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鸟瞰图。资料图片
从落后的农业县到举世闻名的“世界工厂”,曾靠“三来一补”起家的广东东莞,如今再次刷新外界认知。目前,东莞已成为 “创新基地”,去年平均每天诞生高新技术企业超5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达407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预计达2400家,高科技企业数和入库数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名。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已突破50%。
打造创新驱动升级版
2月27日,材料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在东莞揭牌并正式启动建设,领衔实验室的“大咖”是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北京大学原校长王恩哥院士。作为实验室的理事长,他将亲自推动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并将联系美国、香港等地6所知名高校共同参与。
另一名与东莞结下不解之缘的中科院院士陈和生则与他的团队扎根东莞10年,建设我国迄今最大的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以该项目为核心,东莞将高标准规划建设约53.3平方公里的中子科学城,打造国内领先、世界闻名的国家综合性科技创新中心。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承载改革开放近40年来最优质的创新资源,是广东链接全球创新体系的门户。作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腹地,无论是“通道城市”的特性,还是近年来创新能力的提升,东莞对整个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东莞的重大战略机遇。
东莞加快松山湖高新区和滨海湾新区两大“创新核”建设,近期率先启动广深高速创新带“1+1+11”示范带建设,同时规划形成了“2+9+32”的三级创新节点体系,带动人才、产业、资本等高端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以点的引爆形成创新发展新局面。
高科技企业居广东前列
实施创新驱动,最终都要落到企业这个创新主体上。为此,东莞牢牢抓住高新科技企业培育这个“牛鼻子”,在研发、专利、人才、融资、用地等方面进行倾斜扶持,“育苗造林”行动计划成果显著。
在东莞市中图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的无尘车间里,大量的刻蚀设备不停地在一块块4英寸大小的图形化蓝宝石衬底上刻着相同的图形。该公司是“育苗造林”行动计划的受益者。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凤仪表示,去年,中图半导体完成了生产线扩产计划。从车间设施建设到设备调试投产,一般企业需耗时6—12个月,而中图公司在东莞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只用了短短3个月就完成了既定目标,快速完成了扩产。
在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东莞还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努力把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发展优势,为东莞经济转型注入新动能。
东莞通过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破除无效供给,培育新动能,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打造智能制造强市,推动制造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大力推动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成为东莞“下一个智能手机产业”。
营造创新发展生态系统
“有平台、有资金、有政策,加上优美的生态环境,东莞会成为科技人才的聚集地。我来东莞生活后,越来越喜欢这个地方。”2016年,英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实验室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张书彦举家回国,来到松山湖担任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
随着创新型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增加,东莞常住人口的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对环境品质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要求也大大提高。
今年东莞市委一号文件《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产、城、人、制度四个层面进行具体部署,将努力实现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绿色集约的城市格局、和谐幸福的人民生活、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等四大目标。通过七大领域25条政策,力争在加快转型升级中探索新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积极作为。
东莞坚定推进水污染防治,新建截污管网1300公里,全面提升生态品质;深入推进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今年计划推进400个、总投资超1700亿元的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城市更新,未来三年盘活存量土地3万亩。
2月27日,东莞又公布了史上含金量最高的“政策包”,从加快科技创新、扶持实体经济、强化要素支撑等三个维度推出若干项政策干货。
来源: 人民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