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卢思泓认为笙的表现方式很多元
香港着名笙演奏家卢思泓继二○一二年於康文署「南莲园池中乐」系列节目演出之後,时隔六年,作为康文署「大会堂乐萃」系列节目音乐家,他将於本月底再度举办笙演奏会。他自从一九八三年起与不同团体合作,一九九七年成立龢鸣乐坊,二○一二年任香港小交响乐团驻团艺术家,多次亮相香港艺术节、香港电台及各类音乐节,足迹遍及亚洲、欧洲和南美等地。卢思泓日前於沙田大会堂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分享演出节目构思,和沉淀多年对笙的热爱。
「笙不只是中国传统乐器,更可以横跨不同国家,它的表现方式也很多元。」卢思泓说。他解释,除了中国的传统笙、键笙等,包括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在内的东南亚国家,都有不同种类的笙,这些笙乐器在不同的地区文化环境下形成各自的取向和演变。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笙乐器及其背後的文化含义,近日他在沙田大会堂文娱厅举办了「吹笙游历东南亚」讲座。
有了吹奏中国传统笙的功底,学习其他笙便可触类旁通。於是,通过自学、视频教学,或到当地拜师,卢思泓逐渐掌握了各类笙的吹奏方法:「笙的音色不同,演奏难度亦不同。比如马来西亚笙,它的底部由葫芦制成、造型简易,演奏时用力自如;而泰国笙音色尖锐,对演奏者的气息要求较高。」
即将举办的这场演奏会,他将以日本笙与竖琴演奏真锅尚之的《为笙及十七弦日本筝写的奏鸣曲(第二乐章)》,以及以泰国笙与小提琴、中提琴演奏克里斯托弗.艾特拉的《泰调三阙》等,观众可从中感受多元的乐器音色及音乐风格。
演奏、教学之余,卢思泓近年亦从事中乐作曲及编曲。由於笙的作品数量较少,笙演奏者也会演奏其他乐器的作品,而这些作品有时并不完全适合笙的演奏,正因如此,卢思泓决定亲自为笙编写作品。此次将演两首他的原创作品,包括与翟悦敏合作演出、为笙和莲花板而写的新作《炫》,作品意在「炫耀」这两种乐器独特的演奏技巧,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富有节奏感。
「筠管参差 声韵和谐」卢思泓笙演奏会将於本月二十八日晚八时在香港大会堂剧院举行,门票正於城市售票网(www.urbtix.hk)发售。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