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安的电影,每一部我都喜欢。「家庭三部曲」我更是看了不下十次,其中《囍宴》至少占了五次。「父母逼婚」、「同志形婚」、「传宗接代」的问题多少有点跨时代意义,故事中的那些矛盾冲突放在二十五年後的今天仍不过时。
如果说《断背山》是桃花源,《囍宴》就是人间现实,最好的地方在於拍成了喜剧片,严肃论题带着小俏皮。电影讲的虽是同性恋形婚,真正试图探讨的主题却是,中国传统那一套为人处事的哲学,所谓中庸之道,事事洞察却又不动声色,高手如父亲那样的段位,出手是四两拨千金,达成个人目的。戎马一生的父亲在最後经过机场安检时默默举起了双手,可以说是神来之笔,那似乎象徵着一种投降,一种对生活的委曲求全,以及传统道德之外对另一种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默认。李安电影里的家总让人心情复杂,明明知道是束缚,却总是奇妙地温暖让人无法抗拒,尤其是家庭里的父亲,刻画得入骨三分。即使深刻地知道这是情感绑架却仍无法逃离。李安在《囍宴》中客串,也是他唯一在大银幕的露脸,说了一句特别点题的话,相信看过的人一定印象深刻。
《囍宴》大部分时间是笑着看,唯一让我突然很想哭的部分,是爸爸和Simon坐在海边,他给了Simon一个红包,就如当初给葳葳红包一样。此时,他开口讲英语,原来爸爸是懂英语的,他听懂了每一次伟同和Simon的对话。也就是说,他才是最明白的人,明白自己的儿子是同性恋,明白这一切只不过是一个骗局;也明白,如果他不继续装傻的话,这辈子就抱不到孙子了。
一段「假婚姻」,一场荒谬的婚礼,一次意外的怀孕,使剧情充满张力。交叉「代际价值观纠葛」和「三角恋爱纠葛」两条叙事脉络,就像在一片温暖光晕中等待气球吹爆。然而,气球并没爆破。它只是慢慢漏了气,仍是一个完整的气球。电影在一片哭声中走向了大团圆的结局,伟同、葳葳和Simon三人的结合方式,狗血得如童话,深究每个人背後的动机,又非常现实主义。中国式圆满就如黑色幽默,实际上对每个人都是伤害。
李安曾经说过,在变化得太快的社会中,孝道该何去何从。人好像只能去接受和追赶这些变化,其实是很无奈与惆怅的。很高兴看到现在有很多年轻人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来对抗曾经的世俗和礼仪。是的,儿女是不是同性恋,结不结婚,办不办婚礼,生不生孩子,父母都不应该插手。如今同性婚姻合法化在不少地区实现了,透过医学手段也能生儿育女,那些年逼婚的父母是否有所释怀了呢?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