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鸟瞰柴桥古镇/作者供图
去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宁波市北仑区,阳光明媚。在好友的陪同下,我第一次走进位於芦江北路二号的北仑柴桥小学。下课时间,小学生们在操场上踢足球、打篮球、打羽毛球、做游戏,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每每走过他们身旁,这些小脸蛋红扑扑、脑门汗津津的孩子都会礼貌地向我们微笑或是打招呼。
我身旁的高低杠上有两位小朋友在聊天,其中一个小男生穿着簇新的校服、看起来像是刚刚入学,他双手抓着低杠,昂着脑袋问坐在高杠上那个从个头上看比他至少高两个年级的男生:「为什麽有那麽多领导来参观我们学校呀?」只见那男孩噌地从高杠上跳了下来,把自己的上衣拉整齐,正色大声地对那小豆丁说:「那是理所当然的!你知道我们这个学校一百年来出过多少名人吗?说不定你从这里毕业以後也能成为不得了的人咧!」这时,小豆丁留意到我正在倾听他俩的对话,有点儿不好意思地笑着跑远了。
柴桥小学的前身是「两级芦渎公学」,由柴桥当地姚江岸村热心教育事业人士锺观光先生创立於一九一○年。柴桥因桥而名,因芦江河而生,柴桥的第一所学校取名「芦渎」而非「芦江」,是因为那时穷人家送不起孩子去读书,富人家也不会让家中女孩求学,所以,到公学读书的人特别少,创办者以「芦渎」而非「芦江」命名,表示学生人数少到只能用沟渠里的细水来形容。就在同一时间的北京,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了留美预备学校「游美学务处」及附设的「肄业馆」。民国初年,芦渎公学改名为区立芦渎国民学校,一九二四年改为县立第二小学,後又更名为县立柴桥小学。同年,清华大学在北京西北郊清华园创立。与闻名世界的清华大学一样,柴桥小学办校一百多年来,文脉悠久,名人荟萃,中科院院士王阳元、李志坚,以及国际着名生物学家孙立新、曾任中国财政部长的谢旭人等一大批名人都曾在这所学校启蒙,从这里走向远方。一个小县城里的小学校能够培养出院士和那麽多的国家级优秀人才,难怪柴桥小学的学生们要为自己的学校感到无比骄傲!
柴桥小学位所在的柴桥古镇,是「浙江四桥古镇」之一(四桥古镇为柴桥古镇、黄岩路桥、绍兴柯桥与奉化大桥)。早在宋庆历七年(一○四七年),时年二十七岁的王安石来到鄞县出任知县,在他任知县的三年时间里,先後三次到海晏乡为政,海晏乡是鄞县下辖的一个乡,包括现在的柴桥、郭巨、大榭、梅山等地。这位年轻的知县大人大刀阔斧,对海晏乡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发动海晏乡的老百姓整治江河,修堤、造碶、筑塘、围涂。王安石曾任大宋宰相,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他也是北宋着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还是北宋革新诗派中最优秀的诗人。他在离职後,旅行途经南京,感怀所见所闻,写下了组诗《江宁夹口三首》,《其一》以春光比喻秋光,表现出浓郁和谐的诗情画意:「江清日暖芦花转,只似春风柳絮时。」或许在他沉吟之际,又忆起了当年在海晏的情景:在穿山半岛上的芦花丛里,他带领着原本以捕捞为生的渔民,奋战三年有多,将东海之滨上的这片蕞尔荒茀之地改造成芦花江畔美丽富饶的农田。
穿山港是昔日海上重要交通枢纽,亦是浙东的重要渔港之一,也是海产品批发集散地。当地老人告诉我,当年柴桥也有「十三行」,虽说不能与创立於康熙盛世「洋船泊靠,商贾云集,殷实富庶」的广州十三行相比,却引出了我对家乡「十三行」的好奇之心。我顺着柴桥「五境」(五境即五段的意思)主街穿弄走巷行走在桥北境、桥南境、中境、老上境、新上境之间,仔细寻找「十三行」的踪迹。柴桥的「十三行」当始於明朝初期商贸古道形成以後,具体何年已无从考据。「十三行」有可能是「集散行」的音译,也可能只是各个行当的一个概数。这些「行」除了买卖来自柴桥周边的「涨网货」与「涂货」(「涨网货」指近海用涨网捕来的小鱼小虾,「涂货」指滩涂上生长的贝类如泥螺。北仑柴郭地区常用语),也售卖远自象山、沈家门、定海和六横灯渔港运来的海鲜,另外当然也经营其他时令产品。柴桥自明弘志元年(一四八八年)起人口开始增多,穿山码头逐渐成为当地着名的渔港。一八四二年,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商埠之一,宁波江北岸划为通商地点,并於一八四四年一月一日正式开埠,同时在这里建立了「外人居留地」。自此以後,近代宁波港港区迁移到名为「三江口」的地段。另外,随着轮船运输业发展,那种供帆船停靠的石勘式小码头(俗称道头)已不适用。在宁波与镇海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时期(约一九四○─一九四五年),国民党政府为抵抗日寇入侵,用沉船的方式封死了通往甬江的航道,於是,穿山码头成了当时重要的外运码头。由於商旅往来频密,柴桥及穿山一带开始变得繁荣起来,饭店、旅馆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服务行业相应增多,街市上人群接踵比肩、熙熙攘攘,柴桥遂成为当时颇有影响的商埠之地,被称为「小宁波」。
宁波港位於东海之滨,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是中国最古老的港口之一。春秋时期称句章港,唐朝称明州港,元朝称庆元港,明朝开始称为宁波港。早在六千年前,河姆渡原始居民就已经在这里进行航海活动。一直以来,宁波人祖祖辈辈都没有辜负这个优越的地理环境,持久不懈地开发港口、发展航运事业,并且把宁波建设成了一个独具魅力的国际港口名城和东方文明之都。
港口作为航运业的枢纽节点和进出口货物的主要集散地,对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相辅相成。港口为港口城市各行各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港口城市经济的发展也为港口生产带来强大的动力。在历史的巨轮驶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後,一九八四年一月宁波市获批成立滨海区,亦称「小滨海」,紧接着於一九八五年七月成立新的滨海区,一九八七年二月更名为宁波市北仑区。北仑的诞生是「小宁波」地区在历史新时期的又一次启航,而北仑港这个二十五万吨级重载海轮可以自由进出、三十万吨级可候潮出入的天然深水良港,是中国沿海地区面向世界,特别是连接美洲和大洋洲的综合性大型港口。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
|