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黄小编 于 2018-2-11 01:59 编辑
东盟国家外长非正式会议2月6日在新加坡闭幕。图为东盟国家外长出席会议。邓智炜摄 新华社发
2月6日,2018年东盟外长会非正式会议和东盟防长会在新加坡举行。据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东盟防长会结束后,东盟防长与中国防长常万全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敲定今年年底,东盟与中国将举行海上联合军演。
这是中国与东盟进一步加强互信与合作的重大标志性事件,立即引发世界广泛关注。
军事互信增强
早在2015年中国—东盟防长非正式会议上,中国首次提出与东盟成员国举行海上联合演习的建议,后于2016年再次发出邀请。如今,这一倡议即将落到实处。
“这不仅意味着中国与东盟的军事互信进一步增强,多边安全对话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而且双方的政治战略互信也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院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与东盟这种规格的联合军演是很罕见的。
据新加坡《今日在线》披露,根据双方达成的一致,中国与东盟的首次演习的具体内容可能不具战斗性质,而是在低敏感领域展开,如海上反恐、导航以及海上联合搜救训练等。
专家分析认为,东盟如今正面临着许多非常现实而严峻的挑战,诸如极端分子从中东回流的问题以及地区发展、海上安全合作、南海各方行为准则(COC)的推进等,他们所希望的就是在这些领域展开广泛合作,以推动地区和平、发展与稳定,而不是对抗。中国与东盟的首次联合军演恰恰体现了这样的合作。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著名学者卡莱尔·塞耶教授分析说,这个联合演习实际上代表着东南亚国家在发出这样的信号:“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
南海更加平静
在东盟外长会结束后的记者会上,与会记者一改过往炒作“声明指责了谁”,而是更加关注南海行为准则案文谈判进展。
众所周知,南海海权之争近年来十分敏感。有的域外大国以维护海上航行自由为名,频频插手南海争端,激发矛盾,挑拨离间,使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一度面临严峻考验。
但是,得益于中国和菲律宾等相关方作出的大量努力,2016年所谓“南海仲裁案”草草收场,南海紧张局势逐渐呈现缓和态势,使得这一问题被炒作的空间逐渐缩小。尽管如此,域外大国仍不甘心,继续派军舰挑战中国在南海的主权。
关于南海问题,新加坡外长维文在会议召开前对媒体表示,作为东盟主席国,新加坡将会积极促成各方关于《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南海“目前局势已经平静了许多”,新加坡不会为谈判设定期限。
维文称:“《南海行为准则》不会解决相关国家间相互重叠、彼此冲突的权利主张,但《准则》可以维持和平、防止意外、化解误会、避免局势升级。”维文还表示,中国与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文莱间存在相互冲突的权利主张,但人们不应把眼光局限在这些争议上,相反,“争议只是中国与东盟间更广、更深、互惠互利关系的一个方面”。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2月7日表示,中方将与东盟国家一道,积极就“南海行为准则”案文展开磋商,共同构建符合本地区实际、满足地区国家需要的规则架构。
战略合作加深
2003年,中国与东盟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合作关系。“过去15年,是中国—东盟关系从量变到质变、从‘黄金时代’到‘钻石时代’的过程,双方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许利平说。
分析认为,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对话伙伴关系中最具活力、最富内涵的一组关系,有力地增进了中国与东盟20多亿民众的共同福祉。
经贸合作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双方贸易额由2003年的782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5148亿美元。自2009年以来,中国连续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则自2011年以来一直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双方在教育、文化、旅游、科技等其他领域的合作同样硕果累累。中国和东盟双向游客人次由2016年的3000多万增至2017年的近5000万,再创新高。中国在东盟国家建立了33个孔子学院和35个孔子课堂,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此次东盟外长非正式会议上,东盟各国聚焦共同体建设,说明在目前全球力量格局变化的背景下,东盟有意加速一体化进程,达成更广泛的自贸安排。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仍然具有很大空间。中国—东盟合作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