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法国大学出版社已有多年历史
忽然也悟到,在这大潮流中、原来自己也成为被捕在网中的小鱼,中毒甚深,短短十分钟也不能静心等待。不是有许多可能吗?如观看大窗外的行人,各自踏着不同的姿态;看夜色中的落叶,它一生唯一潇洒的片刻是消逝的时候;或是什麽也不看,悠然品味此刻……
两年前这店子刚开张的时候,来过一次。一直想:它采用这个新意念,不知能否经营下去?今次为了找一本绝版书而来,只见在窄长的街道上,它仍安然静立。深秋,才下午六时多天便齐黑。书店的霓虹招牌「PUF」三个红色大字母,和大窗橱金亮的照明,在荡漾夜色中似是深海中发光的珊瑚。
像点菜那样,我「点」了一本书,然後要了一杯黑咖啡。没有其他顾客,我独坐窗前。这个小室布置利落明净,一边是长沙发,中间一些小桌椅。墙上是许多大作家照片的拼图,像在现代文明惊涛骇浪的冲击下,齐心护守一座摇摇欲坠的灯塔。
大窗外,深秋的落叶间行人三两。这是巴黎市的文化心脏地带,窄窄长街上印过不知多少的作家、艺术家、哲人、学者……的足迹,沁着不可捉摸的魅力。但这久远的传统、被现代商业势力像蔓延的熔岩般渐渐侵蚀了。书店和画廊等在黑魔术棒下纷纷变为食肆与时装店。
像法国大学出版社(Presse Universitaire de France)这样的老字号也不能幸免。这书店於一九二一年由五位大学教授创办,出版科学文史哲书籍,岸立在圣米修大道高处近百年,早已成为地标。尤其是活页百科全书式的「我认识多少」丛书,沁进了各阶层行业。这些方便利落的平装百多页小书,触及天文地理、科技文化艺术……都是请专家以深入浅出的形式编写而成,是不知多少人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这间叫人毫不怀疑会是天长地久的书店,二○○○年关闭的消息传出来时,全国愕然震惊。报章上纷纷出现名作家的回响,有些明明是为擎友写的悼文,使人心酸落泪。
前年听到这出版社复业的时候,雀跃又好奇,连忙赶到。发现曾经是数层的大书店缩为小小一个舖位,墙上三几个书架上疏疏地陈列着些书籍,像装饰。店子内处有一座像是个大影印机的Expresso Book Machine,当然使人想到expresso咖啡。在电脑荧幕上可选书目,点一本便印一本;旁边一个透明柜子,可让你看到从卷筒中诞生一页页、钉装成书。
这种即印的意念,最初是在美国、加拿大的一些大学中采用。发展成商业化在市面上推出,解决了存仓这大问题,无疑是纸书业在时势大考验中的一个生存方式。这儿是全欧洲第一间。
今次重来,与店员谈起,她说发展也颇安稳,现更会装修。起初很多好奇者,渐安定下来,有一定顾客,这儿是大学区,主要对象是大学生,平均每天印五、六十本,价钱与传统印书无异。大学出版社本身提供五千五百项书目,与谷歌图书合作,成为超过三百万本的电子书库。这种即印书店,美加有几间,在法国有六间,米兰一间,东京两所,马尼拉有一间。
面对影像、电子书、资讯爆炸及即食文化汇成的决堤大洪流,纸书业这号天皇大邮轮遭没顶的威胁,挣扎寻求新航线。即印书目前仍有很多局限,只是一枚微弱的方向针,法国一间科技中心仍在研究这方式的发展可能性。
巴黎这样文化气息浓厚的城市,近年来倒闭了百分之三十的书店。而同时此起彼落,也有些书心一片的痴人开设小书店,不少是为了实现一个自己心中的秘密花园。外省城镇的书店,不是附设咖啡座便是举办活动,像个小型文化中心,让人们有聚脚点。它们能够生存下去,因为科学文明虽然法力无边,让人足不出户、不但能知天下事,更连许多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都解决了:可以毫不费劲、热腾腾的美点佳肴、时髦的衣着鞋袜、柴米油盐等等用品都送上门来。网上更可接触到一大堆远在天涯海角、素未谋面的人,一起谈天、玩游戏……方便极了,但偏偏无法真正化解寂寞这个死穴。围聚几杯深谈浅语、分尝几碟菜的酸甜、共享一个音乐会的悠扬、一个展览的缤纷……那点暖暖的人气,真实的人间色香味、无法从网上下载到屋中。变化无穷的人际交往,或许只是一个关怀的眼神,一个温馨的微笑,都不可能复制、转贴。而最新版本友谊,未必能覆盖深埋心中一角的情意档案。
近年流行「艺术书」,又是另一番天地。书中的图画占了很重要位置,往往只有短文以至寥寥几行字,但并非市面常见的图文书。艺术家将书的形式作为一个基本出发点,作出天马行空的安排装饰,纸质和形状都极为特异,书页往往很厚,承载着作者的一个独特世界。手作式的书枝招展,数量有限,有时更只有独立一份,像个雕塑,成为收藏品。
一面等待,一面查看手机上的讯息。
李清照写下「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时候,情透纸背,可绝不会预测到自己竟是如此先进的预言者,九百多年後书信果从云端传来。
忽然也悟到,在这大潮流中、原来自己也成为被捕在网中的小鱼,中毒甚深,短短十分钟也不能静心等侍。不是有许多可能吗?如观看大窗外的行人,各自踏着不同的姿态;看夜色中的落叶,它一生唯一潇洒的片刻是消逝的时候;或是什麽也不看,悠然品味此刻……总之,让思绪独立散步。可是,明知无甚急事,竟要看手机,果然,也只是几段无关重要的讯息。这个宝贝像荷马史诗中尤力西斯十年海旅上遇到的人鱼,以优美的歌声将船员迷惑以至触礁。
几分钟後,书便「出炉」了。触手还微微温热,果有点儿出炉面包的感觉,只是没有面包香。如果仍有书香这回事,在文质文明高速公路交界处恐怕要很费力寻索。不少现代人像是机械人,预设系统中以「功效」为主,漏了「感受」这个方程式。
无数传统事物,以为是稳如泰山,竟也会地陷星摇。纸书的命运,也要翻过新一页了;不过总仍有很多书迷,爱感受翻页时,手与纸相接触那种轻微又深远的交流。在一些坚立的书店中仍见人头涌涌。纸书就算不再是浩浩汪洋,也定会是阅读原野上的大川小河。水急不流月。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