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农业科技合作第一次圆桌会议"在杨凌举行。陕西省副省长魏增军,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副州长迈克·佛利分别致辞。来自我国和美国的有关专家学者、涉农企业代表就"农业新技术研发、新品种培育、科技人员往来"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旨在进一步完善中美交流合作机制,建立更加密切的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关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中国有着千年农耕文明史。而随着科技力量的不断注入,中国的农业正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模式向现代化的科技农业转型升级。
在杭州举行的硅谷农业科技年会上,硅谷农业科技年会发起人、知名硅谷律师罗杰·罗伊斯(Roger Royse)表示,在当前科技全球化时代中,中美两国有望通过技术互通、产业共建,一同领跑包括农业在内的科技新革命。
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加速,人口进一步增长,如何在农耕用地减少的同时,增加新鲜农作物产量以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已成为当下中国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与此同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食物品质的越发重视,政府对绿色农业发展的大力投入,都成为有力“推手”,促使农业产业科技革命的加快来临。
“区域性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同时更是全球性的机遇。”罗杰·罗伊斯表示,推广“硅谷全球化”理念,将硅谷及全球先进的农业科技与中国本土实践无缝对接正是此次硅谷农业科技年会落地杭州的一大心愿。
“事实上,中美双方已经在科技农业领域携手做了不少共同推进工作,不仅两国政府达成了大量共识,民间企业也在共同助力。”罗杰·罗伊斯表示,近年来,中国移动技术的发展普及,以及其对大数据的运用令人难忘,如何通过移动端实现农业管理的全自动化,借力大数据强大的收集整合能力,推动“低投入,高产出”的精确农业发展,将成为两国共同探索的又一新风口。
“科技将农业变得更简单。”在当天的硅谷农业科技年会上,罗杰·罗伊斯还为现场观众介绍了诸多世界最前沿的农业科技动态及项目,例如,能使农作物全年不间断生长,最大限度降低自然条件限制的垂直农场;利用移动应用实现农场管理的Granular软件;通过智能扫描实现果实类别分拣的Smart Vision Works机器学习等。
“五年前,农业科技甚至不是投资者们关注的对象,短短数年间,农业科技已经吸引着大量市场资本的注入。”展望农业科技的未来发展前景,罗杰·罗伊斯充满期许:“农业科技存在着非常大的潜力,在未来,农业科技一定是成长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
而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农业科技领域投资人及创业者搭建一个互惠、互利的交流平台,推动全球范围内各国对农业科技的合力共建,正是硅谷农业科技年会的初衷。
作为当前美国硅谷最具产业规模的产业科技盛会之一,今年,硅谷农业科技年会首次到访中国,并在深圳、杭州、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开展对话论坛。在明年,杭州还将正式成为硅谷农业科技年会的唯一主会场,继而揭开硅谷农业科技年会亚洲行“常态化”之旅。
据悉,此次硅谷农业科技年会杭州站由杭州市科协与Royse Events LLC,Silicon Valley Agtech Conference共同主办,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硅谷创业者学院杭州分院,中新社浙江分社承办,杭州市科技合作促进会、浙江省海创科技交流研究院等单位协办。
通过对比中美农业发现,中国农业迈入“高成本”时代,中国农业成本已全面超越美国,中国农业生产效率与基础竞争力逊于美国农业。
1
中国农业生产成本全面高于美国
1、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成本持续上升并全面超越美国,中国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相对下降。
进入21世纪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主要农产品成本快速上升,逐步全面、大幅超越美国。
2015年,中国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亩均总成本分别为1083.72元、1202.12元、984.30元、674.71元、2288.44元。
分别比美国高出56.05%、20.82%、210.42%、38.44%、222.84%。
中国玉米亩均总成本,2015年较2001年增长230.52%,远高于美国49.24%的增幅。
中国小麦亩均总成本,2015年较2001年增长了660.66元,增幅204.13%,远高于美国26.47%的增幅。
21世纪以来,美国稻谷亩均产量一直高于中国。从2012年起,中国稻谷亩均总成本超过美国,但差距较小,历年从美国进口稻谷(大米)几近于零。
中国大豆亩均总成本,从2001年至2015年增加210.10%,远高于美国35.29%的增幅。
中国棉花亩均产量比美国高75%,但亩均总成本高出222.84%。中国棉花进口在2012年达到波峰为513万吨。
中国农业成本高,再加上中国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政策性保护价收购,导致中国农产品价格明显高于美国及国际市场,这是中国农业竞争力不足的重要体现。
2015年,中国每50公斤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平均出售价格分别比美国高出109.91%、50.89%、98.69%、102.78%、44.57%。
2、中国农业人工成本、土地成本远高于美国
随着中国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2001年至2015年,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人工成本增幅分别为256.71%、230.27%、261.57%、172.46%、336.07%,成为推高农业成本的主要因素。
2015年,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人工成本分别是美国的14.78倍、4.11倍、16.33倍、8.5倍、28.23倍。
表明中国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美国,这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低的事实相契合。
3、美国多数农产品物质与服务费用高于中国,占比六成至八成,表明其资本、技术、服务、机械等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尽管中国农业成本总体上明显高于美国,但美国多数农产品物质与服务费用却高于中国,美国玉米、稻谷、大豆亩均物质与服务费用480.86元、735.43元、298.91元,分别比中国高104.64元、256.74元、97.1元,中国小麦、棉花亩均物质与服务费用分别比美国高191.91元、52.29元。与中国不同,新世纪以来,美国主要农作物成本及其构成基本稳定。
2
中国农业基础竞争力薄弱的主要根源
中国与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相比,在农业资源禀赋、劳动力素质与职业化程度、农业机械水平、农业科技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以致农业基础竞争力薄弱。中国农业高成本、低效率、缺乏农业基础竞争力的状况将在一定时期内维持。
1、中国人均农业基础性资源禀赋相对不足,资源型基础竞争力处于劣势。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略多于美国。2015年,中国耕地为20.25,美国耕地为23.19亿亩,中国耕地比美国少2.94亿亩。
2、中国农业劳动力基数过大,劳动力基础竞争力不强。
截至2015年,美国农业就业人员数242.2万。
而同期,中国农业就业人员数(第一产业就业人数)21919万,其中包括兼业人员。
中国这样体量庞大的农业劳动力超过农业需要量,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也是农业劳动力中大部分兼业的原因。
3、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机普及基础竞争力滞后。
世界上农业先进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都比较高。美国不仅早已在粮食作物上而且在棉花、大豆、烟草等品种上实现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耕作环节机械化率相对较高,但播种、收获环节的机械化率较低。2015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3.82%,机耕率为80.43%,但机播率和机收率都较低,分别为52.08%和53.40%。
4、中国农业科技相对落后,科技型基础竞争力欠缺。
近几十年来,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对中国农业增产与发展居功至伟,化学肥料、优良品种、农业机械、生物技术、设施大棚等推动着中国农业发展进步。中国农业科技在世界上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但与世界上农业先进国家相比,中国在一些基础性、关键技术领域仍有一定的差距。
3
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的建议
1、利用与保护并重,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治工作,夯实农业基础。
第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涵养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护农业生产能力。
第三,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探索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2、进一步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培养职业农民。
中国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人工成本方面还有巨大潜力。
第一,进一步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第二,培养职业农民。
3、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机智能化。
在农村人口城镇化背景下,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范围扩大的情况下,农业机械化迎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第一,大力发展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第二,发展农业机械合作与生产服务,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程度。
第三,推进农机智能化。
4、提高基础性、关键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支撑力量。
未来,农业科技仍然是决定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来提升中国农业基础竞争力。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科技,补齐科技欠账。加强农业基础性、关键技术以及适用技术的研发。创新农业科研体制机制,积极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扎实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和农业基础竞争力的支撑作用。
根据新华社、中新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