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清康熙《潘安掷果》
三百多年前,吸收了西方美学的苏州版年画,通过商船传入日本江户时代对外开放的唯一港口长崎,直接启发了浮世绘的诞生。而以浮世绘版画作为代表的日本美术,又对欧洲现代艺术理念的建立产生巨大影响。康乾盛世,千年古都苏州「家家雕刻木版,户户描绘丹青」,文人画与能工巧匠,凭藉明末繁华书业成熟精湛的版画艺术,融入西方透视技法,形成独树一帜的审美风格,不仅创造了中国年画的艺术巅峰,还留下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佳话。代代传续所形成的苏州桃花坞年画,色彩鲜明亮丽,人物清爽俊俏,线条纤巧细柔,画面清雅流畅,於热闹喜气中透着朴实清雅之美,酣畅淋漓地表达出中国普通百姓对於平安、富足生活世代不变的祈愿。
康乾盛世「苏州版」,指的是清前期至太平天国战争前的名闻天下的苏州木版年画,以文人画传统和市民化特徵交织的「古风」,成为中国南方版刻和年画代表。「苏州版」大都销售於历史悠久的苏州阊门外至「吴中第一名胜」虎丘的「七里山塘」,被日本学者评价为「在西洋铜版画影响下产生的作品,是中国版画史上极为罕见的具有优秀技术的大型版画。」
康乾「苏州版」成海外遗珍
苏州文化学者高福民在其所着《康乾盛世「苏州版」》书中介绍到,「苏州版」版画作品木版年画共计发现三百余种,其中绝大多数由日本的一些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收藏,另有一定数量收藏於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欧美的大学、博物馆、图书馆、基金会及个人均有收藏,内地却难觅踪迹。
日本战国古版画收藏家德力富吉郎数十年前赴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凭着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浅野出具的介绍信,终於亲眼看到馆藏的「中国明代万历三十年(一六○二年)刊印的二十八幅套色版画花卉图」实物,他在一九九二年三月撰写的《回忆苏州版画》中记录道:「明万历三十年的花卉版画太美妙了,它的精美冠绝古今,无与伦比。」「纸质优良,中国的上等品质的纸自身也是美术品。其色调之高雅,纸质之厚薄,最适宜印刷的厚度,并且刻工精巧,即便我所收藏的春宫画的雕刻线条也黯然失色,花卉之隽美雅致更上一层,其格调之高乃超群绝伦。」
德力富吉郎感慨:「世上竟有如此精美的套色版画,就连以拥有世界最大收藏品为自豪的美国波士顿博物馆也没有这样的藏品,日本当然没有。」
不过,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薄松年於一九九一年考察伦敦时,观览了这批古版画後表示:「根据大英博物馆档案记载,这批版画系英国人卡姆培夫尔於一六九三年(清康熙三十二年)从日本江户收集回英国,其刻印时间最晚在清代康熙中期,是流传有序的清代早期苏州年画的遗存。」
在清代「苏州版」花卉图版画中,一幅《莲花花蓝图》典雅鲜亮。花篮里盛放的莲花和舒展的百合、石榴,以五彩餖版套印而成。一朵硕大鲜红的莲花在中央,花瓣由浅入深。脉纹以拱花凸起,充满立体感。莲花不施用墨线勾勒轮廓,恰如国画的没骨画法,鲜红的花瓣层层簇拥着浅绿色的莲蓬,莲子粒粒饱满。左侧伸展出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花蕾。
古人爱莲,常以「并蒂莲」象徵美满的夫妻生活。精美细密的花篮上饰以「钱纹」,上下绕以「8」字形代表循环永久。两旁迎风摇曳的百合,怒放的石榴花与果实,有「百年好合」和「多子」的寓意。整个画面造型、构图和技法,都以中国传统绘画写实工笔为基调,同时赋予古典的浪漫情调。一篮鲜活欲滴的鲜花,点染出姹紫嫣红的喜庆。
《一团和气》流传五百年
一八六○年太平天国进攻苏州,清军在溃败前,纵火焚掠阊门外山塘街一带,「苏州版」连画带版化为烟埃。此後,苏州年画的印刷中心转移至桃花坞,以亮色醒目,供应农村与市民,而「桃花坞年画」的前身「苏州版」则宛如碎梦,不仅刻版荡然无存,仅存的「苏州版」年画作品几乎都在海外,深藏於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博物馆中。
据去年十二月中旬离世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印刷大师房志达生前介绍,桃花坞年画的特点是「中西合璧、雅俗共赏」,大红大绿,颜色鲜明夺目。年画一般是配套销售,一套年画有:《门神》、《灶王爷》、《财神爷》、《花开富贵》、《一团和气》等,这类年画是紧俏商品。《门神》、《灶王爷》是过年时家家户户必备的。
人们结婚时会来买《龙凤呈祥》、《和合二仙》、《麒麟送子》,清明节时要买《逼鼠蚕猫》、《金鸡报晓》等,端午节买《锺馗》、《张天师》、《划龙船》等。「一到过年人那个多啊,生意红火得不得了。驱邪降福、保佑平安、喜庆吉祥、戏文故事这类年画销售情况最好。」房志达说,人们都喜欢色彩鲜明亮丽、人物清爽俊俏、线条清晰、构图丰满的,这叫「白白胖胖圆滚滚,清清爽爽人人锺」。
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深、流传广的传统代表作要数《一团和气》,在苏州深得民心。相传最早为明成化元年(一四六五年)宪宗朱见深即位後绘制。
《一团和气》画面呈圆形,画中是晋代惠远、陆静修、陶渊明僧、道、儒三位高士,面容以两个侧面相对,成一正脸,乍看是一团坐之老人,细察却是三个老者抱成一团。此画取自《庐山记》中「虎溪三笑」的故事。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相谈甚欢,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这个传说作为象徵三教合流的美谈而脍炙人口。
朱见深是英宗朱祁镇的儿子。英宗在正统十四年(一四四九年)被北方瓦剌俘虏。皇太后命英宗弟祁钰即位,为景泰帝。瓦剌首领被明尚书于谦击退,翌年英宗被放还归京,复辟,废景泰帝,造冤狱,杀于谦等忠臣。朱见深目睹这场「夺门之变」,心中不安,兄弟叔侄之间,虽同在大内紫禁城中,但为了争夺皇位,竟如身在四方边远之地,互不相识。於是他借古喻今,在《一团和气图》上题记,倡导「虎溪三笑」的精神:「伟哉!达人遐观高视,谈笑有仪,俯仰不愧,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之无二,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和气,噫!和以召和,明良其类,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必备。」
《一团和气》作为家喻户晓的苏州木版年画代表作,不同时期有不同版本,因为象徵和谐吉祥,至今仍被众多苏州人家张贴在客厅醒目处。
《灶王爷》销量最大
据房志达回忆,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名字响当当,销量最大的就是灶老爷。以前没有煤气灶,家家户户烧土灶,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对灶君菩萨(灶老爷)极为尊崇,「每家每户都要用我们桃花坞做的灶王爷。当时的王荣兴,印得最多的就是灶王爷。」「销量都是几百万,是大宗的生意。」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苏州有送灶的年俗。灶王爷,又叫灶神爷、灶君、灶王,苏州又叫「灶界老爷」。送「灶神爷」,一般都是在当日下午。摆上供品後大人就不允许小孩子说话了,把印有灶王爷神像的纸马一烧,就把灶王爷送走了。
灶王爷的神位一般在灶头的上面,会有个神龛,两边摆着烛台和香炉。过年的时候,要给灶王爷上供品、烧香、点蜡烛,平时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也要做这些。民间一代一代流传着,灶王爷是管着上天给玉皇大帝汇报情况的神仙,家家户户当然都希望他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了。
房志达说,灶王爷像,只需刻个墨线版。用油墨印一下,然後用金粉。江苏的灶王爷都是用金粉的,叫「金灶」。南通的灶王爷与众不同,要用银粉,叫「银灶」。各地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江苏、浙江一带的灶老爷都是统一的大红纸、白脸、金灶。南通一带的灶老爷,纸张是用粉红、玫红。
《灶君》张贴在灶台的上方。灶王爷的形状各地也不一样,江苏的灶王爷下面有五子,南通的灶王爷就用粉红纸印一条墨线。许多居住在安徽的河南人,用的灶王爷要上金粉,分灶公、灶婆,根据他们的风俗,也要用彩色的纸印。
浮世绘的「苏州版」烙印
江户时代的日本虽处於锁国政策之下,但通过长崎港与「一衣带水」的中国进行有限的贸易往来,「苏州版」年画得以进入日本。中国学者郑振铎对此表示:「故成为江户时代供不应求的宝贵物品。遥远而危险的海上旅途,更使这些书籍成为常人难得一觅的帐中秘籍。」这些来自中国民间的木版年画,被日本画家视为珍品,他们从中间接接触到西方的绘画透视技法。
高福民表示,日本美术界所称道的影响「浮世绘」的「苏州版」,正是清早中期的作品,许多日本学者对此有论述。小野忠重认为「中国年画感动了日本的浮世绘画家,……浮世绘的新构思,无不以此为参考。」
日本学者成濑不二雄在其《试论苏州版画》一文中写道:「江户时期的长崎,输入很多苏州版画。由於长崎位於中国江南地方的对岸,侨居的中国人中亦多来自苏州,苏州版画之输入,开始主要供应侨居长崎的中国人对年画的需要。」「随後因爱好者之推广传至京都、大阪和江户等地。江户浮世绘师羽川冲信,模仿桃花坞木版年画《寿字吉祥图》制作了《寿字江户名胜图》。苏州版画对江户时代的莫大影响还有待於进一步研究。」
传入日本的苏州木版年画对浮世绘版画主要影响,是透视和明暗画法,通过长崎传入东瀛。日本艺术家既有执守传统的精神,同时大胆吸收外来文化,从而最终积淀起真正属於自己的浮世绘艺术风格。一八六○年至一九一○年前後五十年里,浮世绘版画对欧洲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催生了欧洲十九世纪兴起的「後期印象派」油画技法和风格产生。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