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东盟、联合国三方合作完成的首份《东盟可持续发展融资报告》在位于雅加达的东盟秘书处发布。该报告由中国—东盟合作基金资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组织专家依据中国可持续发展融资经验撰写,是中国、东盟、联合国三方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和东盟成员国情共同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国智慧助力周边国家发展、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全新展示。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成果和经验得到了全球普遍认可。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现代经济体系和日益强大的科学技术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劳动人口素质不断提高。诚如东盟副秘书长翁贴所言,中国在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扶贫减贫、卫生、环境保护、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及相关融资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值得东盟国家学习与借鉴,双方加强可持续发展合作有助建成东亚命运共同体。
不仅如此,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将方向更明确、步伐更坚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将坚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这表明,中国坚定致力于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中国的发展将为包括东盟在内的广大地区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更强的发展动力。东盟国家不仅可以借鉴中国可持续发展融资经验,还可与中国积极开展合作以更好整合本地区公私资源,为有效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中国发展经验的推广要立足于、服务于东盟的发展实际。各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千差万别,不存在标准模式,更不存在唯一道路。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用好本国的比较优势、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发展智慧的精髓之一。这份《东盟可持续发展融资报告》全面评估了东盟十国可持续发展融资现状,提出了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建议,还设专门章节介绍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融资合作情况,为助力东盟突破饮用水、卫生、医疗服务、儿童教育等领域可持续发展瓶颈提供了有益思路,对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的对接具有重要意义,对双方共建命运共同体、共享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具有积极作用。
2018年,中国与东盟将迎来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也将见证中国与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迈上新台阶。多年来,双方各领域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2016年双方贸易额达到4522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超过1779亿美元,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6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人员往来突破3800万人次。在第20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国家领导人一致同意制定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愿景,为未来15年关系发展作好规划。中国驻东盟大使徐步表示,中方愿本着合作共赢的精神,帮助东盟国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本地区互联互通水平,促进本地区人员和贸易往来,推进工业化与产业升级。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和东盟国家经济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双方人民将共享合作发展的更多红利。中国东盟合作多线并进,在贸易融通、产业对接和区域合作等方面不断开拓,携手谱写共同发展与繁荣的新篇章。
经贸合作稳步增长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中国已连续八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六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今年1月至7月,中国东盟贸易额同比增长14.5%,高于中国整体贸易增速。
观察人士认为,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完成,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有望实现到2020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新增双向投资1500亿美元的目标。
与此同时,不少国家切实体会到中国消费市场的崛起和升级。逐年猛增的中国居民出境游人数让东盟各国分享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目前中国已成为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的最大旅游客源国,新加坡的第二大旅游客源国。中国对东盟游客的吸引力也在持续上升,在中国主要客源国的前15位中,有6个是东盟国家。
据统计,2016年,柬老缅越泰5个东盟成员国接待的中国游客数量为1300万人次,比2015年增长17%。其中,中国大陆游客在泰国总共消费4392亿泰铢(约合132.5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15.34%;中国游客在印尼人均消费超过1100美元。中国人快速提升的购买力,已经成为东盟各国市场无比重视的强劲力量。
产能合作拾级而上
天下事未尝不败于专而成于共。多年来,中国坚定支持区域内互联互通建设,不断深化产能合作,促进共赢发展。
目前,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中马“两国双园”、中缅油气管道、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重大项目已成功开展合作。根据商务部数据,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企业累计在东盟国家签订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合同达到2962.7亿美元。目前还有一大批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电力、桥梁等项目正在实施。
与此同时,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丝路基金的顺利运行,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的产能合作拾级而上。观察人士认为,无论是《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还是越南“两廊一圈”规划等,都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产能合作、工业转型升级等领域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找到大量契合点与广阔对接空间,共同促进区域发展与繁荣。
中共十九大报告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部署,明确了到2035年中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等具体目标。创新驱动的新经济已经在中国蓬勃发展,中国的产能输出正稳步迈向高端产业。
从中国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云计算平台阿里云为东盟地区提供云端解决方案和人工智能服务,到武汉光谷北斗为泰国灾害防治、海上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服务,中国与东盟区域内科技创新合作持续升温,中国经济转型孕育的新兴行业为区域内产能合作开辟出更具潜力的新天地。
中国与东盟国家电力合作开启
130万千瓦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77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30万千瓦抽水蓄能机组、AC1000千伏变压器、DC800千伏平波电抗器……电力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列举的这些电力设备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表示,中国电力工业技术已经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
电力是向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坚强支撑。中国-东盟自贸区核心区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立以来,南方电网广西公司超前主动谋划广西北部湾电网建设发展,连续多年加大投资力度,致力编织一张从“大动脉”延伸到“毛细血管”的广西北部湾大电网、强电网,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其中,2016年在广西北部湾地区新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5座,新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90万千伏安、线路长度301公里。
如今,这一区域已经成为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电力合作与发展论坛屡屡提及的区域。不少代表都在这一区域进行过参观考察。越南新能源协会副主席阮进风正是在连续几届论坛上对中国电力企业的能力有深刻了解后,才在国内力主引进中国电力企业的技术。
强大的中国电力投资能力与潜在的东盟电力需求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计表明,2016年中国主要电力企业实际完成对外投资77.85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对外投资项目65项,其中超过3000万美元的项目37项,覆盖水电、火电、核电、风电、输变电等领域。截至2016年底,中国主要电力企业对外投资总额累计超过390亿美元。同年,中国主要电力企业设备和技术出口总额39亿美元,新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488亿美元。目前有在建项目1691个、合同总金额1610亿美元。
中国与东盟国家电力合作成效显著。2016年,中国主要电力企业对东盟10国实际完成投资额(3000万美元及以上项目)14.8亿美元,新签3000万美元以上承包工程项目合同额24亿美元。
2016年10月,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和柬埔寨皇家集团签署了柬埔寨电网投资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老挝230千伏巴俄-帕乌东输变电优买项目全面开工,缅甸230千伏北克钦邦与主干网联网工程采购工作有序推进。2017年5月,许继集团收购越南北方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47.48%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2015年11月,中国南方电网国际有限责任公司和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共同投资建设装机16.8万千瓦的老挝南塔河1号水电站,2018年4月投运后将极大改善老挝北部电网结构,并为当地及泰国北部、缅老边境地区提供电力。
不久前,南方电网公司授权南方电网云南国际有限责任公司,与老挝国家电力公司、老挝彭萨塔瑞集团、越南河内-万象电力公司在昆明共同签署了《中国经老挝向越南特高压送电项目谅解备忘录》。三国四方初步达成意向,2021年至2025年期间,中国经老挝向越南送电500万千瓦至600万千瓦。这是我国第一个跨境第三国电网互联互通项目,标志着中老越电网互联互通取得实质性进展。
南宁学院副院长陈雄章认为,中国电力企业在东盟重大项目落地,使东盟国家对中国电力企业综合实力有了清晰了解,尤其是覆盖煤电、水电、风电、电网建设与改造、电力装备制造等领域,投资方式包括工程总承包、建设-经营-转让、建设-拥有-运营-移交、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卖方信贷等,能够为既缺乏资金注入,又迫切需要能源建设的东盟国家带来共赢机遇。
常年研究中国-东盟自贸区问题的专家、广西师范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专家徐晓东认为,中国电力企业正在通过“一带一路”的布局,形成“全产业链”对接东盟电力需求的良好态势,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双边经贸互动不断深化,深化电力合作具备良好环境。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减少了合作壁垒,降低了合作成本,为扩大电力合作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一带一路”倡议落实过程中,中国电力工业强大的生产能力、项目建设能力、金融支撑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与东盟国家电力发展需求、资源禀赋形成互补,实现合作互赢。
东盟国家经济发展保持着良好态势,对电力具有持续旺盛的需求,目前来看还没有得到完全满足;区域内煤炭、水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具备大力发展电力工业的良好基础。中国电力工业已形成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行维护完整的产业链,具备设计、制造大型成套电力装备能力。中国在特高压、智能电网、水轮机组制造、水电工程技术等方面具有世界领先水平;风电、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产能世界第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也走出国门。可以说,加强中国-东盟电力合作具备坚实的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落实过程中,中国电力工业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全球领先,正在被沿线国家所认识、了解、认同,强大的中国电力工业通过“一带一路”布局,实现推动中国技术服务东盟国家的良性循环。
园区发展,电力先行。中马钦州产业园发展日新月异,对供电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加中国-东盟电力合作与发展论坛的与会代表发现,从最初架设10千伏临时线路解决园区施工用电需求,到开展园区电力专项规划,钦州供电局2015年就以驻点的方式,解决园区电网规划建设和线路迁改、项目施工等系列难题。
印度尼西亚电力协会秘书长赫鲁·戴万托说:“中国的电力管理模式和效率,值得我们大力引进。”
区域合作普惠地区发展
东盟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已经成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和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一支代表性力量。在世界秩序进入深刻调整期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才能为本地区发展注入活力,实现整个区域的共赢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倡导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在用“一带一路”等公共产品为区域发展谋划的同时,中国也积极支持和参与“10+3”合作,围绕自贸区建设、互联互通建设、减贫合作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倡议。
对此,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副院长索帕认为,中国已成为主要的区域开发伙伴和官方援助提供者,中国正在发挥、并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依存,已经成为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作为区域内的经济大国,中国抓住历史机遇,在创新中不断探索、实践,携手东盟国家向着经济增长和区域合作的新未来迈进。
根据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