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多以来,华尔街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困扰特朗普政府的不可预测性和混乱局面。他们相信,商人总统制定的政策将刺激经济增长,而一个由主流顾问组成的团队会否决掉许多有争议的提案。
但现在,金融市场的走势正显示出,他们对特朗普的耐心是有限的。
最近几周,对华贸易战、对美国最大公司之一推特的威胁、以及白宫高层人事变动共同构成了对华尔街的三重打击。
3月1日宣布对钢铝产品加征关税以来,美国标普500指数(S&P 500)几乎天天都有波动,至今已跌去1%。周三(4月4日)华尔街又坐了过山车,由于美中两国不断互相威胁,道琼斯指数开盘暴跌501点,但收盘时全部涨回。
股市大跌的影响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政治方面的。如果市场持续波动,就可能打击企业和消费者信心,并最终减缓美国经济增长。对于特朗普和共和党来说,这可能是灾难性的,今年是中期选举年,共和党继续控制国会的希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是否增长,以及特朗普在去年12月签署的减税案是否能让美国民众有获得感。
共和党领导人一直在公开和私下敦促特朗普努力宣传减税的优点。新税法永久性地削减企业税率,还包括大幅削减富人税率,以及对中产阶级的适度减税。
但特朗普所做的恰恰相反,他积极推行加征关税的政策,这可能一开始能够讨好他的支持者,满足他们打击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愿望,但随后就可能引发一场贸易战,摧毁特朗普曾经承诺保护的一些美国产业。
爱荷华州共和党参议员格拉斯利(Chuck Grassley)表示:“农民和牧场主不应成为别国报复的牺牲品。这不公平,也没有经济意义。”爱荷华州经济主要依赖农产品出口。
白宫官员周三(4日)忙于安抚市场和共和党人,特朗普的新任首席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Larry Kudlow)公开表示,“不要反应过度,我们会看到结果如何。在这整个过程的最后,彩虹的尽头是一罐黄金。”
观察者网查询资料发现,这种说法出自一则爱尔兰传说,大意是爱尔兰小妖精们发现了维京强盗留下的金子,这些妖精不相信人类,所以他们把金子用罐子装起来,埋在彩虹尽头。这样就没人能偷走妖精的金子,因为没有人能到达彩虹尽头。
于是,人们抱有这样一种希望,如果中国对美国降低贸易壁垒,某些加征关税措施最终就不会实施。
但许多投资者仍然感到不安。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4日公布的服务业指数调查显示,受访企业的业绩表现不佳,尽管他们仍在增长,但木材、钢铁和铝的价格波动令人担忧,这使长期规划变得困难。
蒙特利尔银行(BMO Capital Markets)的资深经济学家杰尼佛·李(Jennifer Lee)表示,“如果(中美)双方都继续提高关税,那么很明显,这将对世界各地产生负面影响。目前来看,市场信心已经受到了冲击,不确定性对经济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件好事。”
对特朗普而言,华尔街的波动可能尤其是一个问题,因为他之前把股市上涨归功于自己。美国总统一般都不会评论华尔街的涨跌,但特朗普却把之前股市屡创新高归功于自己当选总统和推行的政策。
最近他明显没有在推特上或其他地方再对股市发表什么评论,虽然他的发言人说他并不慌乱。
“我们可能会有一些短期的痛苦,但我们肯定会取得长期的成功,”白宫新闻发言人莎拉·桑德斯对记者说。
除了关税威胁之外,特朗普政府中与华尔街和商界关系密切的高官屡屡突然离职,也令投资者望而却步。
国务卿蒂勒森是埃克森美孚(Exxon)前首席执行官,他上月突然被炒。白宫经济顾问盖瑞·科恩(Gary Cohn)是高盛前总裁,也突然宣布辞职。科恩辞职翌日,道琼斯开盘下跌1%。
特朗普发布的最近关于亚马逊的推特,同样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他在过去的几天里误导市场说,这家线上零售商不纳税,并损害了美国邮政的利益。自3月中旬以来,亚马逊股价已下跌近14%。
尽管截至目前,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和嘲弄对经济全局的影响微乎其微。5日公布的美国月度就业报告显示,预计在2月新增31.3万个就业机会之后,3月份还将增加18.5万个工作岗位。
但是,在这种增长的背后,暗藏着一种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特朗普下一秒会对经济做什么。
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坎伯兰咨询公司(Cumberland Advisors)董事长兼首席投资官戴维•科托克(David Kotok)表示,投资者现在正评估贸易战的风险,还需要评估特朗普的言行会引发何种问题。目前还没看到任何靠谱的分析显示加征关税会对经济有利。
科托克说,“我希望”白宫是正确的,跟中国摊牌不会损害美国经济。但“希望”并不是一种投资策略。
3月份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和纳斯达克(NASDAQ)总市值加起来为27.7万亿美元=NYSE市值19.6万亿美元+ NASDQ市值8.1万亿美元。如果美国股市下跌50%,那么意味着其市值将蒸发近14万亿美元。如果真如此,这样的崩溃将令世界陷入严重的金融危机,但中国加征关税只占美国GDP的0.3%,美国加征关税占中国GDP的0.5%都不到。换句话说,法国巴黎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的说法不够严谨。
撇开夸张的说法不谈,现实数据清楚地表明,美国真要将对华贸易战从打嘴仗阶段到付诸实施,华尔街将是美国政府迈不过的一道大坎。要准确评估中美贸易战对华尔街的影响,就有必要指出,美国股市下跌1%约等于损失2700亿美元。也即是说,继特朗普宣布对中国输美500亿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对美国产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后,4月4日早晨美国股市下跌1.6% ,等于华尔街投资者损失超过4000亿美元。华尔街投资者会为让特朗普对华贸易战付诸实施而乐呵呵地承担4000亿美元,甚至更大的损失?笔者对此深表怀疑。
特朗普政府对华尔街传来的警报心知肚明。4月4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与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Larry Kudlow)相继出面安抚人心,对媒体称"惩罚关税不会引发中美贸易战,最终会谈判收场"。
罗斯称,他对华尔街的反应感到"有点吃惊",并表示"中美贸易问题最终可能会通过协商解决"。他还称,中国加征关税只占美国GDP的0.3%。 因此,这并不会带来致命打击。他还就中国的快速应对指出"任何人都可以预见中国会对美国关税行动做出反击"。
库德洛则称:"关税政策可能不会付诸实施,它主要是向中国传递一个信号。两国间的关税提议只是第一步,在采取任何行动以前至少还要两个月。我们不应反应过度,且让我们拭目以待。我相信,到整个过程结束,在彩虹的尽头会有大笔黄金。"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罗斯和库德洛讲话后,美国股市出现大幅反弹,从低点上涨2.8%,当天收盘时涨幅超过1%。正如亨利·布拉吉(Henry Blodget)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采访时指出:"库德洛昨天拯救了美国股市。"他还接着指出:"库德洛的说话,事实上意味着特朗普并不真正想和中国打贸易战。"
但令特朗普震惊的是,继美国宣布对华产品清单后,中国也随即宣布对美500亿产品加征关税。因此,特朗普再次发推特向中国施压,宣布将考虑对从中国进口的额外1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
中国对此的应对非常具有灵活性。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高峰表示,如果美方公布新增1000亿美元的征税产品清单,中方将毫不犹豫立刻进行大力度的反击。尤其关键的是,高峰说,一段时间以来,中美双方的财经官员并没有就经贸问题进行任何谈判,在目前情况下,双方更不可能就此问题进行任何的谈判。这说明,中国深知库德洛的讲话只是稳定市场的空口白话,并不具有实际意义。高峰发表讲话后,4月6日美国股市应声下跌2.2%--华尔街投资者损失超过5000亿美元。
总之,中国有的放矢的应对与特朗普鲁莽的发推特威胁的叠加效应,导致华尔街投资者损失超过5000亿美元。这不能不令华尔街感到疼痛。这些事实显示,美国股市在中美贸易战表现出来的敏感性有助于中国占据主动地位。它说明,中国与特朗普均能在极短时间内,仅仅通过讲话就令华尔街损失数百亿美元,更不用说采取实际行动了。
4月6日周五美国投资者损失惨重,这也解释了为何特朗普在4月8日周日,即周一股市开盘之前再次发推特稳定股市的原因。他在推特称"中国应取消贸易壁垒,因为这是正确的做法。税收将会变成互惠,中美将会在知识产权上达成协议。两国都会有伟大未来!"他还强调:"习近平主席和我将永远是朋友,无论我们的贸易争端如何。"
即使特朗普成功地使市场稳定下来,但数百亿美元的强劲震荡也给市场注入了重大的不稳定因素。虽然美国股市中长期趋势是否转弱还有待观察,但这种动荡对投资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华尔街的反应反过来体现了特朗普挑起对华贸易战对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的影响,而且两者密不可分。下文将首先谈对美国内的影响,然后再谈对国际层面的影响。希望这些分析,有助于大家了解特朗普政府的软肋是什么。
华尔街遭受严重损失的第一个原因,是美国严重误判中国对加征关税的反应。美国原本认为,只要美国调门高一点,加上适度的威胁,中国就会接受美国的要求。正如《华盛顿邮报》指出:"北京的反应在意料之中,但其反击的速度令人吃惊。"
瑞银投资银行高级经济顾问、《金融时报》顶级中国问题专家乔治·马格纳斯(George Magnus)就中国的快速应对发推特指出:"中国对贸易关税的应对比人们预料的更具侵略性,主要集中在大豆、飞机、汽车和化工品,产品价值500亿美元,占美国对华出口的38%。"
极度反华的彭博社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教授克里斯托弗·鲍尔丁(Christopher Balding)称,对中美关税清单进行比较后可以看出,中国对大豆、汽车以及飞机等产品加征关税可能给川普带来政治问题。
"虽然中美双方加征关税金额对等,但显然中国正试图'往美国身上扎刀子',"他称,"中国这是在警告美国'我们不介意扎得更狠,让你更痛'。"
《金融时报》也就此报道:"北京报复的第一轮目标是针对威斯康星州等美国重要的出口州政府,星期三(4月4日)宣布的第二轮打击范围更为广泛,位于华盛顿的布鲁金斯学会大都会政策项目调研主管Marc Muro(马克·穆罗)称。
'从实际效果看,中国选择的打击范围更精准,因为这都是支持特朗普的州,'穆罗先生称,'这将对美国的重要产业区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具有针对性且强硬的对等反击效果显著,使美国投资者遭受重创。
现在谈中国的应对所产生的普遍性影响。首先要谈的是特朗普政府对华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对特朗普政府最敏感的问题--美国消费者的影响。
特朗普政府在起草对华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清单时,为避免加征关税给美国民众日常生活带来重大负面影响,很多日用品不在清单上。彭博社(Bloomberg Gadfly)专栏作者大卫·菲克林(David Fickling)正确地指出:"对华产品加税清单似乎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官员们剔除了从中国的产业政策中获益的所有产品,可能会对美国经济与消费者的口袋造成最大伤害的产品,以及那些因法律或行政原因而无法征税的产品。
保护好个人钱包是重中之重……在这场贸易战中,中国有相当大的优势,因为它对美国的大部分出口都是消费品,其购买者往往是对价格敏感的选民。相反,中国企业进口的往往都是符合中国产业政策的中间产品。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向节俭的消费者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他不会因为国内的不满就停止这场贸易战。
这就是为何关税代码82涵盖的数百项电器机械设备及其零部件产品将加征25%的关税,而关税代码8517涵盖的产品--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近40%的手机--没有受到一丁点影响的原因。"
尽管特朗普担心价格上涨打击美国消费者,但这样的结果不可避免。根据许多美国媒体报道,除许多不在清单的消费品与符合特朗普政府500亿美元征税目标行业外,特朗普政府所采取的行动还对更广范围的非消费品产生影响,特别是美国制造商和农民。正如大卫·菲克林就美国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影响撰文指出,此举将使特朗普政府近来给美国制造企业减税的好处减半。该文标题为"特朗普关税损害了美国制造商:美国制造企业一年减税所得的260亿美元不见一半"。文章指出:"首先,该计划很可能会损害其声称要帮助的部分经济行业。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制造企业一年减税所得的260亿美元实质上等于要上交政府一半。
一旦你考虑到国内供应商为了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而提高价格的方式(就像钢铁和铝一样),制成品制造商的成本可能会更高。该行业的生产者价格指数已经以近6年来最快的速度增长;利润挤压现象加剧应是在生产者价格指数增长减缓之前就已发生。
美国2月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2.8%,而对钢铁和铝加征关税意味着生产者物价指数将面临进一步上行压力。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企业投入面临上行压力。因此,美国制造商强烈反对特朗普加征关税的举动。
对华关税清单公示时间延长至60天可能会对美国经济有利,虽然在当前的小冲突爆发之前,美国经济表现良好。但这将削弱华盛顿在未来几个月的影响力。全国制造商协会已经在呼吁达成一项贸易协定,而不是当前的冲突之路。"
菲克林最后得出总体结论:"特朗普总统现在必须作出选择,他的主要目的到底是帮助美国制造商,还是跟中国斗到底?他只能两者选一,不能两者都选。"毫无疑问,他的这一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除对美国制造商的影响外,特朗普提议的关税对美国农民的影响尤为严重。农场主支持自由贸易组织联合主席、前蒙大拿州参议员、前美国驻华大使马克斯·鲍克斯称,"特朗普政府对华产品加征关税将榨干美国农民。
'首先,美国今天宣布的对华关税政策将使农业设备价格上涨。然后他们担心中国采取对等报复,对美国更多农产品加征关税。'鲍克斯先生称,`美国农民每天密切关注着中美间的贸易升级,他们感到很担心。'
中国现已宣布,将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这意味着,大选时投票支持特朗普的美国农民将成为特朗普对华贸易战的最大输家!据《金融时报》最新报道,美国大豆协会主席约翰·海斯多夫(John Heisdorffer)警告称,"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将给全美豆农带来毁灭性的影响。"他还敦促特朗普"试着以建设性而非惩罚性的方式与中国人进行沟通"。
《纽约时报》就中国的应对指出:"如果说此前的问题是美国加华产品加征关税会否导致报复,那么现在问题的答案是中国宣布将对更多美国商品加征关税。 美国农业团体组织的游说团体Americans For Farmers & Families在一份声明中称,'正如特朗普总统的内阁成员所警告的那样,美国食品和农产品行业现正受到直接伤害--我们的农民和家庭正为此付出代价。'"
但因为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打击美国农业,必然将令美国主要制造商损失惨重。正如《华盛顿邮报》引述:"美国的农业组织星期三和美国商会以及美国制造业协会一起反对总统把关税作为工具试图改变中国的产业政策……'中国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会损害收割者、加工者、卡车司机、铁路工作人员以及依赖农业经济的主要街道企业。我们敦促政府重新考虑这一关税计划。'前美国驻华大使马克斯·鲍克斯称。
就美国内经济而言,华尔街投资者因美国对华产品加征关税受到的影响最大;就国际层面而言,一些外国企业也因特朗普关税面临额外的压力。现代全球化经济价值链,即生产过程横跨多个国家的事实,必然意味着要实现大规模且高效的生产,拓展海外市场就必不可少。《金融时报》点出了中美贸易战对欧盟最重要的经济体--德国的重大影响:
"德国企业担心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华产品加征关税,也会导致他们的产品如所有中国产品一样遭受连带打击,因为他们的机器和汽车是由其在华子公司生产,然后出口到美国。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对对外贸易部负责人乌尔里克阿克曼Ulrich Ackermann表示, 他在过去一周不停地接到来自企业的电话,他们都对美国对华关税未来可能带来的影响忧心忡忡。
作为一个严重依赖于开放边界和自由贸易的出口驱动型经济体,德国一直关注着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爆发的针锋相对且愈演愈烈的冲突。
他们担心的是,一旦中美两国政府将加征关税付诸实施,将对整个全球价值链的复杂网络产生巨大的破坏性影响,损害间接参与贸易战的其他国家。
'德国的发展模式依赖于贸易自由化',Kiel世界经济研究所负责人丹尼斯斯诺威(Dennis Snower)称,'如果贸易流通遭到冲击,德国也将受到伤害。'
德国企业担心他们会卷入两个经济超级大国之间的冲突。一个特别脆弱的行业是德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比如,宝马和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将因中国对美国进口汽车加征关税遭受重大损失。因为从汽车出口价值来看, 宝马和奔驰占据美国对华汽车出口的最大份额,而中国也正是他们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这两大豪华汽车制造商每年从美国向中国出口11.5万辆汽车,而菲亚特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出口到中国的汽车加起来不到3万辆……
Evercore分析师Arndt Ellinghors称,相比美国竞争者损失7.37亿美元相比,德国汽车制造商将因中国对美国进口汽车加征关税损失17亿美元。位于德国南部的汽车行业遭受的损失将最大。不管德国想或不想,他都将遭受冲击。
或者更概括地说,正如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 Larry Summers)指出:"双边贸易对美国来说并非最佳战略。近几个月来美国贸易政策的'不朽成就'是,虽然大多数国家对中国的贸易和商业惯例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但因为我们无视世界贸易组织 (WTO)和全球体系,世界大多数国家选择站到中国一边……像20世纪90年代野蛮对付日本那样几乎不付出代价就赢得贸易战的历史,显然不会重来。"
综上所述,中国就美国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应对非常高效。正如西方评论员指出,中国是按照对等报复原则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既没有多加,也没有少减,因此被视为负责任的一方。西方媒体,甚至包括美国媒体,几乎一致指责美国而非中国是贸易战的威胁方。因为特朗普政府提议的关税不合理,违背了美国乃至经济经济的利益,给美国金融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影响。正如上文分析所示,特朗普提议的关税将使美国制造商和农民遭受重创。但首当其冲受到实质性影响的则是华尔街投资者,正如4月6日一天他们就损失5000多亿美元。所以,从他们利益角度来看,特朗普对华500亿商品加征关税是完全不合理的。
中国的应对则有理有据有节,即表明了与美国斗争的决心,但也一直表示愿意在任何时间进行谈判。正如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说道:"如果有人坚持要打贸易战,我们奉陪到底,如果有人愿意谈,大门是敞开的。"华尔街的反应清楚地证明,中国的应对已收到成效。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有一句名言:"手持大棒说话温和,你才能走得更远。"中国的应对方案,用这句美国名言也解释得通,所以才效果显著。
4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华尔街日报》刊登署名文章,阐释他对中美贸易战的看法。作为全球最大零售平台的创始人,马云始终以致力于连接中美两国企业和市场的企业家视角展开论述,提出了特朗普政府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美国是否要放弃进入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巨大历史机会?
这是自近期美国挑起贸易摩擦态势升高以来,中国企业家以自身视角同世界沟通的一次重要的尝试。马云对此通过文章论述: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看不到对美国经济有半分好处。“贸易逆差”是个错误的问题,贸易战是以根本错误的手段放弃打开世界最大市场的重大历史机会,最终受伤害的是农民和中小企业。这将是历史性的战略误判。
马云的文章反映出,阿里巴巴正在越来越多的承担起“国家企业”的责任,向世界传递有理有节的“中国声音”。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高之时,发出自己的声音,绝非偶然。阿里巴巴的成功,就源于它根植的中国沃土和它始终坚定拥抱全球化的姿态,为中国和世界倡导一个更开放、更有效率的商业环境,是阿里巴巴社会责任的题中之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其中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然而,能够像阿里巴巴这样,成长为全球商业领域“意见领袖”,参与全球经贸治理议程的,仍然是凤毛麟角。为什么阿里巴巴能够成为代表中国发声的关键商业力量,原因至少有三:
第一,阿里巴巴和实体经济的连接最为密切。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平台,它将消费者、生产者和服务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相较传统制造业企业,阿里巴巴对消费者的洞察更加深刻;而相对其他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又和制造业和传统商贸等行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为此,阿里巴巴和马云能够更好窥见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宏观面目。在马云的公开信中,对中美互利互惠关系的系统论述,和对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处境的分析,都体现了阿里巴巴对全球经贸形势的敏锐眼光。
第二,阿里巴巴有坚定的全球化战略。从收购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平台Lazada,到蚂蚁金服大比例参股印度版支付宝Paytm,从天猫国际的全球采购中心,到风靡俄罗斯的速卖通,阿里巴巴零售、支付乃至物流业务的版图早已延伸到世界各地,阿里巴巴已确定到2036年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的远景目标,以“全球买、全球卖、全球付、全球运、全球游”让全世界的消费者获得更大惊喜。阿里巴巴早已不仅是全球化商业的参与者,更是全球化议程的推动者。
第三,阿里巴巴有着面向未来的价值观。阿里巴巴是一家基于技术推动商业变革的公司,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赋能,最显著的效应是让大机构和中小机构、让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机会更加平等。自创立之初,阿里巴巴就确定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这一使命就是要通过一个高效率、开放性的平台,让更多中小企业、青年和妇女从全球化中受益。马云提出了“普惠式全球化”的理念,这是对过去大型跨国公司主导的更多让强者受益的全球化机制的一种迭代和升级,近年来,卸任阿里巴巴CEO的马云飞遍全球,和各国政商精英探讨普惠式全球化之策,还提出了eWTP(全球电子贸易平台)倡议,为普惠式全球化贡献切实有效的方案。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阿里巴巴主动承担起为中美两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生产者和经营者发声的责任。马云的公开信,并不仅仅是商业上的呼吁,更彰显了阿里巴巴作为一家世界级企业在全球经贸形势波诡云谲的当下,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价值的担当。
如果我们放大历史的视界,会更清楚的看到一个事实,一个国家的代表性企业,承载的绝不仅仅是自身的商业利益,更是它身后的国家利益、价值取向和发展模式。可以说,对一国内部而言,“国家企业”是经济转型或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对全世界而言,“国家企业”可能代表着一个成功国家的经验和模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当年的洛克菲勒公司对此功不可没。从石油产业出发,洛克菲勒逐渐把触角伸向铁路等各行各业,几乎再造了美国的基础设施,给美国的工业化提供了重要基础。这一事例说明,“国家企业”在一国的产业革命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有的“国家企业”,更可引领全球科技和商业潮流。从英特尔、微软再到苹果、谷歌,美国IT技术的发展,正有赖于具有创造力的“国家企业”,没有这些企业持续的创新和迭代,美国也不可能引领全球信息技术变革的进程。
还有的“国家企业”,可以发挥在商业之外的价值。在两德分裂期间,大众汽车和民主德国(东德)签订的总值5亿马克的生产线合同,就曾大大促进了两德贸易,拉近了两德之间的距离。这示范出一种模式,以商业力量驱动和平乃至统一的议程。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国家企业”担当世界责任适逢其时。阿里巴巴已担当起这一备受关注的角色,阿里引领的电商发展和“新零售”革命,重构了中国的商业基础设施,改变了中国商业的面貌;阿里稳健的全球化布局,正在让“新零售”中国方案在全球更多地方落地,驱动“普惠式全球化”成为全球化新的主流形态;从达沃斯到博鳌,马云等阿里巴巴高层横跨东西方的主动发声以及和全球政商精英的互动,已成为中国商业“软实力”的象征。
中国日前宣布了10项最新的对外开放措施,展现出中国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经济全球化的诚意和担当。“国家企业”的积极姿态,更能让世界感受到一个清楚的事实: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从政界到商界,整个中国社会对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仍然保持充分共识。这一声音至关重要。
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家企业”就是一个国家和世界沟通的“第二轨道”。马云的公开信,设身处地站在全球消费者和经营者的角度,让他们从另一个角度去具体感知“贸易战”的潜在影响。如果中国有更多的企业愿意主动担当这一角色,中国的战略意图和对全球化的高度诚意,就更能够被世界所理解。
21世纪的国与国竞争,并非只是硬实力的比拼,更是软实力的较量。“国家企业”的全球能见度和舆论影响力,实际上正是国家“软实力”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中国所拥有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已超过100家,和美国接近,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的“硬实力”早已不容小觑。随着“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相继提出,中国的全球感召力也在提升,但中国企业的“软实力”却仍然是一块短板。如何展现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以自身主动积极的表达,有效呼应国家战略意图,这对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而言,还是相当陌生的一课。而马云在英文媒体上坦诚而自信的表达,无疑是其他中国企业可以学习的榜样。
“国家企业”的形成,是全球经济变革的自然产物。通过“国家企业”贯彻“国家意志”,更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各国的普遍做法。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向全球输出的早已不仅仅是商品和资本,更是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理念和模式。这样的模式不是抽象的,它需要由企业的实践来承载,并给出理论上的完整阐释,马云的公开信,正是与此相关的知行合一的探索。
根据新华社、人民网、海外网、环球网、经济日报等採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