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林散之书画院名誉院长林筱之
内容深邃隽永,笔法变化多端,被赞誉为「当代三绝」的诗书画作品,蕴含着林散之一生的「真」与「韵」。这位百年巨匠留下了众多惊世之作,尤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亦被业内称为中国近三百年来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安徽省林散之书画院快将成立,大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林散之长子林筱之(林昌午),这位鲐背老人不仅继承父亲衣钵,在书画方面颇有造诣,既得师傅黄宾虹与父亲林散之墨法意趣,更自成一派展现新意之情。而在林散之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林筱之作为林散之书画院名誉院长,「用一生来传递笔墨精神」,要让更多人认识「林散之第一草书」。
当记者来到位於江苏南京的林散之故居时,林筱之正忙完当天工作,在办公室午休,两张靠椅相拼便是林筱之的简易床,办公室一半部分都是画作工具,另外便是会客室,这里也是林筱之最常住的「家」。「如果今天没有访问,我此时就是在即将建成的书画院『做工』,搬搬桌子,扛扛椅子,尽我所能。」林筱之笑着说道,对於父亲林散之书画院的建成,林筱之抱有很大的期待,近二十年来,他也一直致力於传播林散之书画理念与精髓,冀让中国出色书画艺术得到更全面与广泛的传承。
文人风范 以诗明志
说到父亲林散之,林筱之十分振奋,父亲的认真勤奋、父亲的真诚坚毅、父亲的慈爱善良,无一不感染着他。林筱之告诉记者,林散之幼时便十分聪颖,三岁开始便喜书画,後更因痴爱诗书画,取号「三痴生」,「三痴」亦是散之的谐音。从最初学唐碑、魏碑,三十岁後写行书、隶书,六十岁後才写草书,由楷入行,由行入草,稳步前行。三十二岁时,林散之拜师黄宾虹并立志远游,寄情於山水之间,师古人造化,也正是这一段经历期间,林散之创作了无数优秀作品,也成为林散之未来诗书画重要的素材源泉。
林筱之说:「父亲经常会给我们讲述他的旅途故事,我印象非常深刻,例如在外远游时,他十次遇险,遇到强盗,误入险境,当时,父亲得到友人忠告,将旅费藏在竹竿里,躲过了很多次劫难,这也体现了父亲坚持、聪明的特性。」而自抗日战争开始至解放战争结束,林散之经历了风雨与波折,他坚持文人风范,以诗明志;新中国成立後,林散之赴江浦任职十二年,後又在江苏省国画院工作三年,「这三年也是除远游外,父亲作品最多的时期。」而在花甲年後,林散之习草书,逐渐打出自己名声,尤其到了一九七五年,「林散之第一草书」诞生,这是林散之当年三月为日本书法代表团访华专门创作的草书手卷,由於特殊原因没有送出,成了林散之的自存之稿。内地仅存三幅,被业内认为是「神品」,受到国内外一致认可。「这时开始,也达到父亲艺术创作的高潮时期。」
作为林散之最喜爱的孩子,林筱之是兄弟姐妹中唯一一个既得到林散之教导又师从黄宾虹的,而在林筱之眼中,父亲对後辈的无私与对书画的热爱和成就,是值得一生学习与传承。「当时有很多青年、孩童不辞万里到父亲这里求教,父亲从不吝啬藏私,有时亲自写字送予孩子们临摹,有时亲自指导。」而这种精神,林筱之亦将坚持,未来的安徽省林散之书画院,林筱之直言,不仅将向全国徵集名人书画作品,更将努力实践书画教学传播,争取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坚持创新。「我们不能只在业内传播中国书画技艺,还要让更多人近距离接触到如黄宾虹、林散之他们的作品,他们的技术。」
「为什麽选择今年建设书画院呢?一个是因为正好是我父亲一百二十年诞辰,另一个,是因为父亲的作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书画爱好者的喜爱,成为书划界的『巨匠』,我觉得有必要成立这样的书画院,让更多人了解、学习林散之作品,也向世界传播中国书画文化。」
用20年建林散之故居
既是父子也是师徒,林筱之与林散之之间的感情岂止「深厚」可形容,「在所有兄弟姐妹中,父亲最喜欢我,他亲自教我学习书画,在父亲走後,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将他的衣钵传承。」一九九三年,林筱之用全部的三万元存款,在父亲住所所在的南京市浦口区开始建立林散之故居,虽然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万元户」似乎是当时人们眼中的「有钱人」,但想要系统地建立起故居,三万元钱在这个庞大的任务前不值一提。受到金钱等因素限制,没有总体规划情况下,林筱之只得「蚂蚁啃骨头」,一点一点推进故居的建设。从最初的小平屋,到如今一万五千平方米的故居规模,甚至内马路亦以「故居路」命名,二十多年间,林筱之不遗余力,用行动表达对父亲最深沉的爱意。
故居内,几乎到处都是林散之与林筱之墨宝,包括「林散之故居」,横额和柱联都是林散之的墨迹,路牌则是林筱之的手笔,这里也是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林散之故居交流基地,林筱之入门弟子袁启晓平日亦在此办公作画。「林老(林筱之)非常重视传播他父亲的作品与精神,他很注重培养後辈,倾注了很多心血,林散之故居对他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宝库,讲述的不仅是草圣,更是一代巨匠的传奇。」袁启晓如此说道。未来,以林散之故居为中心的「草圣书乡」还将建立,林筱之告诉记者,已与当地旅游部门商议,将开拓新的旅游资源,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打开「草圣」的大门。
传承发展 持续创新
虽师从名师,习黄林之风,但林筱之亦崇尚创新思维。「我崇拜张大千,崇拜他的新思维。」在林筱之看来,书画不仅要传承,亦要创新,而如张大千之类的大师,是中国书画百花齐放的缩影之一。由於不想「东学西学」,林筱之专注学习黄宾虹与林散之,「我没有学过张大千的画作,但我觉得张大千很了不起,他采用了新思想,开启了综合画派新思潮,将中国画与国际画连接起来,获得中外赞赏,是非常了不起的。」即使九十岁高龄,林筱之依然坚持每天学习,采访过程中,还不时有後辈前来拜访,请求指教,对於每一个问题,林筱之都耐心解答。
林筱之亦认为,「现在追名逐利的人很多,想要学习书画卖钱,但真正的技巧没学到,这是很可怕的,这种社会浮躁之风一定需要改变。」当有後辈问起如何看待中国画作发展,以及中西方画作的区别,林筱之直言,中国水墨运用是非常特别的,「不像国外画作可能更注重色彩运用,中国水墨的表现写意需要特殊的技巧,但是中西都值得学习,无论是水墨还是油墨,相信都能表现很好的作品。」对於此後林散之书画院发展,林筱之谦虚表示,希望和各位共同学习、借鉴,探讨中国画作未来传承发展,并持续创新。
让中国书画走向世界
今年年初,位於安徽省和县乌江镇的林散之书画院开工建设。据了解,该项目用地十六亩,建筑面积三千多平方米。项目包括九牧堂遗址部分、大型展厅、小型展厅、多功能厅、工作室、艺术馆、陈列馆、活动厅、七棵松景点等。项目建成後,将从事书画教学、展览、交流、研讨、参观、游览等。
根据林散之书画院官网资料,和县乌江镇是一代「草圣」林散之的故乡,之所以开建林散之书画院,希望打造全国书画名镇,创建中国书法之乡浓厚氛围,更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书画文化传统,保护中华民族优秀书画文化遗产。未来,书画院将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各类书画展览及评奖活动,大力繁荣书画创作,开展书画理论研究,组织学术交流,加强编辑出版、网站及新媒体建设,推动书画教育,培养书画人才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未来,书画院还将加强与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日本等海外书画家的联系、交流和合作,推动中国书画走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风貌,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积极作用。目前,林散之书画院已聘请林筱之为总顾问。聘请林筱之、李秋水、范汝寅为名誉院长。聘请单人耘、黄之金、齐昆、麻朝炎、许文泉、尹树松、孙恒喜、耿立军、陈有德、郑勇等为艺术顾问。聘请邵川、穆庆东、王俊、郭大年、于传迪、李家润、柯生、裴建华等为名誉副院长。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