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3|回复: 0

比特币本身就是系统的价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5 03: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60729166ecd01238.jpg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多种虚拟货币涨幅惊人,区块链作为虚拟货币核心技术引发人们热烈讨论。对财富渴望、对新概念陌生,使得区块链技术既神秘又充满诱惑。

  在以“再谈区块链”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表示,区块链是一种技术,把这项技术全部应用于“造币”上是没有前途的。

  他认为,人类社会历史中,货币分两个阶段:一是实物阶段。从远古时代的贝壳到黄金、白银等;二是信用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与黄金脱钩,货币就完全脱离了金属价值,成为一种观念上的计量单位,同时国家信用成为货币发行权的基础。

  当前,世界各国货币政策的基础就是国家控制货币发行权,是一个中心化色彩强烈的治理体系。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点与当前的货币体系相悖。盛松成直言,从一开始虚拟货币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区块链技术只用在虚拟货币方面是没有前途的,最好也不要应用在金融领域,但现在用到最多的却恰恰是金融。”盛松成表示,作为一种技术,应用场景其实可以非常广泛。

  2017年6月,京东与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工信部等部门,运用区块链技术搭建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今年4月份,腾讯云发布区块链TBaas白皮书,阐述区块链在物联网领域应用的设想;目前,雄安新区已建成区块链租房应用平台,这是国内首例把区块链技术运用到租房领域——尽管炒币造富的“神话”频频出现在社交网络,但真正的应用却与“币”无关。

  分论坛上,Visa副董事长Ellen Richey表示,区块链只是一种工具,需要开发更多样的应用场景,以继续提高其在系统效率方面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

  迅雷集团首席执行官陈磊也认为,最好不要把区块链“放在实验室”里。“当技术投入实际应用中时,市场会逼着企业去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提升不了,用户就会骂你,这才是最有效的技术进步方式。”

  盛松成坦言,大多数人认识区块链是通过虚拟货币,但如今已经开始把区块链和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视作不同的事物区分看待。“现行的法律法规、技术水平都不是未来发展的障碍……大家已经逐渐用区块链为真正的实体经济服务了,这才是区块链真正的前途。”

  在这样一个造币时代,比特币一类的虚拟货币可以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既不同于游戏币、QQ币只存在于互联网当中,也不同于支付宝、微信依靠银行卡作为信用基础。虽然在有些国家,它甚至可以作为新式数字货币直接使用于生活当中的,但目前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主要还是只能用于互联网金融投资(类似于股票的形式吧)。

  可见比特币这一类去中心化的货币注定是需要被众人赋予价值的,有的人将比特币理解为新式黄金,黄金并没什么实际用途但因能永久保存并且生产昂贵而成为世界货币,可是比特币确切来说也不能称其为新式黄金,因为以雷同的形式可以制造出来各种XX币,至于其价值的估算更是不同,是看越多人愿意加入和认可才可能越有价值。

  相比较比特币这场热潮来说,小编反而更看好关于区块链技术的其他应用,像是信用监管、档案建立、断网微支付等,毕竟这些应用相对于比特币来说更加契合分布式的先天特征,即信息记录的透明度和不可篡改性,也更符合小编现有的价值观念。

  不知从何时起,大佬们开始刻意把比特币和区块链作为两个概念割裂开来,众口一词称比特币只是区块链的应用之一。

  其中的动机是多样的。

  但凡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比特币不可能成为正常经济体的通行货币。它自带通缩属性,无视货币政策,与现代经济理论八字不合。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所挑战的信用货币,实在是过于强大了。全世界除了少数几个失败国家,清一色都是基于政府信用发行货币的。信用货币之所以也被称为法币,是因为绝大多数国家都用法律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为国内流通领域“必须接受”的一般等价物。通过这种方式,国家确保信用货币不被拒绝,也同时保证了货币持有人的权利不受侵害。换言之,信用货币并不是凭空发行的,它背后有政府信用背书,有国家机器撑腰。

  而比特币的发行机制(也就是挖矿),其用意就是把政府的货币集权“去中心化”,背后则是对政府存在之合理性的质疑。

  前面已经提到过,“去中心化”的逻辑出发点是对中心化机构的不信任。比特币原教旨信徒之所以选择用“机器共识”来代替“制度共识”,根本上的理由是认为政府主导的货币发行制度无法体现公平正义——通胀、贫富不均——这些比特币试图解决的问题,无不指向建制。从这个角度看,比特币低效的共识机制也就有了“效率换公平”的哲学意义。

  如果技术的进步终将让损失的效率忽略不计,那是否意味着“不值得信任的”中心化机构就无需存在呢?

  这是一个危险的问题,好在我们暂时不必作答——因为比特币的“公平化”尝试已经基本失败了。

  比特币设计者的初衷,是希望比特币参与者在同一时期能大致机会均等地获得比特币。为此设计了一个相当精巧而理想化的区块链算法,也就是所谓的PoW(ProofofWork,工作量证明)机制。通过穷举随机数变量,第一个得到特定要求哈希函数值(Hash)的用户将有权记账该轮交易,并获得对应的比特币奖励。基于PoW机制,每个用户获得比特币的概率直接由他贡献的算力决定,投入越多,回报越多,看似合情合理。

  当然,事情没那么简单。

  一方面,比特币的PoW是极其耗能的,每次生成随机数获得特定要求哈希值的预期概率是1/62^18(不到亿亿亿亿分之一),所以全体设备需要海量的穷举运算才能决出记账权。比特币高昂的运行成本极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这个“公平”的激励机制。

  另一方面,比特币设计者对算力分布做出了严重误判。他本以为用户会老老实实用CPU运行挖矿程序,而受限于CPU的核心个数和成本,单一用户不太可能集中太多算力。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已经了解了,从GPU到矿机,再到大型矿坑,一个旨在去中心化的系统已经近乎寡头化。

  比特币之所以会严重背离其理念,原因其实并不偶然。

  规模化的生产给“矿业巨头”带来了诸多好处:更强的电费议价能力,更高的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更低的综合人力成本,更薄的研发摊销成本。即便是比特币这样的虚拟产品,其生产过程终究还是符合边际成本递减这一朴素的经济学规律,这便是中心化存在的必然性。从自然科学角度看,类似的结论同样成立:一盘散沙的个体是熵值最高的状态,而高熵意味着无能。

  有些人认为,是PoW扭曲了比特币理念,降低了效率,诱发了算力竞争,把它废止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于是他们设计了PoS、DPoS等新的激励机制。依我愚见,这些努力是不会有结果的,因为在“效率”和“公平”这个跷跷板上,你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甚至不可能满足大多数人。

  说得再玄一点:任何一种虚拟币激励机制都是一套经济制度——“死的制度”不可能保证一个动态经济体系稳定运转,只有“活的人”可以。

  由于比特币的种种问题,圈内的有识之士意识到,继续把区块链和比特币绑定在一起,必将一损俱损,以“技术无罪”的名义切割关系已是当务之急。这不单是应时势,更是遂人愿:比特币的影响已经过于深远,若不把区块链解放出来,后来者的致富空间将被压榨殆尽。

  然而,区块链真的可能脱币化吗?

  很多不明真相的普通人,甚至一些知名投资者都觉得“真实,不可篡改”的区块链单凭技术本身便存在无限的价值。

  对此我要说,这中间误会太大了。

  比如银行间结算,即便区块链系统成功完成了记账操作,但某无赖银行拒绝对外打款,区块链能代替法律、保证对手银行权利不受侵害吗?再如产品防伪,即便二维码全程无误,但卖家第一时间在盒子里装的就是次品,区块链能施展魔法、让顾客顺利收到正品吗?事实上,区块链的“真实,不可篡改”,充其量只能作用于虚拟信息,它的触角根本伸不到现实世界。

  然而,现在这些概念正被有意无意地滥用。负责任地说,大部分号称前景远大的区块链应用,完全是基于“真实,不可篡改”字面意思的臆想,提出这些应用的人并不理解区块链技术本身,他们找到的只是一些以“真实性”为痛点的应用场景而已——而此类场景当然是无处不在的。然而,最后所有人都会发现,即便克服了低效冗余安全性等众多难题,想象中的区块链需求依旧不会出现。

  因为这很大程度上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个经济问题。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设计意味着系统运行成本会被分摊到每个用户头上,但理性人的天性从来都不是共享和奉献,而是搭便车。以比特币为例,且不讲矿机之类的硬件投资,仅是电费一项,活跃用户人均就要支付每年3000元人民币。如果区块链应用不产生切实的个体收益,就不会有自发的参与者,即便勉强参与了,其可靠性亦会存疑。所以,区块链的商业应用断不能和激励机制脱钩。

  说得更深入点,区块链的共识,并不单单是技术上的公共账本共识,更是对区块链价值介质的共识。比如在比特币系统里,如果没有激励机制,抑或比特币一文不值,那就不会有人提供算力,就不会有人提供存储空间,就不会有人传教布道——比特币本身就是系统的价值,理念和技术都只是美好的故事。

  现在媒体报道的各种区块链应用,总结起来无非两种:要么就是借题材炒作,在中心化机构的交易中强行套用区块链算法;要么就是纯粹的“展望”,丝毫不考虑实现的方式和难度。出于某些原因,这些媒体在鼓吹区块链的过程中达成了奇妙的默契,绝口不提虚拟币,这对大家产生了严重误导,以为区块链只是一个纯粹的网络技术。事实上,如果确有名副其实的区块链生态出现,那白皮书最后图穷匕见的,必定是虚拟币。

  根据新华社、BTC123、经济日报等採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3 10: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