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02|回复: 0

感动背后,缺的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7 18: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山东枣庄峄城的集市上,一位九岁少年在街头卖气球和爆米花。根据男孩三轮车前的红色“提示板”得知,他叫孙光辉,今年9岁,家中父亲在今年11月份查出肝癌晚期,其母亲身患侏儒症、糖尿病等,无法劳动,在家照顾他的父亲。孙光辉的二叔和孙光辉父亲一样也是肝癌,刚做过手术,在其二叔的提议下9岁的孙光辉上集市售卖气球和爆米花筹钱。

  9岁一米五的孙光辉虽显稚嫩,现在却成了挑起家庭大梁的人。而这样的孝心少年感动新闻,我们并不少见。细节总有相似之处,类似的故事一再上演。比如,今年《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节目报道的“6岁女孩王安娜独自撑起一个家”。因父亲入狱、母亲离家出走,贵州6岁女孩王安娜每天独自照顾有腿疾的奶奶和92岁的曾祖母。我们在唏嘘感动之余,感到的更是一份沉重。

  6岁的王安娜和9岁的孙光辉,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正是需要别人爱护和照顾的群体,却承担起了成年人才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为他们的孝心、懂事、坚持与付出而感动,但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心智上,他们都无法真正承担支撑家庭的重担。老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这样的“当家”,真的苦了孩子。

  我们的社会一直在发展进步,但总有家庭困难、生活难以维持的人。在各种致贫原因中,因病致贫返贫在各地区都排在最前面。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显示,2016年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为44%,在农村,重大疾病、慢性病、地方病是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

  为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许多人选择向网络求助,这也催生了网络慈善的发展。但是,网络慈善并不能完全解决社会保障缺位的问题。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主要劳动力,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顶梁柱”倒下了,这个家庭很快就会陷入困境。根据新闻报道,孙光辉家庭目前主要靠低保制度生活,但还不足以解决其家庭生活困境。“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执着追求。十九大报告在十八大“五有”(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增加了“幼有所育”、“弱有所扶”,以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通过政府低保和特殊救助,以及社会互助救济,形成合力共同去扛我们社会中这些特困人群家庭的重担。有社会保障的兜底,有精准扶贫的到位,全方位立体化的集体行动才能真正地让美德少年们摆脱困境,更好地生活。

  还记得十多年前,带着妹妹一起上学而感动中国的洪战辉吗?把自己的书定名为《当苦难成为人生的必修课》的洪战辉说,“苦难不是财富,我希望世界上没有人经历苦难。” 苦难不是一种美学,对于孩子来说更加不应在苦难中独自撑起家庭的重担。因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进步水平恰恰体现在对儿童、弱者的关怀与保障上。何时当这样的感动新闻少了,让真正需要帮助的家庭得到有效的帮助,我们才是真正地被感动。
来源: 钱江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5 16: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