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61|回复: 0

“所有的成功都是过去时,我们的行业只尊重创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0 02: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3fe976ed6ba99a2e.jpg

  在成都举办的2018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与创新论坛上,永辉超市董秘张经仪在圆桌论坛中表示,大家对永辉的认识有三个:生鲜、合伙人、超级物种。但是公司目前正在做的事,就是用数字化驱动业务。

  零售行业以前太落后了,但是如今,互联网大佬也都在进入这个领域,在未来三年,最多五年,中国零售一定会进入数字化零售时代。这也会是未来永辉的品牌。

  近几年,零售企业在经济增长放缓和网购的冲击下一直面临实体店客流减少、销量下降、利润减少等问题,数字化转型成为传统零售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过程。

  整个实体商业正在以不可想象的速度被重构,实体商业会越来越关注消费体验,为消费者打造吃喝玩乐购这样一个一体化的体验和场景,已变成实体商业的重中之重。

  消费者正逐渐改变着巨量市场的游戏规则,数字化将成为零售业的重要特征和突破。同时拥有在线业务和实体门店,打通线上线下零售业务才能够赢得新零售时代的未来。

  在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展台上,人工智能为大型手扶电梯设备带来“预测性维护”。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人工智能可预测出专业机械设备出问题的部分,让技术人员提前采取措施。这种“预测性维护”适用工业生产中的各类设备。

  欧洲最大软件公司思爱普负责物联网和数字化供应链的高级副总裁塔尔鲍尔评价说:“人工智能让机器间实现互联,如果从一台机器获取了信息,就能开始预测它的运行结果,于是就能预测何时需要维修保养、预测产品质量,甚至预测整个物流程序,生产运营模式不再是以往那样遇到问题才被动反应。”

  思爱普在展会上展示了模拟饮料装瓶作业的生产线。传统生产线仅能将一种颜色的液体灌入每一个瓶中;在人工智能助力下,新型生产线上的大量数据被实时反馈和分析,最终实现给每个瓶子注入不同颜色液体的高效“个性化”生产。

  这些是人工智能诸多应用一部分。国际数据公司认为,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到2021年,全球75%的商业企业应用将使用人工智能,超过50%的消费者将与客服机器人互动,超过90%的新工业机器人将借助人工智能。

  不过,人工智能技术还远没到取代人的地步。德国TNG技术咨询公司高级顾问克鲁格告诉记者,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往往是针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远没有成熟到可以像人类一样应对不同场景下的繁杂问题。

  网络化是“工业4.0”的核心组成,物联网在工业中应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际数据公司的报告说,物联网平台将工业生态环境中的各个元素串联起来,厂商可聚合生态中的合作伙伴形成产业联盟,探索商业模式、协作与分工、推动物联网解决方案在更多应用场景落地。

  在中国华为公司的展台上,一个机器人捧着一个方形盘子,上面载有一个球,为了保持球不滚落,机器人要实现非常稳定和精确的操控,这就需要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协助完成高效的联网操控。

  不过,在5G技术开始大规模应用前,4G下的物联网仍有广阔应用场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物联网市场推广经理余浩恩告诉新华社记者,目前物联网的一些日常应用,如智能电表、水表等都可利用现有4G网络来完成,基于4G的物联网设备成本上已能做得比较低,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比而言,5G标准还不成熟,而且先期出来的产品成本可能较高,5G带来的低时延等优势更适合一些需要精密操控的行业应用。”余浩恩说。

  德国博世公司也在大力推动可实现产业数据交换的开放产业标准,让物联网和工业4.0中各类合作伙伴能够实现真正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鉴于物联网在行业中的重要性,主要国家都在投入发展,中国市场尤被看好。国际数据公司预计,到2021年,中国物联网平台支出将在全球排名第一,在全球占比将超过30%。

  为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工业机器人一直是各国技术竞逐的焦点。这届工博会展馆中,各形态的工业机器人是非常吸引眼球的存在。

  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在会上展示了最新推出的轻量级人机互动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主要用于电子工业生产,重3公斤,可变换6种角度在60厘米范围内作业。现场展示的3台样机分别模拟了实际生产中的不同场景。机器人能在不同设定模式下,配合人在操作现场的需要,按不同轨迹、不同力度作业。

  “安全是人机合作需要首先考虑的因素。”库卡机电系列产品负责人卡德克告诉记者。现场展示中,灵活的机械臂在人手误碰后会迅速停止作业。

  卡德克说,这款机器人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出色的适配性。其中一台样机搭载了三维感知摄像机,能对现场任何环境变化做出灵敏反应,即时调整操作轨迹。现场一块屏幕还实时显示机器人作业时的各项数据变化,数据会同步上传至库卡的企业云端,反映机器人工作时的关键性能指标。

  卡德克说:“这款机器人预计会在2019年正式推出。中国作为电子工业大国,有望成为这款产品的最大市场。”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最新数据,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数量持续增长,中国自2013年起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并保持强劲增长。制造业强国德国的工业机器人也位列全球三甲,反映了其高度的工业自动化水平。

  “2018科博会中国科技创新论坛”于5月19日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办,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增强现实等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新一轮工业革命影响的是世界每一个角落,“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感已近在眼前,“转型”已经是“不转不行”了。

  基于这一点,韦青指出,我们不仅是要做合格的中国人,还要做一个合格的地球人。因为我们目前采取的所有举措,都会对我们的下一代的国际生存空间产生影响,我们这一代人肩扛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韦青:大家好!经过一上午的报告,大家对AI有了进一步了解,作为业界人士,我们更希望大家不只是看热闹,坦白讲,热闹已经足够多了。在媒体上大家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理念,到处都是,但是在媒体上能够把AI说清楚的机会还不是很多。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技术发展太快了,别说没有实际开发过AI应用的的记者,就算是学习过AI的知识,如果不是随时更新,分分钟有被淘汰的风险。因此能够把AI讲清楚,难度还是蛮大的。

  今天很多专家发表了他们的观点,在此,我也希望根据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带给大家的一个思路,希望听众们不仅仅是通过新闻,自己也能够做一些试验或者更深入的调查,形成自己的观点。

  我相信对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的生活,包括我自己,在未来5年,10,20年的时间内,一定会受到AI的巨大冲击,就像我的标题所提出的,我们即将迎来的是一个“万物重构”的社会;或者说,我们的社会一定是会重构的,也可以称为数字化转型。但是能否赢得先机,没有人有现成的答案,因为这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大家都在探索,我自己也没有答案的,但是有实际经历的体会,以及主动应对变化的行动。我们到底是属于被淘汰的一方,还是赢得先机的一方,在没有完成这一轮变化之前是很难下定论的。因此我们更需要掌握理解技术发展本源的能力,从而提高我们认识变化规律的水准,方能够提高我们应对变化的行动效率与效果。

  今天的论坛话题很好,没有只是讲人工智能,而是把智能经济与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要知道,对我们整个社会而言,人工智能只是一种高效的促进社会发展的工具,它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经济、人文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如果只把它当作一种技术,当作人脸识别,自动翻译,理解的层面就太低了,远远没有表现出它的巨大革命力量。

  今天我的演讲框架,是基于一个全天的培训教材,要压缩进一、二十分钟,是不可能的。但我还是先把讲义架构留下来,细节就不多讲了,知识挑一些主题。这样我们既可以对当今科技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形成一个概括的认知,又可以在智能社会发展次第论和当下的应对措施上多一份相对深入的理解。

  我们首先要领悟这个时代的特点,然后我们还要知道科学技术在时代演绎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时提出一个发展的次第论。为什么是次第论呢?事物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理解事物发展各阶段的前因后果,并因之而次第演进,才可以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效果,不会因盲目发展而浪费时间与资源。正是由于人工智能的巨大革命能力,我们实在是承当不起任何无益的时间与资源的浪费,否则的确有被淘汰的危险。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增强现实等等先进技术,看似眼花缭乱,实际有脉络可循,这个我后面会解释。人类是不可能一下就进入智能时代的,智能社会的来临,是需要很多前提因素促成的,它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前人有种智慧的说法,称为“圣人畏因,凡人畏果”,也就是事物的发展要抓住其成因,如果只是在结果上下功夫,很容易陷入“镜中花,水中月”的尴尬地步。“果”就像冰山一角,等你看到了,它底下的巨大成因,八成早已抛弃你于脑后了。如果只是在“果”上面做文章,不去在“因”上下功夫,就没有可能去引领这个时代,也很难顺应这个时代,八成是会被这个时代推着走,这样做事太被动。最后还要针对现状指出当下所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我们不仅是要做合格的中国人,还要做一个合格的地球人。这一轮的工业革命,影响的是世界每一个角落,在工业革命中我们每一个人要重新定位自己,应该说全部归零,也就是说不管个人,企业,甚至国家,过去有多么大的成就,多么大的成绩,在这一轮工业革命当中,都有可能被淘汰,当然,也都有可能再次崛起,其区别,在于审时度势,在于积极革新,在于努力拥抱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力量。

  好,言归正传。首先,我想先问几个问题:

  为什么会焦虑?

  为什么要转型?

  我们的下一代会怎样?

  在这个时代,最缺的其实不是知识,也不是资金,这个时代最缺的是思考的能力,是鉴别的能力。大家去观察一下你周围,有多少人只是盲从于媒体上看到的,听到的,有多少人懒得去实证,去体验,去学习。大家只满足于二手的信息,而不去做最起码的分析,中华民族几千年留存下来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还有多少人是在身体力行。恰恰这个巨大变革的时代,亟需这种能力,否则极其容易陷入炒作的陷阱而不自知。

  炒作的东西让大家感到惶惶不安,这是因为思考能力的欠缺,比如说前一两年开始人工智能的话题很火爆,这股浪潮还没过去,大家发现区块链又热起来了,如果这些原本很严谨,需要厚积薄发的重大科技进步,都能够这样靠媒体火热起来的话,那么说不定再过一两年,这些话题就再热门了,甚至再次陷入过去曾出现的“过街老鼠”的境地。但麻烦的是,这些科技的力量的确是很重要的“国之重器”,如果举国的支持力度是随着舆论的导向而变化,而不是由业界自己的坚定信念所决定,那对于真正的社会进步是非常不利的。当我们“鼓吹”的时候,就很难有精力去理解本质,就会把一个很好的东西变成媒体的话题而消耗掉了。

  再谈“转型”,其实“转型”是过去一两年的话题,今年再跟一些领导和朋友们交流,大家的共同体会已经是“不转不行”了。“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感已近在眼前,套用一句俗语,如果称数字化转型的危机为“门外的野蛮人”。时至今日,野蛮人已经走进了家门。我们还要认识到,由于这场工业革命的本质,我们目前采取的所有举措,都会对我们的下一代的国际生存空间产生影响,这也是我为什么说要“做一个合格的地球人”的原因。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这一代人肩扛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有的成功都是过去时,我们的行业只尊重创新。” 这是我们公司的现任CEO Satya Nadella (萨提亚.纳德拉)说的话,这是我们在高科技行业每天感受到的压力,也是动力。多年以前,微软公司的创始人Bill Gates(比尔.盖茨)先生也说过“微软永远只有十八个月的寿命”,同样意味着不变革就要被淘汰的深刻理解。如果上溯到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前贤们就说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虽旧邦,其命唯新”,其实古今中外对于变革的理解大同小异,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我们的这个时代会与从前有所不同呢?

  我们现在面临的时代特征,从某种意义而言,并无新意。大家也知道有一句话叫“阳光之下无新鲜事”。我们只要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当然如果能从工业革命的前奏“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开始更好,认真探究历史发展规律,大致摸清现在面临的是什么时代,以及我们应该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引领这个时代,那么不管舆论热门的是什么话题,可以是人工智能,可以是机器智能,可以是专家系统,可以是概率论,可以是贝叶斯函数,当然也可以是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5G,IPV6,虚拟现实,混合现实,增强现实,等等,等等,还可以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化4.0,数字孪生。名词无所谓,关键要把握住本质,本质是什么呢?近代史也同时是一部科技史,每一轮的变革,大都是人类掌握了一种新的能力而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迁跃式的进步,当旧有的生产关系无法满足新的生产力时,变革就产生了。

  综合来看,之前的几次工业革命,大都以代替人的四肢肌肉能力为目标。这一次为什么大家越来越紧张呢?因为这一次是是冲着脑袋去的。原来以代替四肢为目标时,人类已经逐渐接受现实。就比如说现在,如果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被要求出去跟一辆汽车赛跑,无论短跑长跑,大家会觉得很无聊,因为事实早已形成。其实在我们不自知中,代替你大脑的行动已经出现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给大家出一个题,把3开7次方,谁可以心算做出来?做不出来的,但是你给计算器,一个十几块钱的计算器,就可以做出来。其实我们的人脑在很多方面,已经赶不上“硅基”大脑的能力了,这跟人工智能是否代替人类就没有什么关系。

  那么,大家倒是可以仔细想一下,为什么我们可以接受一个十几块钱的计算器代替人的很多计算能力,而人的价值似乎并没有丧失掉,但我们到底惧怕人工智能什么呢?仔细思考的话,如果不理解人的长处在哪里,机器的长处在哪里,和人如何借助机器的长处增强自己的长处的话,那可能才是惧怕的渊源。

  再往下讲解之前,我补充一个话题。AI(人工智能)这个词,在昨天另外一场科博会的讨论中,与会人士都开始形成一种共识,就是“人工智能”这个词可能不够精确。它用在帮助大众理解是很形象的,但其本质应该还是机器智能。把这个概念理解透了之后,作为一个“人”你就会发现,你的价值是有主观能动性,你是可以把机器智能当作一个工具来使用,而不是如“人工”智能所暗示的那样,是可以被代替的。如果作为一个人,看到这么一个强大的工具,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充分利用它来强大自己,而是担心被它所代替,不是没有可能,而是提前放弃了“人”之所以为“人”的能力、责任、权利与义务。你如果总觉得“斗不过它”,这就极其危险了。以目前发展局势来看,人类进入智能时代是大概率事件,那么作为人的很重要的一点,这里指的是每一个人,你、我、他,所有人,都要学会去利用AI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我们的能力。

  但是,这种科技的进步确实有风险。在哪里呢?就在我们的主观能动性里面。如果我们不能够主动的去利用AI作为一种工具提高你的能力的话,你、我、他,确实有可能被另外一个以这种强大能力为工具的人所淘汰。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类似的能力,那就是核能。同样的核能,用得好,就是助力人类社会发展的能源;用得不好,就变成巨大杀伤力的核武器。谁主动的掌握这种能力,谁就把握住了命脉。所以大家要警醒。你是主动拥有这种能力还是被动的放弃掉,这是有关存亡的大事。

  对于科技发展的态度,人类已经有很多经验和教训了。在英国刚刚出现汽车的时候,曾经有一条红旗法案,以法律的名义要求汽车不能跑过马车。当初制造马车的商家,对待汽车的态度是我要造一台更好的马车,结果怎么样?在科技界,其实我们并不担心落后,因为可以追赶;也不担心我们愚蠢,因为我们可以学习;甚至不担心我们无知,因为我们可以改变。最担心的,是“不相关”,在英文是 “Irrelevent”,这才是绝望。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不是你落后了,是你不相关了,马车和汽车的竞争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就是马车变得“不相关”了。人家都不跟你玩这个游戏了,你连继续玩游戏的资格都没有了,因为游戏规则改变了,这是非常危险的。大家可以看到过去的十几年多少行业已经被动地“不相关”了,还有多少人正在潜移默化地“不相关”了。所以,我们不怕没能力,我们不怕落后,但绝对不能“不相关”。这很重要。

  这是Satya在上星期微软一年一度的技术大会Build 2018上的一张演讲稿,他用“World Computer”把未来智能社会的本质抽象出来,世界将是一台电脑。这是很抽象也很形象的比喻。微软认为世界将会变成一个电脑,那微软提供的是一个称为Azure的云计算平台,也可以认为是一个为世界大脑做贡献的操作系统。它部署在全球各地,包括中国,为全人类服务。

  那么这个大脑干什么?实际上它就像人类的神经系统一样,从大脑,到脊髓,到神经丛,再到末梢神经,相应的,Azure 公有云加Azure Stake本地云再加SQL服务器和相应的R+Python人工智能算法支持就代表了类似于大脑的中央智能,而Azure IoT Edge可比拟于脊髓和神经从的边缘智能,然后到Azure Sphere己经类似于末梢神经的末梢智能。像我手中拿的这个产品,就是一个安装了Azure IoT Edge的边缘智能设备,我把它安装在我自己家中,再配上这些无线传感器,就形成了我自己家中的基于Azure 云计算平台的边缘智能感知和行动系统,也就是同时具备中央智能和边缘智能以及感知、计算与行动能力的智能家庭系统。

  这张图的这两个人大家应该研究一下,左边这个是特斯拉,右边这个是爱迪生,100年前人类社会在进入电气化时代时,同样经历了淘汰与被淘汰的过程。当初我们熟知的爱迪生充当了落后时代的角色,特斯拉是把我们人类引进电气化时代的英雄。现在历史又要重演,我们要进入智能化时代,类似的的过程,类似的借口,当时是借口直流电“不安全”、“不可靠”、“有危险”,理由何其相似。历史在重复演绎,关键是我们是否努力拥抱这种先进的技术,成为时代的领先者。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本质是什么?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伴随着科技的突破,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革命。而每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都是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之所以称其为革命,因为是降维的打击”

  科学技术为什么冲击那么大,AI为什么冲击那么大,最关键的就是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所以能够运用这种能力的个人、公司或者国家,就具备了降维打击的能力。

  当然,除了理解科技的本之外,还有节奏的把握。不是说只是快就可以的,要有节奏,乱弹琴,再快也不好听。而节奏感,是比快更高的一种境界。这是成都武侯祠的名对,清朝赵翼对诸葛亮的总结:

  其中第二句,“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对我们的技术决策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现在讲解“云-物-大-智”发展次第论。次第者,顺序也。以因果论,智能时代的因,其实是数据,所以我们说,“数据”是智能时代的口粮。那么数据的现状呢?应该说还不够好。不够好的原因,是因为数据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高质量的数据越多越有效。为什么数据的现状还不理想呢?现在的很多数据,其原始数据结构,并没有为要产生人工智能算法的要求来设计,因此利用的效率并不高。而这这种设计理念,应以万物互联的社会需求为导向,其最明显的标志,只要形成“时空”大数据的结构。

  “时”与“空”是很有趣的概念,宇宙也是时空,“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世界还是时空。当我们以建立人类所处世界的“时空大数据”结构时,我们就有可能建立起这个世界的“数字孪生”(Digital Twins),到那时,这种数据结构产生的大数据估计就有资格成为智能社会的优质口粮了,慢慢的,就养育出一个智能社会出来。

  而能够承载这么大的万物互联社会的公共计算基础架构,则非云计算架构莫属了。这就是云计算的本意。那么大家可能就明白,要不要用云计算,跟安全、可靠关系并不大,那些是暂时的借口,不用的理由只有两点,与你们家、你们公司要不要接市电或自来水是一样的,那就是你的数据量还不够多,你的计算量还不够大,那么你要考虑的,其实是刚才讲的“相关性”话题。

  现在我们再把这个云、物、大、智的发展顺序倒推,很多公司要进入AI时代,大家很快就会发现AI如果没有数据是没得搞的,从生意来讲,把你的有限经历去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搭建数据平台,你的生意来源可能远大于所谓的人工智能。

  这样一张图,大家可能知道为什么说智能社会可以以人为比喻,就像古人所说的“远取诸物,近取诸身”,那咱们可能就“则近AI道矣”。例子是什么呢?当你手碰到一个烧红的火块时,它会条件反射地收回。这就是边缘智能,如果什么都让大脑计算的话,神经信号由手到脑,计算完后再把抽手指令由脑到手,手也烧焦了(信号传输时间太长),大脑也烧焦了(所有神经信号都由大脑计算,工作量太大造成的)。

  最后的话,我说人工智能要以人为本,尤其要注意技术不是拿来吹的,也不是拿来炒的,是拿来用的。拿来评比的技术是没有价值的,只有拿来用,为人类谋取福祉的技术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技术。

  我们还要预防新迷信的出现,AI变成新迷信,区块链变成新迷信了,那就麻烦了,社会的精力就不在科研上了,这不可以,它就是一个工具,是要拿来用的。

  根据人民日报、金融界、中国政府网、中青报等採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5 08: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