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许,在好久好久以前,有一个藏民部落,为了逃避战祸,为了子孙后代的繁衍,又或者为了其他各种各样的理由,总之,在经过了省略一百万字的各种艰辛险阻,终于找到一处地方,这里四面环山、易守难攻,这里风景优美、云雾飘渺,这里依山傍水、水土肥沃,这个地方,就叫做扎尕那,除了缺乏平原进行耕种之外,实在算是宜居之地。
扎尕那,这么一个有险峻的重重大山守护的地方,外头就是甘南和若尔盖的大草原,在大草原当中如此迥异的地方,千百年以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半游牧、半农耕藏民文化习俗。
如此风景如画、风貌独特的地方,心中一早就被吸引着,所以今天,就来了。
在河西走廊以南,有一个地方叫做甘南,在甘南南边一个小角落,有一个叫做迭部的县,县的山里,就是扎尕那所在。
要去往扎尕那,一般有两个方向,其一是从甘南碌曲等方向到达迭部县城再转乡道进入,其二是从若尔盖方向到达迭部再转。
尽管扎尕那属于甘南,但其实更近若尔盖,这次,便是从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一望无际的若尔盖大草原,去往扎尕那。
当我驾驶着车,从迭部拐进延伸进大山里的乡道后,沿途的画风为之一变。这里,从辽阔的大草原风光,一下子变成了山谷、小河、古道、人家的世外桃源样式。
嗯,其实,我真不想滥用“世外桃源”这个词,可这种元素组合一起,明显就是“世外桃源”的套路嘛。
当车子驶出山谷时,视野阔然开朗,迎面而来一大片的黄色、绿色和蓝色映入眼里,真实地把我惊艳到了,这里,山之奇、花之美,出乎我的意料,完全没想到在大草原环伺的地方,有一处别具一格的村落。
扎尕那,实际是藏语音译,意译应为“石匣子”,大概就是形容这里四面环山、怪石嶙峋的地形,犹如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这里也素有“阎王殿”之称,大概就是形容这里只留几条狭窄山谷小路通往外界、易守难攻的难缠吧?
这是一条建在小山谷之中的藏族自然村,实际由四条小村组团形成整个扎尕那。
淌过谷底潺潺流动的小河,沿着狭窄陡峭的山路不断向上提升,沿途一派中原的田园风光,要看典型的藏民建筑红瓦白墙?几乎没有,我看到的房子就好像贵州和广西山区的苗家、侗家等山民的房子,基本是木结构、斜屋顶,除了少有吊脚楼外,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
好不容易,登上最近的一个制高点,眺望远方,我来得真是来得适逢其时,油菜花刚刚盛开,衬托在如洗的蓝天下、郁郁的青山上,如同画龙点睛在山清水秀的如画美景之中。
可惜,不得不说,自从扎尕那前几年被一些媒体吹捧为中国的《伊甸园》等头衔后,这里的平静逐渐被打破了,新房子一年比一年的多,村民的生活好像也逐渐好了起来。
但不少新建的房子有点破坏整体观感了,看来要人们做的事情达到好看顺眼、天人合一的理想水平,需要长期潜移默化的努力和追赶。
之所以有“中国的《伊甸园》”这种说法,其“首倡者”也不是现代人了,听说,正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美籍澳裔探险家洛克说的。
近几年,貌似只要洛克去过的地方,一般都会火,香格里拉是这样,洛克线是这样,连这里也不例外,当我们到来时,看到不少正在热火朝天建造的房子,便可窥一斑。
据说,洛克曾经来过,表示:这里的美丽平生仅见,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来过扎尕那,就一定会把亚当和夏姓的出生地写在这!
现在,山势平缓的地方都种满了油菜花,四周山体形状特异,植被丰富,好一副遗世之地的感觉,尤如高原上的小桂林,尤其是出现在草原区域,就尤为珍贵了。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员汤萃文曾对扎尕那的环境作出这样的描述:“迭部县的迭山扎尕那地区处于白龙江上游的高山峡谷地带,为秦岭山系的西段;构造上处于迭山断裂带、白龙江隆起与洮河凹陷的交界带上;在地形上,扎尕那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成都盆地三大地形的交界地带。”扎尕那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个偏安一隅村寨聚落的质朴与自然得以保存,成为一处难得的秘境。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约瑟夫•洛克让全世界的游人都迷恋上了丽江和贡嘎雪山,他也曾到过扎尕那,他说“我平生未见过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看见扎尕那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
穿过光盖山石门,眼前顿时豁然开朗,我们站在山坡上眺望扎尕那,整个村落依山而建,构成村落景观的各种元素层叠错落、聚散适宜,自上而下依次为:山体、林地、民居、农田、河流。扎尕那村由东哇村、业日村、达日村、带巴村4个自然村和一个藏传佛教寺庙拉桑寺组成,其中东哇村靠近寺庙,是扎尕那最大的村子。拉桑寺位于东哇村北侧海拔较高处的山坡上,是扎尕那的制高点,其余4个村子分布在寺庙下方,层次分明。
十月扎尕那的夜并没有想象中的寒冷,还未有睡意的我想要出去看看这里的夜色,因为是满月星空自然不能拍摄了。从居住的大拇指客栈走出,我还是习惯性的拎着相机。这家客栈的位置真的很好,能够让你拥有这个山谷,四个村子的灯都亮起,寨子里面篝火晚会的歌声让我想要记录下这美妙的时刻,于是我拍下了我第一张月光下的夜色照片。照片里面的村庄沿着公路分布成了一条长龙,高耸的石镜山在夜色中文然屹立,可我眼睛看见的比这还美丽,果然国庆长假会让这里沸腾上好一会。虽然近两年已经因为越来越多的游客而变的不再平静,却依然是许多人的向往之地。
要不是晚上吃得太饱也许我就不会走这么远去拍照,毕竟客栈的位置也是得天独厚的。说到美食,不得不说一下关于扎尕那这里的一个饮食方面的现象。来扎尕那旅游是不用考虑饮食差异的问题,这里的饭菜做的都还是挺可口的,藏民家的菜都是自己选食材自己加工的,还挺便宜!但是藏民自己还是以藏餐为主。就在下午刚刚抵达的时候,夕阳刚好打在对面山峰上,为了拍下照耀在高大石灰岩上的夕阳,我连房间都来不及办理就拉开架势拍照。老板见我这认真劲就带到他们卧室让我拍摄, 因为那里才是制高点。 这让我对这位藏族大哥产生了一种信任,旅途中真的非常难得获得这种感觉。老板为人老实憨厚,他的大拇指客栈拥有扎尕拉最佳观景位置,就坐落在最高的业日村之上。
客栈老板的房间毫无疑问是一间藏居,和我们晚上入住的客房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我们入住的客房是商务酒店风格,扎尕那的住宿条件都很不错,能够达到经济性酒店的标准。结束玩拍摄回到房间,一张温暖的床可让人忘记旅途的疲惫,那一晚早早入睡。我想爱好摄影的朋友都会保持一个好的睡眠,毕竟早晚的时间是不容浪费的。
在旅行面前我的生物钟总是比闹钟还灵,等我从床上爬起来的时候闹钟还没有响起来。我的目光瞄了一眼窗户外,天空开始有了色彩,来不及陶醉穿上拖鞋我就出了门。
拍摄扎尕那比较好的位置就在客栈旁边的拐角处,这个拐角是通往山顶公路的一个转弯处。等我穿着拖鞋走到这里的时候,才发现早早起来的摄影爱好者不止是我一个。
石景山是直指天空的巨剑,又像是一位卓越的领袖,而群山是排列有序的将士,紧紧跟随在这位卓越领袖的身后。扎尕那的四个村子也开始醒了,远处的几栋房屋顶上升起来了炊烟。当所有观赏的人都将目光投向了石镜山之上的时候,我却一不小心回头望了望。这一回望简直媲美惊鸿一瞥,朝霞的金色光晕不止存在如画的天空,就连身后的山体也被晕染,这里只有粗旷,这里简直就是遗落之境。我要是一位基督徒的话,我完全相信自己找到了传说的伊甸园。在朝前走的时候,也要不时回望,不为拾起某些东西来,只为更好的前行。
太阳每天照常升起,忘记了多少次追随着它的脚步,飘着的炊烟弥漫着整个村庄,也在山谷内铺开。也许是太阳还没睡醒想要多休息一会,等待了很长的时间太阳还是没有出来。收起相机结束拍摄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的脚已经没有了知觉,清晨的高原和夜晚一样冷,这十月的大山深处凉意煞是浓烈。
朝着拉桑寺徒步的时候,太阳才算是出现,阳光洒在身上让行走的劲儿更足了。始建于1645年的拉桑寺至今仍保存完好,这是四个村子共同朝奉的寺院。
站在山顶回望业日村,只有黄色的房屋格外醒目一些,大片裸露的土地是秋收之后留下的杰作,只有弯曲的公路将各个村庄相连。
拉桑寺修建在巨大的岩石下一处山脊上,高耸入云的大山映衬出这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寺庙下的房屋林立,这是另一个村子,我并未到村庄内游走,我喜欢置身事外般地欣赏着这些美丽。
这里的石头有我说不出来一种力量,说是石头倒不如说是山峰,裸露出来的石头呈现出中黄外白灰的色彩。裸露出来的石头构成了山峰的顶尖部分,石头给人的感觉是坚硬和冰冷,这种感觉在组成巨大的山峰时被放大到了空灵和荒凉。
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壮丽的扎尕那满满地消失了,与同一高度的大山一样融为一体,成为等高地形平行线上的一个组成部分。
整个甘南之精华所在的扎尕那至今却依旧鲜为人知,这让扎尕那更像是山神的神秘行宫。多希望扎尕那也能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成为世人追寻的惊美之地。然而我明白,这是一个不可能的梦,若干年后扎尕那也会和九寨沟那般建起电瓶车、缆车等等现代化文明的旅游设备。
交通
1.兰州到迭部,兰州汽车南站发车,至迭部每天三趟班车,发车时间分别为8:40、9:40和10:20。从迭部县城包车到扎尕那约30公里,半小时左右,单程60-100元,柏油公路已通到各个村子里。若从郎木寺包车,350元/车/7座,可直达村落。
2.自驾车可走G213国道,也可走G212国道,前者路比较好走,后者比较难走。由北可从兰州出发,由南可从成都出发
走G213国道,无论南来北往,都在四川境内若尔盖县红星乡向东拐入S313省道,经过四川若尔盖县冻列乡不久又进入甘肃迭部县境内,可看到一条向北的县道,有"扎尕那森林公园欢迎您"的跨路门牌,往里开约20公里即到扎尕那
门票:无需门票
根据人民日报等採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