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斯大林与赫鲁晓夫
作者:罗伊·梅德韦杰夫,节选自《斯大林身边的人》
他还可以去政治局开会
我到伊兹梅洛沃供老布尔什维克就医的医院探望一位熟人,在一间病房里见到前苏联政府首脑、斯大林多年的宠臣甚至接班人格奥尔基·马克西米利安诺维奇·马林科夫。他来探望自己的妻子瓦列里亚·阿列克谢耶夫娜,他的仕途就是由她奠定的。
马林科夫明显消瘦,尽管老了,但并不老态龙钟,看得出来,他既注意外表,也注意保养。想想就觉得奇怪,距我几步之遥的这个人——曾几何时怀着冷酷的心肠把数万最老的布尔什维克送上刑场或发配去服苦役,而伊兹梅洛沃的这座大医院又恰恰是为他们治病的。
令人更奇怪的是,就年龄而言,1980年,另一时代的这个人还可以在政治局开会或领导政府。马林科夫比苏斯洛夫大几个月,比阿·雅·佩尔谢小几岁,两人当时都是非常有影响的政治局委员。上世纪8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的年龄在世界上最老,马林科夫完全可以在这些与自己观点和信仰接近的人中间找到一席之地。
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人
给马林科夫撰写一部最简短的传记都很困难。实际上,他是一位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人,是特殊部门和秘密办公室的活动家。他没有自己的面目,没有自己的风格,是斯大林的工具,他的大权仅仅是斯大林权力的继续。
斯大林逝世后,马林科夫对党和国家的领导仅仅维持了一年多。斯大林的遗产对马林科夫是一份过分沉重的负担,他难以把它牢牢掌握在自己不太有力的手中。
格奥尔基·马林科夫1902年1月8 日出生于一个职员家庭。根据正式的简历记载,l920年4月他志愿上前线保卫苏维埃政权并入党,当过东方方面军和土耳其斯坦方面军骑兵连、团、旅、甚至政治部的政工人员。然而,根据非正式资料,他仅仅是政治处的文书,从未发动战士冲锋陷阵。
他枪法甚差,骑术不高明,但长于处理公文。国内战争结束后,马林科夫没有回奥伦堡市的老家而是到了莫斯科,1921年考入高等技校。l920年5月与俄共(布)中央机关的小小办事员瓦列里亚·戈卢勃佐娃结为伉俪。这桩婚事成了马林科夫党内生涯飞黄腾达的第一级台阶。
办公室工作成绩显着
1925年年初,马林科夫还是高等技术学校学生。1923—1924年,许多学生党员迷信托洛茨基,托洛茨基反对派的纲领在当时的学生支部里经常获得多数,但马林科夫从一开始就站在正统立场上,反对托派及其纲领。托洛茨基失败后,成立了一个审查支持反对派学生党员的委员会。
22岁的大学生马林科夫参加了这个委员会,他的积极性受到注意。根据妻子的建议和坚持,马林科夫毕业前辍学,当了俄共(布)中央组织局的技术秘书。他在办公室业务方面是一把好手,两年后成为政治局的技术秘书。
马林科夫50周岁生日时,中央委员会的贺词说他是“列宁的学生”,“斯大林的战友”。当然,马林科夫不是“列宁的学生”,只是在远处见过他。但是马林科夫经常与斯大林见面,因为政治局机关的任何技术工作人员都这样。
年轻的马林科夫并不是这个人数不多的技术机关的主要人物,他的顶头上司是斯大林的私人秘书波斯克列贝舍夫,不过马林科夫从事纯技术工作的时间并不长。
上世纪20年代末期,斯大林撤销了H.A.乌格拉诺夫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职务。首都党组织的全班人马因被指控为“右倾”而被撤换。起初是莫洛托夫担任莫斯科党组织的领导,l930年,卡冈诺维奇当选为莫斯科布尔什维克的“领袖”,提拔马林科夫做更重要的工作。
马林科夫担任了莫斯科市委组织部部长。组织部实际上就是干部部,任命莫斯科各区委和审批各大基层组织的书记。这时,马林科夫认识了党的许多领导人和像赫鲁晓夫这样的后起之秀。
卡冈诺维奇,就连斯大林也认为,马林科夫把莫斯科市委的清党工作搞得十分出色,清除了昔日的反对派(当时仅仅意味着将其开除党籍或降职,被捕者仅是极少数)。
同时,斯大林在党的第17次代表大会之后开始改组俄共(布)中央整个机关,让它为即将举行的新的更残酷的“清党”做准备。斯大林需要一批新干部,他以前就认识马林科夫,加之卡冈诺维奇又极为赏识马林科夫。俄共(布)中央领导机构新部长任命时,斯大林的选择就落在马林科夫身上。
几乎在任命马林科夫的同时,斯大林也把叶若夫提拔到党的机关要害岗位上。叶若夫当了俄共(布)中央书记,并接过了卡冈诺维奇党的监察委员会主席职务。叶若夫和卡冈诺维奇之间一场隐蔽的争取影响斯大林的角逐开始,斯大林乐于坐山观虎斗。
马林科夫当时虽然不是中央委员,但他站在叶若夫一边,很快成为其至交之一,而马林科夫与卡冈诺维奇的关系很不好。在叶若夫领导和马林科夫积极参与下,1936年上半年国内检查了党证。实际上这是又一次清党和为大恐怖进行文牍准备,为每名党员建立了详细的“个人档案”。
恐怖的秘密弹簧
如果说斯大林是1937—1938年大恐怖的组织者和鼓舞者,那么叶若夫则是这场可怕的血腥运动的主要执行者。1936年秋,叶若夫被任命为苏联内务人民委员,掌有惩罚机关和杀害“人民公敌”的特别权力。马林科夫躲在幕后活动,是在斯大林领导下最重要的操纵恐怖的秘密弹簧之一。
表面上,马林科夫当时不担任任何国家机关的领导,只是以一名代表身份参加党的第17次代表大会,既没有当选为联共(布)中央委员,也没有当选为候补委员;不是党或苏维埃监察委员会委员,也不是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他甚至没有参加历届中央全会,其中包括1937年2—3月的中央全会。
然而作为党的领导机关的部长,马林科夫在1937--1938年事件中的作用不亚于叶若夫、贝利亚、卡冈诺维奇和莫洛托夫。马林科夫拥有特别权力,他不仅躲在办公室深处,而且就地直接领导各加盟共和国和州的迫害运动。
马林科夫亲自审讯和拷问的被捕的党领导人不计其数。例如,l937年,马林科夫与叶若夫一起去白俄罗斯,搞垮了共和国的党组织。同年秋天,他又与米高扬一起来到亚美尼亚,几乎全部镇压了这个共和国党和苏维埃的积极分子。
1937—1938年,马林科夫和叶若夫在工作中密切配合。在马林科夫一度担任主编的《党的建设》杂志中,我们可以见到大量为“斯大林的人民委员”、“社会主义的忠诚卫士”叶若夫歌功颂德的文章。但是马林科夫并没有遭到叶若夫那样的下场,从1938年底起他又与接替叶若夫出任内务人民委员的贝利亚密切配合。
走向台前
实际上,仅仅在1939年马林科夫才开始走出秘密权力办公室,出现在公开政治舞台上。在联共(布)第18次代表大会上,马林科夫担任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在第5次会议上做了关于大会代表资格审查的报告并当选为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委员。在1939年3月22日的中央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书记。
由斯大林领导的这个书记处还有安德列耶夫和日丹诺夫。从此马林科夫一直是书记处成员。斯大林在世时,这个机关在领导党的日常活动中甚至比政治局还重要。马林科夫还当选为中央委员会组织局委员。中央委员会党的领导机关部改组为联共(布)中央干部局后,仍由马林科夫任局长。
马林科夫作为中央委员会书记,主管的工作范围逐步扩大。例如,马林科夫监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941年2月举行第l8次联共(布)全苏党代表会议,讨论经济问题和第三个五年计划前几年完成情况的总结。会议的主报告和关于工业和交通运输任务的报告是由马林科夫做的。会后举行了中央全会,马林科夫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从此在斯大林身边牢牢地占据地位。
二号人物
沃兹涅先斯基和库兹涅佐夫被害,日丹诺夫逝世后,马林科夫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的影响大为增强。斯大林在日益疏远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和米高扬这些老战友的同时,却离马林科夫越来越近。1949年12月,《真理报》开始刊登庆祝斯大林70寿辰的大块文章时,马林科夫的文章是第一篇,尔后才是莫洛托夫的文章。了解类似事件意义的人认为,这是特别信任的标志。
马林科夫也不放过细小的讨好机会。根据他的委托,在斯大林诞辰70周年之前已经为他准备了一份礼物——将领袖青年时代的诗歌由格鲁吉亚语翻译成俄语。翻译(着名诗人阿尔谢尼·塔尔科夫斯基)仓促完成了马林科夫交给的任务,但领袖的诗歌最后没有发表。这一次,感觉背叛了马林科夫——领袖对这些作品没有兴趣。
1950—1952年,马林科夫无疑是党的二号人物。马林科夫影响的增强也得益于他同贝利亚的交情。这一时期,斯大林还把另外两个人——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拉拢过来,但是他们对党和国家事务的影响小得多。
马林科夫寡言、谨慎,他的智力乃至他在党内的作用常常被西方作者和当代外交家大肆渲染。格奥尔格·巴尔托利断言,斯大林把自己的一切隐私都告诉了马林科夫,所以后者“了解每个人的一切”。
他聪颖而谨慎,像个野猫。一位在马林科夫飞黄腾达时期经常与之会晤的法国政治家对我说:“他使我想起青年时代的拉瓦尔。”他像拉瓦尔一样,集聪明过人、才华横溢、考虑问题缜密于一身。
过去经常与马林科夫会面的吉拉斯这样描述他:他给人以隐秘、谨慎而病态的印象。在他厚厚的皮肤脂肪层下似乎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一个精力旺盛、有一双目光犀利的黑眼睛、活生生的聪明人。
50年代初期,马林科夫不仅以斯大林的名义控制着党的机关。作为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会书记,他还干预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问题。不过,他的首要任务是领导农业——这时恰值所谓的“斯大林改造自然计划”大张旗鼓地开始宣传之际。日丹诺夫死后,马林科夫也负责某些意识形态工作。
马林科夫、贝利亚、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是斯大林夜餐的常客。这时,斯大林本人也时常饮食无度,不像先前那样有节制,马林科夫被灌醉也是常事。天亮时,警卫把马林科夫送回家,两三个人在一个大盥洗室里为他醒酒,中午他才恢复工作能力。
斯大林逝世前,党及其机关实际上掌握在马林科夫手中,1952年在党的第19次代表大会上,马林科夫做了中央委员会总结报告,而它本应由斯大林亲自做。
退休后的马林科夫
马林科夫从青年时代起就跻身于苏联的“权力走廊”。他的妻子瓦列里亚·阿列克谢耶夫娜性格坚强,比丈夫聪明。没有这个贤内助的支持,马林科夫就会更困难。
据马林科夫的儿子说,他父亲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莫斯科近郊乌杰利纳亚镇的祖母的家里度过的。从前他坐防弹高级轿车出入莫斯科及其近郊,现在则要买票坐普通的电气机车。途中他默默无言,偶尔同妻子搭几句话。马林科夫瘦了很多,就连同龄人也并非总能认出他。马林科夫每年夏天都在特权疗养院休养和治病。
在马林科夫的不善交际和拘泥的背后,隐藏着的与其说是高深莫测,倒不如说是平庸无为。无论他怎样精心对自己的罪行保持沉默,只要他活着,它们就不会被人遗忘。
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有什么关系
赫鲁晓夫马林科夫
赫鲁晓夫马林科夫是斯大林去世后政权的两个争夺者,马林科夫是斯大林钦定的接班人,并且担任了一段时间的最高领导人,只是还未来得及坐稳领导人的位置,就被赫鲁晓夫抢去。赫鲁晓夫也是很有能力的苏联领导者之一,在政治上手腕极多,依靠政治局的支持将政权篡夺也是顺手之事。
赫鲁晓夫马林科夫以及安全部的贝利亚是当时最富有的声望的三个接班人,但是马林科夫失败的地方就在于没有军队的领导权,希望只通过政治斗争获得党内人士的支持。但是贝利亚同样是声望很高的人物,在斯大林时期做过许多林斯大林满意的事情,比如大清洗等。
马林科夫为了推倒手腕强硬的贝利亚,擅长投机钻营的他和赫鲁晓夫联手,将贝利亚打压下去,因为在他看来,贝利亚对自己的威胁远比赫鲁晓夫大得多。但是打倒贝利亚的过程中赫鲁晓夫的名望与日俱增,马林科夫则越来越不能控制党内军政的混乱局面,在此消彼长的情况下,赫鲁晓夫最终凭借军权与政权的结合取得了政治斗争的胜利。
苏联领导人每一次去世都会受到下一任的批判,赫鲁晓夫马林科夫在执政初期都做了同样的事情,改正了斯大林时期官僚体制的弊端,从经济上着手,开始放大企业权利,赫鲁晓夫马林科夫的改革措施皆受到了历史学家的认可。
马林科夫的经济主张
曾是苏联三巨头之一的马林科夫,出生于1902年,是斯大林死后的苏联领导人,面对当时混乱的局面马林科夫提出改革,马林科夫的经济主张很显然的减轻了人民的生活负担。
马林科夫的改革主要分为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其中马林科夫的经济主张占了主导的地位。在经济方面,他提倡均衡发展战略,轻工业应该与重工业地位平等,用发展重工业那样的速度去发展轻工业,以迅速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生活文化水平为目标。同时马林科夫也意识到苏联粮食问题没有得到最终解决,农业生产部门的落后,导致农民常年付出与收获的不平等,付出多收获少。因此他开始主张加大力度去解决农民与农业的问题。
他所制定的一系列国家经济改革政策,比如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钱、降低农民的税款、免除他们从前在农业方面所欠下的债、允许农民自由营业等,都是站在农民的利益上去实施的。因此当时马林科夫的经济主张得到了许多农民的支持,农民有了前所未有的轻松感。
与此同时,马林科夫认为国家的经济已经承担不起庞大的军队物资所需,于是他主张要正确看待军事与经济的关系,减少核军备,从而使国家的经济慢慢地复苏。客观来讲马林科夫的经济主张虽然有些许的瑕疵,但是对国家、人民还是有益的,可惜马林科夫执政时间太短,他的主张也就没有长期实行下去。
马林科夫评价
马林科夫生于1902年,前苏联领导人,是斯大林的拥护者之一。斯大林生前对马林科夫评价颇高,认为他是合格的下一任领导人,同时也赋予了马林科夫极大的权力。
斯大林死后,马林科夫进行了短期的执政,其执政期间对斯大林晚年的不正常执政提出了批判,还改革了一系列的生产法案,促进了苏联在经济的发展。所以底层人民对他的评价是非常高的,纷纷表示马林科夫是非常成功的领导人,总是为人民着想,又很亲民。
百姓们认为因为他,人民的生活更好了。而马林科夫也因为见效明显的改革法案,被国家主席团授予了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荣誉称号,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评价。
后来马林科夫晚年的执政不见成果,且不切苏联国情。党内以赫鲁晓夫为首的几人对马林科夫评价变得十分恶劣,说他的改革不切实际,损害了苏联人民的利益,并一致对马林科夫进行弹劾,最终最高领导人的位子被赫鲁晓夫夺去,马林科夫的改革也无法再进行。
而被迫下台后的马林科夫,不仅失去执政权力,其名声也不免被败坏,许多跟风的媒体就曾对马林科夫评价道:扶不起的领导人。至今世人对马林科夫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马林科夫是苏联改革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另一部分人却评价马林科夫为政治方面的懦夫。
马林科夫简介
马林科夫是斯大林去世后的指定接班人,曾短暂的接过苏联政权,但是在最后的夺权斗争中失败,赫鲁晓夫最后取得胜利。马林科夫身材粗矮,但是就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人最后却走到了政治的顶尖舞台,从马林科夫简介中可以寻找到答案。
马林科夫简介中提到他一九零二年出生在奥伦堡,十六岁时从军工作,但是只负责一些文案工作,并没有进入到战斗中,十八岁时正式加入共产党,虽然年纪轻轻,但是马林科夫对钻营投机却很擅长。
就在他二十三岁那一年,以反对斯大林信奉托洛茨基主义为由将九万人开除党籍。由于马林科夫的妻子同样是共产党员,非常漂亮且善于与人交际,因此他结识了更多高官,并且得到卡刚诺维奇的赏识,被调到斯大林的办公室工作。三十二岁时由于响应斯大林的口号,被调到中央组织部且担任部长一职,跃升极快。斯大林对马林科夫非常信任,病重时只做个一个开头就由马林科夫代替讲完余下的报告。
斯大林逝世后,马林科夫接任了会议主席位置,以及一段时间的苏共书记,但是过了不久被赫鲁晓夫夺取政权。
马林科夫在政治上相当于被流放,担任边远地区供电局局长,退休后回到莫斯科,只是成为一个普通人。一九八八年,八十六岁的马林科夫去世,这就是马林科夫简介。他的一生可以归纳为睿智,也可以说为投机。
马林科夫辞职的原因
曾经是苏联历史上三巨头之一的马林科夫,出生于1902年,于1919年开始从政。他的从政生涯短暂而又多难,经历了辞职、被扣反党帽子、被免职等波折。相较于被扣帽子、被免职,其实人们不能猜透的还是他主动辞职。那么马林科夫辞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马林科夫走上政治道路的时间较早,但是在斯大林死后,其曾有过将近一年的短期执政的经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就农业问题提出了改革并且初步实施下去。只是在此期间赫鲁晓夫强势上台,多次批评他的经济主张,并且利用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来指责他。当时赫鲁晓夫的暴力上位,给马林科夫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这也是马林科夫辞职的原因之一。
1955年2月8日,马林科夫提出辞职,理由是认为自己对农业改革存在的不理想的局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马林科夫当时说由于自己缺乏工作经验,并且之前并没有在相关部门待过,从而造成自己在工作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并且觉得自己精力不足,无法再胜任苏共主席这个重要的职务,所以向党组织提出辞职。虽然人们始终无法明确马林科夫为什么辞职,但是结合当时的情况,赫鲁晓夫的强势上位对马林科夫产生的压力、改革局面的不理想、心有余力不足等这些都是导致马林科夫辞职的原因。
马林科夫的结局
为苏联共产党的事业奋斗大半生的马林科夫的结局无比悲惨,在一场与赫鲁晓夫的无硝烟的战争中,他败下阵来,在伏龙芝滨河大街的一所公寓与妻子度过晚年。
在马林科夫二十出头的时候,他便进入克里姆林宫,拥有了荣耀、财富、地位这些令平常人羡慕不已的东西。但在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后,却是另一番模样。他被迫搬出豪宅,住进公寓,为哈萨克斯坦的一间小水电站工作,当时的人们谁都没有预料到,曾经在苏联共产党内一手遮天的马林科夫的结局竟然是这样的。
斯大林生前对马林科夫赞赏有嘉,也多次提拔马林科夫。斯大林在世时大家心中默认的下一任领导人就是他。但是斯大林死后,一切都变了。马林科夫因为改革不理想,在党内逐渐失去支持,被赫鲁晓夫抢走了党内最高权力,最后落得个被赫鲁晓夫制裁的下场,他被逐出主席团和中央委员会,后来又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的水电站的小办公室当普通职员,最后甚至只能通过信仰东正教来获得精神力量。马林科夫的结局是悲剧的,他的一生有过辉煌,但是晚年的生活却无比凄惨。他时常会怀念自己的豪宅,还有为克里姆林宫二十四小时待命的医务室和无尽的财富,但那终究已不属于他。在马林科夫的结局里,属于他的只有退休的妻子和水电站忙碌的工作。
马林科夫之死
据苏联史料记载,马林科夫死于1988年。马林科夫在苏联有着重大的影响力,人民群众很爱戴他,他曾为苏联、为人民作出巨大贡献,人民群众对他很尊敬,马林科夫之死让当时的苏联百姓感到惋惜。
1962年马林科夫被迫下台回到莫斯科,住在乡下。虽然当时与卡冈维奇一起住在同一所公寓里,但是他们从不来往,也不会玩当时流行的米诺骨牌。以前他都是坐着高级车,还有着很多随从,此时只能自己花钱买车票坐车,和自己的妻子一起去看自己的孩子,有时在路上也会遇到麻烦,以前的贪官总问他为什么要关押自己,因为这样马林科夫很少出门。马林科夫在家的时候,都是妻子来照顾他 ,他不会写日记,也不出门与百姓交流,生活基本上是与世隔绝。他妻子去世后,他的精神开始感到空虚,在他最后那几年中,他的宗教观念强烈,便加入了宗教的唱诗班,为国家祈福,为自己的后代祈福。
马林科夫之死是相当凄凉的,他被官僚们流放到乡下,渐渐淡出人民的视线,在他去世的时候都没有多少人知道。虽然马林科夫的改革深得民心,但是世态炎凉,很多事情是说不清的。在当时政局已成定局的情况下,马林科夫也几乎不出现在公众视线中,人民渐渐忘了他。这便是马林科夫之死的信息了,史学家称这是苏联的悲哀,也是苏联人们永远的痛。
马林科夫的妻子
马林科夫年轻有为,拥有渊博的知识人又帅气,是典型的青年才俊,他很快受到许多年轻姑娘的喜爱,但他却选择了一位长相平平,年龄比他大的女孩为妻。最开始是马林科夫的优秀吸引了女孩,而马林科夫也喜欢这个女孩,所以二人很快相爱了。
虽然他们彼此相爱,但女孩的父母却不同意他们在一起,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的爱情不被父母支持。但他们相爱的很深,所以他们还是坚持在一起,女孩的父亲说:你要嫁他,以后我们就不来往。女孩选择了马林科夫,不久之后嫁给他,婚后也有了子女,只是马林科夫的妻子再也没有与家人联系。
马林科夫的妻子是一个敢爱敢恨,十分坚强的女人。
1962年马林科夫离职,之后他回到莫斯科,从前他的身边有人服侍,自从他离职后生活都由他的妻子照顾。而且还要自己花钱买用品、做什么都要他的妻子陪伴,但马林科夫的妻子却毫无怨言,一直默默地守护着他,有时外出时遇到麻烦都是他的妻子出面解决。后来为了安全,马林科夫就很少出门了。马林科夫待在家里的时候,什么事情也不做,家里的大小事都由他的妻子决定,而马林科夫就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从不问世事。
马林科夫的妻子是一个伟大的女人,默默地守护着他们的家,但这个贤惠的好妻子在1987年10月离开了这个世界。
深度阅读一:斯大林高级打手们的下场,太惨了
斯大林在列宁1922年中风后担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排斥党内对手,掌握了苏联至高无上的领导权,直到1953年去世。
斯大林(1878年-1953年),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大元帅,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
在斯大林的统治下,“红色恐怖”变本加厉。斯大林的直接和间接受害者包括“阶级敌人”和党内对手,既有高官,也有百姓。在他的统治下有上千万人非正常死亡。据媒体报导,1929年,斯大林在苏联强行推动农业集体化,遭到农民的坚决抵抗。在这个过程中,农民杀掉了大约一半的马匹以及多数的牲畜,并出现了大量捣毁农具、焚烧粮食等破坏行动。苏共政权在1932年颁布法律,由国家机关派人到农民那里强征“余粮”。全民集体化直接导致了1932至1934年间的大饥荒,特别是生产粮食与肉类的乌克兰、北高加索、伏尔加、哈萨克等地区,由于苏共政权大量强制收购,普遍导致饥荒与饿死人的情况,乌克兰是受灾最重的地区之一。脱离苏联后乌克兰政府根据历史记载统计,当初饿死的人可能达到一千万,占人口三分之一。
在饥荒的情况下,苏共政权恢复了沙俄农奴制时代的内部旅行证件制度,禁止农民到城市中谋生。不少地区出现了农民暴动,当局出动军队镇压。
在1933年的苏共中央委员会与监察委员会的联席会议上,斯大林因为饥荒而遭到大量批评,不得不勉强承认错误。1934年,苏联共产党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基洛夫被刺。48岁的基洛夫是苏共党内的明星,以发动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并在集体化运动中心狠手辣地消灭富农而在党内日渐崛起。在1934年的苏共十七大上,有292人投下了对斯大林的反对票,而基洛夫的反对票数只有三票。几个月后,基洛夫被谋杀。斯大林指示内务部长亚戈达将此次事件作为政治谋杀来处理。亚戈达在很短时间内抓了数千人,枪毙了其中一批。但斯大林并不满意,他决心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清洗运动。
斯大林最忠实的看门狗亚戈达,长得很墩实,领导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内务人民委员部长达15年。亚戈达临死前说了一句话:“看来,上帝毕竟是存在的!”1932年--1933年间,有近七百万人死于饥荒。一名在当时饥荒最厉害的乌克兰工作的党内活动家后来回忆说:“1933年的春天,我目睹了人们在饥饿中死去。我看到妇女和孩子们肚子浮肿,皮肤发青,尽管目光已失神无采,但他们还没咽气。到处是尸体、尸体,裹着破羊皮的死尸,脚上是肮脏的毡子,在农舍里的死尸,在正在融化的雪中的死尸”当乌克兰饥荒横行的时候,国家政治保卫总局说饥荒的主要原因是“阶级敌人”和“反革命阴谋分子”的破坏事件。继续抓“阶级敌人和反革命阴谋分子”。
亚戈达虽然为斯大林立下了各种各样很有份量的汗马功劳,但他的主要“价值”却在于他曾残忍地迫害斯大林的政敌,一心要把残存的反对派和列宁的老近卫军从地球上赶尽杀绝。他领导了“大清洗”的前一半。从1933年开始并持续到1934年末的党内清洗、号称是为了根除腐败。到了1935年,清洗便呈扩大趋势,并开始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斯大林宣称:“对基洛夫同志恶毒的暗杀”。
1936年,亚戈达的红运达到了顶峰。春天,他捞到了国家安全委员会总政委这一相当于元帅的头衔,穿上了为他特制的将帅服。罪行慢慢地开始暴光,基洛夫的死越来越可疑。形势所迫,1937年3月18日,亚戈达的一帮工作人员(主要是各部门领导)被逮捕了。斯大林把亚戈达推上被告席并指控他杀害了基洛夫。他在被告席上的出现轰动了整个世界。正是这个亚戈达,豢养一大群医生,以便将那些他不敢杀害的人“医死”。一年半之前,即1936年8月的一个夜晚,就是这个亚戈达,与叶若夫一块亲临内务部地下室监“斩”,枪毙在第一次莫斯科审判中被判处死刑的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而现在,根据斯大林的命令,亚戈达自己也被推上了被告席,成了同一个阴谋组织的参加者,成了被他严刑拷打并枪毙了的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斯米尔诺夫等老布尔什维克的“同案犯”!
亚戈达从权力顶峰掉进那阴森恐怖的,几年来折磨过成千上万名无辜者的牢房中时,他有何感受?曾几何时,在执行斯大林的恐怖政策时,在签署那些无辜者的判决书时,他亚戈达是何等得意,甚至连判决书的内容都不屑一顾。可如今,他自己也要象被他杀害的无数牺牲者一样,走向死亡之路。
亨利希.格利戈里耶维奇.亚戈达(1891年11月7日-1938年3月15日)苏联国家安全部门首脑,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委员,国家安全总政委,一级集团军级政委。1938年3月,在第三次莫斯科公审中以叛国罪和阴谋推翻苏维埃政权罪与布哈林一起受审,最终“供认”参与托洛茨基集团、德国间谍,杀害高尔基、古比雪夫、明仁斯基,谋害叶若夫、谋杀基洛夫等罪行,并于13日被判处死刑,两天后被枪决。其妻同年6月16日被判刑,当日即被枪决。
刚被捕时,亚戈达活象一头受惊的困兽,无论如何也习惯不了铁笼。他无休无止地在牢房里转来转去,既不吃饭,也不睡觉,嘴里不停地自言自语。
一天傍晚,当例行探望已经结束,前下属斯卢茨基正打算离去时,亚戈达突然对他说:“你在给叶若夫写报告时,能否为我捎上这么一句话:看来,上帝毕竟是存在的!”“你这是什么意思?”“很简单,”亚戈达的解释既认真,又象是开玩笑:“我忠心耿耿地效力,斯大林仅仅给了我嘉奖,其他什么也没给;我本来就应该受到上帝最严厉的惩罚,因为我屡屡破坏他的戒律。现在,你看看我这下场,自然就能判断出,上帝在,还是不在?”
在此后的一年间,大多数亚戈达时期曾任处长的人都被逮捕枪决了。1937年4月,在大清洗的高潮中,亚戈达被指控为犯罪分子,公审后被枪毙。
1936年9月,亚戈达被撤职,换上了叶若夫为内务部长。叶若夫担任了两年的内务部长,这期间清洗运动达到高潮,亦即所谓“叶若夫恐怖”时期。大清洗中最着名的事件是三次所谓“莫斯科审判”。当年列宁在遗嘱中提到的六位苏共创始人,除了斯大林本人之外,其余五位全部被判处死刑,包括被流放海外而缺席审判的托洛茨基。最后托洛茨基在墨西哥被苏联特工谋杀。其他几位是曾经领导共产国际的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皮达科夫。
在大清洗期间,有数百万人被逮捕、枪决、判刑、流放。后来公布的记录显示,斯大林本人亲自签署了大批死刑判决。比如1938年12月12日一天内,他就签署了三十份同意判处死刑的名单,上面有大约5000人。莫斯科市处决人数最多的一天达到562人。
损失最为惨重的是苏联军队。有40,000多名红军军官被清洗,大概有35,000人被枪决。五名元帅中三人被枪决,集团军15名将军只有一人幸免,67名军长中60人被处决。以至于后来在德国人入侵时,苏联红军战斗力极差,被德军长驱直入,很快打到莫斯科城下。
苏共十七大1966名代表中有1108人被逮捕,选出的139名中央委员里有83人被逮捕甚至处决。1939年,原内务部长叶若夫本人也从政坛上消失,1940年4月被枪决,罪名是“无根据地镇压人民”。
接替亚戈达的斯大林宠臣叶若夫是一个极端残暴的、无原则的人面野兽。他是第一个成为克格勃头目的俄罗斯族人。从此,苏联人民开始了令他们谈虎色变的“叶若夫恐怖”时期。他领导了“大清洗”的后一半。1937年6月至1938年6月间,杀害了苏联三万五干多名军官。这几乎是苏联军官团总人数的一半。
从1934年到1940年这段时间,有大约1900万人被捕,很多人在劳改营中死去。牺牲者的准确数字已永远无法弄清。在几次莫斯科公开审判中,亚戈达、叶若夫、贝利亚等人先后动用了几百名原反对派囚徒,对他们进行整治,逼迫他们屈服后诬告他人、出假供词,最后再把他们和被诬告的人通通枪毙。
尼古拉.叶若夫是苏联大清洗时期国内秘密警察的中流砥柱。1939年3月,叶若夫被解除了一切在苏共中央的职位,随后在1939年4月10日,他被逮捕并被关押在位于苏汉诺夫卡的监狱中。1940年2月3日,苏联法官瓦西里.尤立科审讯了他。叶若夫被判有罪并立刻执行了死刑。1940年2月4日在他被行刑前,他被勒令脱光了衣服并被看守殴打。
这个家伙最后也落了和亚戈达一样的下场。1938年12月,人杀的差不多了。叶若夫还不知道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他被撤换并于1939年4月10日被捕。现在“人民的慈父”斯大林同志必须找一个承担“刽子手”恶名的人,并把他像狗一样枪毙。曾经被全苏联誉为“斯大林同志的好学生”的叶若夫在法庭上诉苦说:“由于体弱,我任何时候也经受不住对我采取的暴力手段,因此我写的都是胡言乱语。他们十分凶狠地毒打我。”不过他承认:“我利用职权与一些男人和女人发生过性关系。……我与一位下属及其妻子搞了不正当关系,鸡奸了那位下属。”在检察机关的起诉书中说:“叶若夫与国外情报机关以及敌视苏联的国家有间谍关系,并领导了内务人民委员部内部的阴谋活动。”斯大林把这些叶若夫曾经强加给别人的罪名还给了他。当然,叶若夫的罪状里还有一条:准备和被他害死的人一起谋害“各个时代与各民族人民的最伟大天才和科学泰斗”斯大林。
1940年2月他从这个世界上永远消失了,不知道他有没有记起亚戈达临死前说过的那番话:“毕竟还是有个上帝的”。
在1938年3月进行的战前最后一次公审之后,苏联的大镇压开始有所收敛。7月,外高加索内务人民委员部的领导贝利亚,被任命为叶若夫的第一副手。到12月 8日叶若夫被撤换前,实权已经掌握在贝利亚手中。
斯大林的女儿斯韦特兰娜描述的贝利亚“夹鼻眼镜后面一双鼓泡眼,一副似笑非笑的样子;我记得,我周围的妇女们在报纸、画册上看到这张脸时,无不胆战心惊。当时首都接二连三传出一些年轻漂亮的姑娘失踪的消息。说她们都是在贝利亚的汽车献媚地紧贴着人行道停在她们身旁后失踪的。我就遇到过这种事。
有一次,我和一位同年纪的女同学沿着阿尔巴特街散步。突然一辆汽车在不远的地方停下来。从里面下来两个高大健壮的青年,飞快地向我们走来。不容我们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他们已抓住女友的手强行将她塞进汽车。为什么带走她?带到哪里去了?一想到这些,我就感到难受。喊叫、哭泣、控诉?我们知道,在当时,这些都无济于事,充满着危险”。而他们的丈夫或父母要是胆敢上告,一般都得进劳改营。许多革命前入党的党员、共青团工作者、大学生、知名学者、文艺大师、妇女和孩子们都成为毁灭机器的牺牲品。甚至连他的家乡格鲁吉亚也未能幸免于难。
这个共和国的所有“党”的优秀分子、知识分子的精华都遭到了残酷的迫害,无一幸免。可以说,类似情况遍及国内每一地区。被镇压的不仅是“人民敌人”本人,而且还有其家庭、远近亲属、同事和朋友。
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1899年3月29日-1953年12月23日),苏联内务部长,秘密警察首脑。是斯大林大清洗计划的主要执行者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斯大林晋升为军事元帅。二战之后到斯大林逝世之前,他是苏联实际上的二号人物,但是之后他在争夺斯大林继承权的斗争中失败,被撤职并处决。
那些曾作过贝利亚的牺牲品、或者不由自主地成了其罪行见证的人们,每每回忆起他们同贝利亚的见面,总是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一位前内务人民委员部成员回忆道:“贝利亚时期,内务人民委员部的许多工作人员遭受的迫害并不比军人少。他们是些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并力图解救那些无辜者的人。为了拯救别人,他们自己却牺牲了,或是被处决,或在集中营里慢慢死去”。
斯大林却授于他苏联元帅军衔并授于苏联英雄勋章。
1953年独裁者斯大林死了。惩罚的时刻终于来到了。贝利亚被邀请参加政治局例会。“你想发动政变吗?以什么方式?’马林科夫当着全体与会者的面问道。随后他按了一下铃,几位军官端着手枪走了进来。马林科夫解释了事情的原委,当时建议表决:‘谁赞成逮捕贝利亚?’所有的人都举起了手。朱可夫元帅走近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的贝利亚跟前说:‘举起手来,您被逮捕了。’”
苏联最高法院特别法庭宣布:判处贝利亚、麦尔库诺夫、杰卡诺佐夫、科布洛夫、……等极刑,实行枪决,没收其私人财产,取消其军衔及各种奖励。此乃最终判决,不得上诉。1953年12月23日当天执行了枪决,贝利亚曾跪着央求宽恕。行刑的人都为此感到恶心。害了那么多人,干了那么多卑鄙下流的勾当,却拿不出一点点勇气去接受惩罚。斯大林的打手们没有一个能逃脱历史的严厉惩罚,他们也永远被铭记在俄罗斯的历史之中。
苏联共产党统治时期制造了大批受害者的制度是恶名昭着的“古拉格”,也就是强制劳动营地。遍布各地的劳动改造营地和劳动教养基地既有普通罪犯,也有政治犯。197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1973年发表《古拉格群岛》一书,从此“古拉格”进入了西方字典。
据统计,从1929年到1953年,总共有1400万人被送入劳改营,还有6-7百万人被流放到苏联边远地区,另有4-5百万人被送入在看管期限三年以下的劳动教养基地。根据一项档案研究,从1934年到1953年共有一百多万人死在“古拉格”,这还不包括因服苦役期间所受虐待而在解除劳改后死亡的人。
斯大林在1953年3月去世后,继任苏共总书记的赫鲁晓夫1956年发表报告,痛批斯大林及其“个人崇拜”。不过,对政治迫害进行全面检讨是在1980年代戈尔巴乔夫主政时期开始的,到了1990年代叶利钦任总统时期,斯大林主义祸国殃民已成官方定论。
斯大林最精明一招,放弃几十亿黄金,却搬走德国的破铜烂铁,听说美国还为此后悔了几十年!
红墙宫斗:斯大林的“二把手”马林科夫为什么会输给赫鲁晓夫?
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巨大的浩劫,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但战争也不是只有消极的一面,每次重大的战争都会伴随着科学的大发展,一战和二战都是如此,其中二战的促进作用更是明显。
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二战中大量的新科技被应用,因为战争需要新式的更有威力的武器,研发新式武器需要科技进步。所以在战争中,掌握了先进的科技,也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而二战中拥有明显技术的优势的就是美国和德国,日本在亚洲领域内拥有不小的优势,但是和美德甚至是英法都无法比较,只能在亚洲逞凶。而德国的技术优势和美国相比也不逞多让。在经历了多次技术革命后,德国的实力突飞猛进,再加上拥有丰富的资源,一时间德国的鲁尔区成为了欧洲工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而且德国的战争潜力在战争前夕都没有彻底释放,当时德国的工厂依旧双休,不加班,工人们正常的工作生产能力依旧竟然,其实德国的机械生产一直是个优势,其中就得益于德国生产的大规模生产机床,德国的大规模生产机床在当时的欧洲处于绝对的领先位置,虽然英国的国力和德国不相上下,但是大规模生产机床方面,根本无法和德国相比,时至今日德国的机床依旧是最被认可的机床之一。
到了战争中后期,为了最终的胜利,德国终于进入了爆炸式生产的阶段,当时德国的生产能力非常恐怖,当时的德国尽管遭受大量空袭,但是工业生产的上升势头依然保持到1944年秋季。
这一年,德国新生产的武器足够装备200万人,包括130个步兵师和40个装甲师。德国经济研究所算出的数字更加可怕,仅1944年德国生产的军火,就可以装备225个步兵师和45个装甲师。
不过用一国之力对抗世界终究不可行,德国最终败在了盟军的联手绞杀下,战败后的德国不同于日本,相比贫瘠且相对落后的日本,德国是真正的军工宝库,甚至是民用机械的宝库,大量的工厂保存下来,而且并没有遭受明显的损坏。
德国的技术优势被当时的苏联全部看在眼里,相比技术能力和德国差不多的美国,苏联在这件事上明显想的更远。
斯大林虽然在二战前做了一些错事,并且让苏军在战争开始时落于全面的下风,但是他在二战中坚韧不拔的精神还是带领着苏联走向了二战的胜利。而德国战败这一契机,更是让斯大林带领苏联,走向了辉煌。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和德国战败后的处罚分不开关系。
战败后的德国承担了巨额的战争赔款,除去周边的小国,死对头苏联方面德国也需要赔付大量的战争赔款,当时的赔款数额大致相加达到了近50亿美元,考虑到当时德国的黄金库存,其实这笔赔款还是交付的起。
而苏联却出乎意料的没有拿走那一笔巨款。精明的斯大林早就把目光投向了另外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德国的工业区。
但是当时德国的工业区都被美国占领,苏联只占领了一部分轻工业基地和农业区,鲁尔区更是被美国牢牢掌握,而斯大林放弃赔款的一大条件就是和美国谈判,希望能够运走一些德国的机械。
美国人当时并没有对这一招有所提防,因为毕竟这些东西美国也有同等水平的生产能力,所以并不看重,于是美国当时一松口,苏联军队迅速涌入,执行斯大林的命令,于是苏联拆卸了德国大量的工业设备搬运回国。
而这些设备被带回苏联后,可谓是大放异彩,不仅直接补给了苏联的重工业生产,更是给苏联军工研究人员带来了大量的灵感和思路,于是苏联在很短时间内,在工业上获得了重大的突破,苏联的经济水平也得到显着的提高,而壮实的工业水平让苏联迅速成为最强国家之一。
工业体系历来就是成为大国的根本,战后的德国工业设备让苏联自此迈向和美国争霸的道路,而斯大林这一手这也让美国始料未及。
后来很多材料显示,当局的政客得知后,大多追悔莫及,而斯大林的这一招绝对是他最精明的招数之一。
深度阅读二:斯大林下令侵占中国国土,为什么我们课本上却不这样讲?
01、在大陆,存在两种抗战史
一种是长期宣传的抗战史,这种抗战史已经遇到了严重信任危机。
第二种是近年来随着宣传研究范围的扩大,更全面,更符合史实的抗战史。
这类抗战史没有抹杀国军和国民党等力量的巨大抗战功绩,对第一种抗战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但这仍然是严重残缺的抗战史,这类抗战史忽视了抗战时期的基本史实:除了日本全面侵华之外,还有苏联也曾大规模侵略中国。对那段中国苦难历史的完整叙述应该是------斯大林侵华史。
02、抗战时期日本和苏联共同侵华
顺着这个思路再去翻开尘封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抗战时期日本和苏联共同侵华,斯大林是苏联侵华元凶,结局是日本败于中国和苏联,中国又惨败于苏联,苏联成为最大的赢家。
中国抗战总体来说是以失败告终,中国是二战战胜国中领土损失最大的国家,领土损失也超过了战败国德国和日本。苏联侵华极大地影响了抗战的发展和结局,更深刻影响到抗战后中国的的命运。
二战结束后,日本将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归还中国,但17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唐努乌梁海却被苏联吞并,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独立,成为苏联牢牢控制下的卫星国,这是数百年来最大的一次国土分裂事件,中国版图形状由海棠叶大大缩水成现在的样子。
欺负中国的列强中,得利最大的是沙俄,以后延续到苏联,“中苏(俄)关系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
03、苏俄才是德意法西斯的老师
随着大量历史真相被逐渐揭露,越来越多人认为: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无论从内政还是外交上,都属于与纳粹德国类似的法西斯国家。
就内政而言,苏联当权者在国内奉行残酷的专制独裁政策,大清洗、大饥荒和大镇压,导致数以千万计的苏联人非正常死亡。
残酷程度远远超过德意日这样的典型法西斯国家。
在对外方面,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密谋侵略瓜分东欧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9月,苏联与纳粹德国先后侵略波兰,共同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又侵略芬兰等国。1941年6月,苏德内讧,德国抢先进攻苏联,苏联被迫成为反纳粹力量,最终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帮助下取得胜利。
二战结束后,苏联领土增加七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被苏联完全吞并的波罗的海三国和中国的唐努乌梁海,并使东欧多个国家和外蒙古成为苏联卫星国。苏联通过二战在全世界急剧扩张,成为唯一大获全胜,逃脱惩罚的法西斯侵略者。
日本和西德战败后便抛弃了极端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被成功改造成现代民主文明国家,而斯大林主义对中国、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伤害,在二战结束后仍延续很长时间。
04、抗战时期苏联对中国的侵略扩张简史
苏俄早在成立之初,就侵占了中国唐努乌梁海和外蒙古,时间比日本侵占东北还要早得多。
斯大林上台后,加大对中国的侵略扩张力度,1929年在东北爆发苏联大规模侵略中国的中东路战争。在九一八事变及伪满洲国成立之前,中国北方还存在苏联非法驻军并全面控制,不被中国与世界承认的两个傀儡国家:图瓦人民共和国(唐努乌梁海)和外蒙古,与日军占领下的伪满洲国(东北)性质相同。
中国人浴血抗战,付出巨大牺牲牵制日军大部分军力,使苏联得以从远东抽调大批军队参加对德作战,有力地支持了苏联卫国战争。但苏联却恩将仇报,还对中国趁火打劫。
1941年4月与日本签订践踏中国主权的苏日中立条约,成为日本侵华最大帮凶,于1937年和1944年大规模出兵侵略中国新疆,在远东地区清洗屠杀大批中国人和其他亚洲人,如海参崴的华人全部被清除。
1944年更是非法吞并中国唐努乌梁海17万平方公里国土至今未归还,苏联这一侵略行为比日本还恶劣,日本都未曾在没有签订条约的情况下公然将中国领土划为日本领土。
1945年,日本败局已定,美国在日本广岛扔下原子弹后两日,苏军在未经中国同意的情况下匆忙出兵东北夺取胜利果实,非法抢劫大量财富和工业设备,奸淫掳掠,迫使中国在日本宣布投降前一日与苏联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认外蒙独立,将中东铁路,旅顺大连港口等权益让给苏联。
05、俄国之祸,远超日本
历史上沙俄对中国的侵略扩张,就已经至少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而苏联侵华扩张给中国造成的伤害又超过了沙俄侵华。
日本早已战败投降,并归还其占领的领土,而俄国与苏联侵华至少使中国丧失三四百万平方公里北方国土,至今连一句道歉都没有。
抗战时期苏联对中国的侵略扩张,不能没有一个说法。
06、对于苏联侵华,不能选择性遗忘和双重标准
这不但是对苏联侵华死难者的不尊重,也是对更多的抗战死难者的不尊重,也对不起失去的外蒙古和唐努乌梁海等重大代价,不能付出了惨重代价和千万伤亡,却没有学到任何东西。
我们不仅要记住美好,也要记住罪恶,不仅要记住光明,也要记住黑暗。历史总是隐恶扬善,文过饰非,强制地抹去人们对黑暗、对罪恶的记忆。因此,中国人常犯健忘症,这是被强制造成的健忘症。
我们为后人解密历史,恰恰是想让人们记住黑暗和罪恶,更是为了今后远离黑暗和罪恶。
【华发网根据经济观察报书评、世界华人历史、搜狐网采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