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理校外培训不仅关系教育本身,也关乎民生,治理效果影响着人们对教育改革的评价。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背景,所以治理校外培训才会成为社会共识
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5月9日派出7个督查组,赴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专项督查。本次专项督查覆盖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赴培训机构、中小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全面深入了解各地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情况。同时,明察暗访相结合(5月9日新华网)。
现在的校外培训已经“不疯狂不成魔”。教育部门推进素质教育不可谓不用心,但现实中学生负担仍重,家庭经济负担仍大,甚至越来越大。原因就在于教育减负留下的空儿被校外培训填上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杭州师范大学校长杜卫就感慨,“我发现如今有两个教育系统:一个是公办、民办等学校组成的系统;另一个是补习学校,从补习数学、英语等课程到培训书法、钢琴等特长。”
诚然,校外培训热与当前的应试体制有着很大关系。可是,国家投入了大量财力,教育部门推出了很多办法,这一切就应该被校外培训稀释吗?中国教育学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学生参与培训的规模超过1.37亿人次。冰冷的数字下面,是多少家庭和学生不堪承受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校外培训真如宣传中说的那么好吗?一些教师课上不讲课后讲,已经在无声中说明了许多。
合理的校外培训是校内教育的有效补充,但当校外培训走向疯狂,必然会侵蚀基础教育改革成果。治理校外培训不仅关系教育本身,也关乎民生,治理效果影响着人们对教育改革的评价。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背景,所以治理校外培训才会成为社会共识。
鉴于校外培训的树大根深,治理必然要动真格。校外培训一直是个高频词,其疯狂势头没有被摁下来,与“雷声大雨点小”有着很大关系。今年以来,教育部门不仅表明了坚决的态度,而且推出了有力的举措。此前,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可是,面对风声雨声,有些地方的校外培训机构也只是“避了一个风头”。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校外培训牵涉了太多利益。
现在,教育部等3部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专项督查,可以看到政策的连续性。其中,“明察暗访相结合”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据了解,本次专项督查,将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暗访或媒体采访,通过不打招呼随机抽查校外培训机构,暗访学生、家长等方式,客观真实地了解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情况。相对于单纯地听汇报,明察暗访更易了解真相,从中可以看出有关部门治理校外培训的决心。
需要提醒的是,校外培训的难缠可能会超乎想象。即便有暗访,也未必完全掌握校外培训实况。拿有些教师大搞校外培训来说,也不是所有家长都愿意这样,可是家长们担心孩子受到有形无形的压力,还是选择忍气吞声。即便有些人因为气不过举报,也不太敢于实名。通过互联网了解和反映情况已经成为常态,督查组能不能开设一个邮箱,接受家长们的匿名投诉?投诉未必实名,但多有真凭实据,很容易按图索骥查清查实。
治理校外培训就得动真格的。今年以来有关方面的动作,也可以看出确实动真格了。这次专项督查,特别是“明察暗访相结合”,同样可以看出。在此基础上来个“网上网下相结合”,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来源: 法制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