安城——中国西安,并很快销售一空。
与口寨村村民一样,筑梦丝绸之路的还有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的贺斌,把家乡的薏仁种到了老挝。
薏仁,一种禾本科山地植物,在欧洲被称为“生命健康之禾”,在日本被列为防癌食品,因此身价倍增。而兴仁县则是世界上最大的薏仁集散中心。
早年,贺斌来到老挝北部的琅勃拉邦,发现当地的土壤资源、气候条件很适合种植薏仁,便开启了“异乡”的种植之旅。现而今,贺斌已在老挝注册了公司,并种植有3万亩薏仁。
“老挝种植的薏仁,颗粒更大。”贺斌说,受地域气候等影响老挝种植的薏仁一年两熟,而在中国国内只能一年一熟。此外,老挝的土地、人力资源成本也较低。
2016年末,贺斌与兴仁县一家农产品公司合作,将老挝种植的薏仁全部运回贵州精加工,再销往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
据兴仁县官方资料显示,该县2016年薏仁年加工能力23万吨,从2013年起,从云南、广西等省区及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国家进入兴仁县作精加工的薏仁量每年约为8万吨。
杨灿喜、贺斌等人只是中国人“走出去”的一个缩影,伴随“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有更多的中国农民、农业“走出去”,通过农产品贸易、投资和技术交流,拓宽交流合作空间。
日前,记者从在贵阳召开的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工作推进会上获悉,贵州、重庆、广西、甘肃四省区市将不断加强区域协作力量,加快推进“南向通道”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通关一体化、便利化,不断提升“南向通道”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
“南向通道”是指由北部湾海港和南宁向北经贵阳、重庆、成都,连通西安和兰州,从而形成我国西部地区的第一条南北向纵向大动脉,也使我国西北地区多了一条向南出海的大通道。同时,“南向通道”在海上与东盟9个国家相连,在陆上与中南半岛的7个国家相连,这些国家与中国建设交通通道也有利于带动经济走廊建设。
“南向通道”的建设,将让“一带一路”经中国西部地区形成完整的环线。
目前已形成一条从重庆出发,经广西中转,贯穿中南半岛连接新加坡的一条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
据悉,今年以来,在商务部等部委的统筹指导下,贵州、重庆、广西、甘肃四省区市紧密协作,积极探索启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建设,在建立工作机制、形成良性互动、争取政策支持和开展常态化运行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为抓好“南向通道”在贵州落地实施,省商务厅先后以实地考察和会议商讨的方式组织相关单位与贵阳南站改貌货运中心、贵铁物流、商储集团和贵阳市、贵安新区进行磋商。
下一步,贵州将进一步研究细化四省区市海关、检验检疫合作内容,用活各项政策红利,降低物流成本,打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发展。
根据人民网、中新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