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31|回复: 0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6 21: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6c2b65ff6dd834d9.jpg

  2018年1月16日,“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布置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主持会议并讲话。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负责人,部分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委员,31个省(区、市)及“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工信主管部门负责人和部内有关司局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辛国斌指出,要深化认识,把握要求,做好“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的统筹谋划。一是要深刻认识示范区创建的重要意义。创建示范区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实践,是国务院推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新的重大部署,是推动“中国制造2025”全面系统落地的重要抓手,是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新突破的重要举措。二要准确把握示范区创建的总体要求,要加强统筹,成熟一批,建设一批。要突出特色,以点带面,梯次推进。要加强评估,动态调整,良性竞争。三是要稳妥有序做好首批示范区创建工作。

  辛国斌强调,要开拓创新、强化协同,加强对示范区创建的政策引导。各有关部门要加快落实一批支持政策,各地方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一批创新举措,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要加强政策研究和评估。

  辛国斌要求,各地方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示范区创建的工作机制。一是要落实创建主体责任,市级人民政府是城市创建示范区的责任主体,省级人民政府是城市群创建示范区的责任主体。二是要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机制,重点是要建立示范区创建的协调推进机制、决策咨询机制和考核评估机制。三是要注重动员各方力量,充分调动示范区内各方面积极性,把中央和地方的政策资源协调联动起来,把城市群内各城市的资源有效统筹起来,形成工作合力。

  如果说现在的自动化生产是人与机器对话,那中国制造2025下的自动化将实现机器与机器对话。所谓自动化就是把人类不擅长做的重复易错的工作交给机器人。如今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就是自动化的坚持拥护者。德国人提高品质的思路非常直接,就是在生产环节要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把人的天然影响降低到最小,把每件事情都分解成机器(或者人像机器一样动作)能简单执行的。

  作为新一代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集成发展的结合点,工业自动化必然成为成为中国制造的主打方向。中国曾经以“世界工厂”引以为傲,但是这一地位现在正面临着挑战。在当前新的形势下,中国正在通过另外一种方式为制造业寻找出路。显而易见作为未来国家级重大战略的组成部分,工业自动化被认为将是其中一个具备中长期高景气度的分支,也正是当前中国所要努力践行的。所以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自动化的潮流永不会退后,这是一个趋势,更是一个挑战。

  近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公开讲话中表示,中国的产业政策主要着眼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来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始终遵循的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基本原则,决不是政府代替企业大包大揽,中国制造业也将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会动摇,这也是中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苗圩还强调了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同等适用于“中国制造2025”政策措施的内容,并表示企业转让技术都是遵循自愿原则,遵循市场化方向,是企业自主作出的选择。

  制造业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当前稳增长、调结构的战略支点。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对提升自身实力十分关键,这往往也是各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融入世界市场的共同做法。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郝红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外资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取得世界制造中心、世界工厂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正是制造业长期利用外资的成就。

  尽管如此,我国近些年制造业对外资利用程度却出现了下降趋势。目前,制造业利用的外资在整个外资中的比重不足30%,而这一数字在最高的时候曾达到70%至80%。这显示出制造业加强吸引外资的紧迫性。

  因此,在制造业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是当前中国进一步创新发展所需。其中受益的并不仅仅是中国企业,往往外资企业也是实际受益者。

  “去年以来,中国投资环境开放了许多,想必这不仅是中国企业所想,更与中国政府的政策有关。”来自德国的律师彼得·盖尔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德企都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中受益,这不仅来自于上世纪德国汽车公司来中国投资设厂时见证的改革开放成就,也从近段时间我国取得进步的外商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中得到了深刻体会。

  记者获悉,对于包括汽车在内的高端制造业,中国官方鼓励外商投资,并继续放宽限制、有序扩大开放是大方向。例如,去年4月,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要“完善内外资投资管理制度,有序放开合资企业股比限制”。最新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也扩大了外商对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电池、摩托车等领域的投资。

  当前一段时期,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和速度,成为外商关注的焦点。今年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三大举措优化营商环境——一是要以简政减税减费为重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二是要严格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三是要借鉴国际经验,抓紧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并逐步在全国推行。

  业内人士表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可加速吸引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领域外商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效益,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针对外资企业较为关注的营商环境知识产权问题,苗圩表示,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但现阶段,中国无法做到强制让外商企业对中国转让技术。

  “目前,中国在优化营商环境尤其是对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已加大了落实力度。”彼得·盖尔认为,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促进企业创新、融入世界市场的必备条件。

  随着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的变化和技术快速迭代,已经发布两年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迎来了首次修订。业内专家表示,《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在越来越多的产业领域处于世界的先进水平,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才有实现目标的底气

  前不久,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2017年版)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与2015年版路线图相比,新版路线图补充了一些新技术、新业态。同时,突出强调了关键材料和关键专用制造设备的重要性。

  与会专家表示,新版技术路线图是目前我国制造业领域中最具科学性、前瞻性、权威性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成果,在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创新决策依据方面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中国制造在迈向2025年这一制造强国的首期目标过程中,正在不断调整步伐,修正方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路甬祥说。2015年,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编制并发布了2015年版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

  两年多以来,2015年版技术路线图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对指导市场主体开展创新活动,引导社会资本和资源向制造业汇集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到2025年,我国通信设备、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三个领域将整体步入世界领先行列,成为技术创新的引导者。

  既然如此,为什么时隔两年,就要修订路线图?“这是为了保持技术路线图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路甬祥表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技术迭代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日新月异。以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技术为例,最近两年称得上是飞速发展,并且引发了各国新一轮角逐。

  为及时反映制造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情况、新问题,向各界提供与时俱进的参考和指引,战略咨询委于2017年初启动了技术路线图的修订工作。不过,新版技术路线图修订的过程并不轻松,400多位院士和专家对标国际最新进展,认真梳理存在的短板、瓶颈,才形成了2017年版技术路线图。

  记者了解到,本次修订沿用了2015年版路线图所确定的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十大重点领域,以及23个优先发展方向,并对数百项重点产品、技术的种类、参数、量级、目标等作了认真细致的调整和优化。

  “组织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共同努力。”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技术路线图是第三方咨询机构及专家的研究成果和公共咨询报告,是引导性和参考性的,不是政府指令性的。战略咨询委组织编制和发布技术路线图与世界各国智库发布各类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报告的性质是相同的,不能误读和曲解技术路线图的性质。

  “新的路线图根据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并基于过去两年的发展现状对未来作出了新的展望。”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委会委员屈贤明举例说,近两年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云平台等发展迅速,这为工业软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所以新的路线图在工业软件领域作了较大的调整,特别强调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方面的发展。

  在屈贤明看来,目前十大领域的发展并不平衡。预计十大领域和23个优先方向到2025年的综合水平将呈“两头小、中间大”的腰鼓状。

  比如,中国的通信设备、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三大产业将整体步入世界领先行列,而且创新模式将由跟随进入并行,进而跨入引领阶段。这三大产业的崛起将是中国成为制造强国的重要表征。在此过程中,中国的5G、绿色智能轨道交通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高性能大型关键金属构件增材制造技术等一批重大技术将实现突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屈贤明建议,对于通信设备、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三大产业,要进一步分析其存在的短板和瓶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目前,中国的轨道交通需要在传感器、轴承等关键零部件方面补齐短板,同时提升在远程维护等方面的能力,“比如,中国高铁出口到美国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高铁白天跑,晚上组织了很大的一个队伍来检修,但美国工人下班后是没人愿意晚上检修的,所以高铁必须解决远程故障监测和运行维护的短板。”屈贤明说。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辛国斌说,当前有三个格局仍然没有改变: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二是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整体上仍处于中低端的格局没改变;三是前堵后追、两面夹击的外部竞争环境没有根本改变。“当前我国制造业的重点领域还有很大一部分与世界强国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对此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快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辛国斌说。

  屈贤明表示,到了2025年,我们至少有六大产业有可能进入世界第一。还有20多个产业会处于世界的先进水平,与国际同行进行同台竞争。有这么一批产业的支撑,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才有实现目标的底气。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制造2025》在地方的实施将更加注重差异化的定位和错位发展,以避免地方政府在发展部分行业时一哄而上。

  屈贤明表示,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产能过剩是普遍的问题,一些符合发展趋势、具有潜力的行业受到各地的热捧是不可避免的,适度的竞争会对产业带来一定的刺激作用。令人担忧的是,各个省都把十大领域作为自己的发展重点,然后加上自己的特色,最后都变成了“10+X”的发展重点。

  以机器人产业为例,目前多个省市都在发展相关产业,2016年底统计的数据是800多家机器人企业,40多个机器人园区。“从国际上看,机器人也只有‘四大家族’,中国并不需要那么多的企业,所以这必然是低效的重复建设。”屈贤明说。

  《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领域是否有可能调整?屈贤明表示,十大重点领域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改变,新技术路线图在框架和方向上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对新兴的人工智能等产业,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与美好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不排除在《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后半程再增加一些鼓励政策。

  记者了解到,工信部正在推动“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与产业集聚的建设。“示范区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解决地区间的同质化问题,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引导各省市按照比较优势聚焦主导产业、对标国际高端领域,培育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表示,今年工信部将滚动修订《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加强世界产业集群发展趋势和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研究,并出台《关于培育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

  根据新华社、中国贸易新闻网、中国农业机械网等採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1 21: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