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光纤之父」高锟上月在港逝世(资料图片)
九月二十三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通车,同日上午「光纤之父」高锟先生(一九三三─二○一八)在香港逝世。没有光纤,高速通讯不可能普及;与高速通讯息息相关的高铁发展,一定滞後;现代人美好便捷的生活,一定打折。一九六六年高锟博士发表突破性论文,开始光纤通讯研究和落实应用,终於造出了光纤。他因为科学上这项成就,在二○○九年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实高锟在一九九○年代已获得类同诺奖的马克尼奖;一九九九年《亚洲新闻》(Asiaweek)评选二十世纪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结果由甘地、黑泽明、索尼(Sony)创始人盛田昭夫、邓小平和高锟五人膺选。「亚洲世纪五杰」这个荣誉,应该比诺奖更高;而浩浩太空中,已有一颗星被命名为高锟星。
诺奖荣誉迟来,高智的科学家高锟,得奖时已成为低智的老人,忘记了对全球人类贡献巨大的光纤为何物;对得奖的事,茫茫然不知道怎样反应。他在二○○四年被诊断患了认知障碍症(又称脑退化症,即阿兹海默症)。那年获奖消息发布後,报载高先生有感想发表:「有赖光纤的出现,这个喜讯已於瞬间传到千里。」我想,语带幽默的说辞一定是家人代拟的。那年冬天,他在妥善保护下赴瑞典领奖。为了避免行动有差错,在典礼中,瑞典国王破例走近高锟,把奖颁给他,而非由获奖者走到国王跟前领奖。忘记了光纤,忘记了诺奖,後来病情恶化,连日夕相伴呵护的爱妻名字也忘记了。
一九八七─九六年高锟教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的校长,科学家成为教育家。九年里,除了管治学校、增强学术研究之外,校内一些无关教学的事情,还要处理。一九九三年中大三十周年校庆典礼,几个学生藉故闹事。在场的记者典礼後问高校长,如何处分闹事的学生;高校长露出他「招牌式」的笑容,用低调平和的语气回答:「我为什麽要惩罚他们?学生可以自由表达意见!」这里的高锟,是慈父型的教育家。
「慈父」喜欢与学子沟通,而行事为人低调。有一段日子,为了亲切了解学生,他不微服而「出巡」:每星期有一个下午,单独在校园漫步,与学生随意交谈。一次,遇到一个学生,寒暄了几句。另一个学生走过来,她与先来的学生同班,两个学生讲话,旁如无人,高校长顿遭冷落。过了一会,那第二个学生看看高先生,又看看她的同学,问道:「咦,这个阿伯是谁啊?」浑然不知这位阿伯就是她所在大学的校长。这个尴尬的故事,是不自以为高人一等的高校长,在校内公开场合亲口说出来的;说时笑容灿烂,说完自己哈哈大笑。这事情我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香港中文大学的新亚书院,一向和美国的耶鲁大学有学生交流活动。有一年,我负责甄选学生,面见多个申请赴耶鲁交流者。我有一道问题,问当今美国总统是谁,答了;问中大校长姓甚名谁,竟然有两、三人答不出来。这可能和高校长低调、少「出镜」有关(当然也可能由於学生不问校事)。科学家默默做实验,教育家默默培育人。高校长一九九六年从中大退休後,与几位同道兴办了小学、中学,继续为教育下一代尽心尽力。
高先生是科学家、教育家,文学修养也颇佳。有一次会晤,谈完公事,他问我对《三国演义》一些人物的看法。我有点惊讶:他要考一考我,还是虚心请问?我匆匆只说了几句,因为恐怕耽搁他的时间。他颇为尊重文科。一九九四年校内高层校务会议决定,把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授予钱锺书先生。高校长郑重处理此事。校方致电钱老,表示请他接受学位之意,钱老婉拒。高教授如做实验一般锲而不舍。大学里有人知道我与钱老有交往,高校长於是派我专程飞赴北京,到钱府呈交请钱氏接受荣誉学位的信件。我遵命北上造访钱府(这是我第二次拜访钱老,第一次在一九八四年)。钱老已婉拒过多间大学的荣誉学位,不想破例;我功败而回,高校长表示尊重钱老。他主政期间,中大持续发展,师生人数日增,校务也日繁。文学院一位讲师因为多次申请升级,没有通过,乃直接向高校长申诉。想不到他亲自处理这个案,结果这位讲师得直升职。我想高锟当校长期间,研究工作一定被迫放下来,全力处理校政。
我对高校长印象最深的事,与台湾一位学者相关。某年耶诞节前一旬左右,校长的秘书来电话,要我接待校长一位到访的亲戚,因为该亲戚指定最好与我见个面。秘书特别说明,我至多跟这位亲戚吃一顿饭谈谈就可以了;并说亲戚所有住宿等费用,由校长个人支付。我遵嘱在指定日子接待了。这位亲戚是诗人、学者,当时没有理想的固定职业。他来探望做了校长的叔伯辈,有没有谋职之意呢?他如有意,而高校长有力,要在中文系或中国文化研究所之类单位安插亲戚一个位置,可说十分容易。然而,接待之後多个月,一年,两年,都没有新来一位校长亲戚的消息。倒是接待後好几次在校内场合见面时,高校长总要绽开笑容,表示感谢我那次抽空接待。
高锟逝世当日,香港的电视台关於高锟的头条新闻报道长达七、八分钟。翌日,香港各家报纸大篇幅广为报道:中大校内则设置吊唁区,供公众悼念。高锟少年时在香港读中学;任中大校长前,曾在中大教书多年;自校长职位退休後,长时期在香港居住。香港人对这位成就卓越的「光纤之父」、对又是智者又是仁者的香港人倍加尊崇。
我还没有前往吊唁致敬,就先读到中大前校长金耀基教授的一番话。他在中大吊唁之余,回答在场记者的询问,讲述和高锟校长共事和交往的经历,又转述高夫人当前的心声。他对高锟的评价,是「天才科学家」,其「一生相当伟大」。老校长讲话时多次摇头感叹:「He is a good man」(他是个好人)。形容词「good」自然是正面的,但级别并不高。我想,这样的形容词正好表示逝者一生平易近人,而非高不可攀。人已逝,动词理应用过去式,而金教授用了现在式的「is」;这里面蕴含了音容宛在、虽死犹生之意?
〔附记〕本文的题目中,「+」这个符号要略加解释。它是数学符号中的「加」号,英文是「plus」。香港正在兴建的西九文化区,有大型建筑物名为「M+」,M是museum,即博物馆。这座「M+」建筑,除了主要的博物馆展览厅之外,还有电影院、演讲厅、学习中心、博物馆商店、媒体中心等。
换言之,「+」的意思是原本事物之外,还加上和它相关的设施、功能。有一种手机称为「XXX-Plus」,意思是原本的设备、功能之外,还有新加上(另外加上)的相关设备、功能。新潮流所及,目前号称「XXX-+」或「XXX-plus」的事物颇有不少。科学特别强调创新,本文的「主角」高锟先生是科学家,而又是教育家,文学修养也具备,所以笔者用了个新兴的符号「+」,来表示高锟不只是科学家而已。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